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HP的“微媒体”网络学习评价研究

2015-01-18尤庆华

职教通讯 2015年36期
关键词:微媒体协作权重

尤庆华

基于AHP的“微媒体”网络学习评价研究

尤庆华

应用AHP法对“微媒体”网络学习的定量和定性评价进行了探究。从分析“微媒体”网络学习的特征出发,明确了“微媒体”网络学习的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及评价主体。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应用AHP法确立评价指标的权重及评价主体的比重,为定量评价给出了确切的依据。评分采用1星-5星5级制评分,评价过程采用网络化的方法定期搜集各主体的评价结果,依据权重加权计算得出综合性评价,并定期向学生公布。这种跟踪学习过程定期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微媒体”网络学习的目标做出了规定、导向,对学习过程做出了监督,激发了学生“微媒体”网络学习的积极性,反馈了学生“微媒体”网络学习的效果,为课程的网络化教学设计和改革提供了依据。

高职;微媒体;网络学习;评价;AHP

“微媒体”是指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而快速崛起的以微博等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网络传播方式,它涵盖了人们常用的社交平台如QQ、微博、微信等,已经日益成为大学生行为信息和思想记录或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微媒体”的出现给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平台,给教学资源的共享与管理、讨论式教学的开展、课外教学的辅导、远程协助教学的开展、情感的互动与交流、课程的反思研讨等提供了更加开放、便利的平台,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非正式学习等的开展。[1]

由于“微媒体”网络平台的强交互型、高时效性,涵盖内容的广泛性、信息内容的散碎性及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使得涵盖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学习过程变得更为具体和细致,因而,对学习活动进行诊断、监督和调整也就变得更为必需和迫切。只有建立适合“微媒体”网络学习的评价标准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微媒体”资源富媒体性、交互性强、时效性强的优势,激发学生利用“微媒体”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热情,从而约束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平台利用效率,完成传统面授式教学的补充和拓展。

一、微媒体环境下网络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一)“微媒体”网络学习的特征分析

“微媒体”环境下的网络学习呈现出以下特征:(1)“微媒体”环境资源多样化,娱乐等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充斥其中,要利用该平台学习,学生须具备一定的“选择性”注意能力,能选择和主题相关的内容,排除干扰,持续关注学习内容与主题; (2)“微媒体”内容短小,具有碎片化微型化特征,信息资源必须通过整合才能内化为结构完整的知识,学生要将散碎的资源内化为结构完整的知识,必须具备知识积累的意识及知识构建整合的能力;(3)“微媒体”环境的优势在于更强的交互性和时效性,要发挥该优势,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参与话题,讨论问题,加强沟通和协作,通过累进式学习,最终得出解决方案或完成作品;(4)“微媒体”环境是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其提供资源的主体更加广泛,资源本身内容更具丰富性、前沿性,这些前沿性的资源经过学习者在方案或作品中的内化、加工,必定体现出一定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二)确立“微媒体”网络学习的评价指标体系

“微媒体”环境下网络学习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1)“微网络”平台学习开展方面,能具备一定的“选择性”注意能力,能排除干扰,持续关注学习主题和内容;(2)知识构建方面,能将散碎的“微媒体”资源内化为结构完整的知识;(3)交流协作方面,即利用“微网络”平台加强沟通和协作学习,通过参与话题、发起话题、协助他人、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展示自我,实现自我,得到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认可;(4)问题解决方面,能通过知识的积累、沟通和协作,完成方案或成果,并力求方案或成果具有完整性、新颖性。[2]

如图1所示为“微媒体”网络学习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上四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可作为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又细化为3个二级指标,评价主体即“微媒体”网络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学生个人及学习小组。

图1 “微媒体”网络学习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AHP法确立“微媒体”网络学习评价指标权重

(一)通过调查问卷确立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教师和学生是“微网络”平台学习和评价活动的开展者,指标的重要与否,需要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此,设计表1所示“微网络”平台学习的评价指标重要性问卷调查表。本次调查共收到调查问卷105份,其中,教师25人,学生80人。为了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量化,将1-5分别赋给“很不重要-很重要”的5个层次,根据调查的结果计算出各指标的重要性值,然后进行重要程度排序,得到指标的重要性顺序。

表1 “微网络”平台学习评价调查问卷数据

续表1

(二)AHP(AnalyticHierarchyProcess,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的权重

AHP法[3]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将问题的各种因素进行有序划分,并依据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构造判断矩阵将因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而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再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

1.构造判断矩阵。根据表1中二级指标的重要程度,可以判断一级指标重要程度。因此,判定一级指标中重要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知识构建能力、“选择性”注意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据此,构造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见表2。

表2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

2.数据归一处理,并计算指标权重。方法如下:先对指标判断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对归一化之后先计算各行尺度之和ri,

然后计算所有尺度之和Ri,

最后得出各指标权重wi,

用以上的方法,对表2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一级指标的归一化处理及权重,见表3。

依据表1的重要性调查问卷表,经过同样的方法和步骤,可计算出各二级指标的权重,并将针对该结果进行二次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将某些指标进行微调,得到修正后的权重,评价按修正后的权重来执行,见表4。

表3 一级指标归一化处理及权重计算

表4 各指标权重

三、“微媒体”网络学习评价的实施

笔者在计算机基础课中引入了“微媒体”环境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意在发挥“微媒体”网络的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辅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过程认知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高职生的信息素养。[4]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该模式中应用了基于AHP的“微媒体”网络学习的评价方式。评价采用5星量表,1星-5星分别代表极差、差、一般、良好和优秀。评价表发布到网络上,随着学习内容的开展,进行定期评价。[5]学生个人、小组和教师等评价主体在网络上完成评价,由教师统一搜集评价结果进行处理并公布。表5是在笔者所任教的一个班级中进行的实验,班级共50人,数据反映的是50人评价结果的平均值。评价分两次,分别为初次应用该评价方式的结果和第二次应用该评价方式的结果,意在进行比较。

两次评价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第二次结果明显好于第一次,反映了学生为了应对评价,对“微媒体”网络平台学习的态度、方式和方法做出了调整;体现了该评价方式对学生“微媒体”网络学习的示范和导向作用。评价的实施强化了学生对“微媒体”网络学习的关注力,明确了“微媒体”网络学习要达成的具体目标,规范了学生“微媒体”网络学习的行为。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体,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意识,使得学生在该评价方式的约束和引导下,会自我调整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在“选择性”注意力、知识构建能力、沟通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取得长足进步。通过学习评价,有利于培养高职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独立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他们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基本生存能力,并使高职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表5 “微媒体”网络学习评价结果

[1]尤庆华.微媒体环境下基于信息素养的混合式学习模型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5(1):27-29.

[2]李兰.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1):94-95.

[3]王建宏,冯颖凌.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判的网络学习评价[J].管理学家,2011(8):57-63.

[4]尤庆华.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J].职教通讯,2013(9):1-5.

[5]尤庆华.计算机基础课程“自主-协作-探究”教学改革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4(3):54-56.

[责任编辑 盛 艳]

2014年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微媒体环境下混合式学习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 YGH108)

尤庆华,女,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基础、ERP。

G712

A

1674-7747(2015)36-0076-05

猜你喜欢

微媒体协作权重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权重常思“浮名轻”
团结协作成功易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协作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微媒体在高校《大学传播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影响
组织知识传播与共享评价指标体系及其RS权重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