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2015-01-19蒋同桓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4年21期
关键词:笔记习惯内容

蒋同桓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高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质和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高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自主、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整理知识的语文综合能力。它主要包括独立的阅读能力与灵活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最大动力。”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把学习从一件痛苦的事转化成快乐的事,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就能为学生的自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喜欢,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自主地去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般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单方面的传授,即使教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学生学习的效果却不明显,课堂所呈现的学习气氛也不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课堂教学,忽视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忽视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思索,这样的结果,用之实践,学生在遇到稍有变化的问题时便会束手无策,在独立分析问题时就会“望题兴叹”。甚至学生毫不思考,只等着教师讲解答案,养成一种惰性,甚至是一种习惯,学生因此慢慢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对此,教师应注意并意识到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注重的是,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讨,去发现知识的奥秘,教师只做一个引导者,适当地为学生指引并鼓励。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得到收获,从而慢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更快、更轻松地学习。

首先,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如果学生能够做到课前预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容易明白教师所讲的内容,也就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读,是预习的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划,这是预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把重要内容和有疑惑的问题用符号标划出来,便于理解应用和探究。思,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问题,预习时,思考问题并进行质疑,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行为,学而多思,思而有辩,学而有疑,疑而有问,正是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只有做到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

其次,认真听讲是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取得成功的第一要诀。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往往使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45分钟是关键,每一个教师都会在课堂上把每个重点内容讲述或点拨得非常透彻,因此一定要集中精力听。它不仅可以解决在预习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还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课堂上就可以把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可以借机会利用上课的时间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当堂把自己不懂的问题解决,把教师所讲的内容吃深吃透。

再次,做好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可以采用回忆法,回忆当天学过的内容,把当天学过的知识像过电影一样在头脑里过一遍,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重点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这样,一来可以加深印象,二来可以通过回忆,检查自己听课的效果。然后整理笔记,整理课堂笔记其实也是加深印象、强化记忆的过程。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可以查漏补缺,对于模糊处,可以再去钻研教材,使知识系统化、清晰化。经过整理的课堂笔记,也是考试前最有用的复习资料,借助笔记就可以迅速回忆有关的知识内容。课后复习不能一次就完成,要经常复习,到了一定的时候,知识就能牢固记忆,不复习也不会忘记了。

三、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的,是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善于使用各种学习工具的习惯。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时,遇到一些字、词、人名、地名、成语、典故等,往往不愿查工具书,而是凭主观臆测,跟着感觉走。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反复给学生讲,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必须养成使用学习工具的习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自学,应该要求学生尽量备齐工具书,在课堂上一遇到不懂的问题,首先要求助的就是工具书,然后自己亲自动手查找,逐步养成一种习惯。

其次,培养多思好问的习惯。科学上的重大发现、理论上的创新、技术上的发明,往往来源于“疑”,学习语文特别需要培养多思好问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尽量压缩讲解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共同解决,以此养成学生好问多思的习惯。

再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数事实证明,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借助阅读,因为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积累词汇,才能进行仿写,才能有所创新。如果学生不阅读或很少阅读,词汇就必然贫乏,对丰富多彩的文章表现形式及技巧,必然一概莫知,或知之甚少,又何谈提高写作水平呢?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每天坚持阅读一篇文章,把该文章优美的语句摘抄下来,有空时拿来读读看看,最后成为一种习惯。

总之,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也是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需要。传授知识,数量有限,培养能力,受用无穷。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作为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多下功夫。endprint

猜你喜欢

笔记习惯内容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