APP下载

让“诵读”引领文言文教学

2015-01-19刘玉强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4年21期
关键词:课本上文脉现代文

刘玉强

教材中所选文言文都是经过时间淘洗文质兼美的传世名作,往往比现代文更具使用和欣赏价值。因此,接触它们的时候先大可不必忙着去肢解,去条分缕析,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读,多读,目视其字,耳闻其音,心悟其情,从字、词、句到段、篇,从表面到深层含义,进行全面的感知。在反复诵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

第一步粗读。课前提出要求,要求每个学生在上课时能读通课文。这时的诵读要求可以放低,以不读错读音、不读错停顿为标准。看上去这个任务不难完成,但是却需要做很多细致的工作。为了不读错音,学生课前要进行积极的预习,碰到一些不会读的生字要主动去查,把读音认真地写在课本上。可提示他们多写几遍记在脑海中,比写在课本上看上看下的轻松。

第二步精读。在《阿房宫赋》的课堂阅读环节,可提出诵读的要求:不仅要动嘴,流畅无误地读顺,还要动脑,在脑海中建起一座巍峨的宫殿,画出如云的宫女,带着感觉、带着画面去读。这样的诵读比粗读进步不少,学生明显地读出了一定的节奏和感情。学生兴致高了,读得就更好了。最后进行齐读时,有的学生就已经不用看课本,从头到尾地背下来了。在反复的诵读中,在琅琅的书声中,课文的传神描绘、情调韵味,不用教师多讲,已慢慢跃出纸面,渗入学生的心田。

第三步烂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前人的经验现在仍有借鉴意义。文言文要想读通读透,只靠课堂上两三遍的诵读是不够的,还需要课下多花时间反复吟诵,并配以同步或不同步的默写,以读助写,以写促读,建立读写一体化的学习流程。这对鼓励学生诵读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在考查课文的知识点时,学生记得比较牢固。

以上是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过程,通过学生的实际反应和跟踪检测,这样上课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以后遇到文学性比较强的文言文,不妨试用此法。但同时也要注意,文言文也具有多样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诵读”这条主线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通。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本上文脉现代文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丁酉年腊月十九黄州寿苏会
借课本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文脉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曹文轩说“文脉”
算盘是个“小气鬼”
现代文阅读练习
课本上的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