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引导下隧道式刨削切除闭锁式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
2015-01-17吴燕兰王业皇
吴燕兰,王业皇
(1.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南京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南京210001)
高位肛瘘作为肛肠外科难治疾病之一,国内报道肛瘘复发率在13.3%[1],一般不能自愈,其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临床上,因治愈时间长或需要反复手术,给患者带来了经济和精神负担[2]。完全切除感染的肛腺、正确处理内口是肛瘘成功治愈的关键[3]。从根治的角度来说,不难做到,但从解剖学特性来讲,却存在着切开时难以避免要切开正常括约肌,造成肛门功能受损,肛门缺损畸形、肛门不同程度失禁等风险[4];但如果强调肛门功能,又因不能彻底清除原发病灶而复发或迁延难愈。故降低肛瘘术后的复发率,最大限度地维护肛门功能,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5]。近年来,随着新的手术方法的应用、微创外科观念的深入,治疗肛瘘的微创化低侵袭术式被越来越多的医者提倡并积极探索[6]。2011年意大利E-.Riboli医院Piercarlo Meinero教授在一种新的视频辅助下,对136名复杂性肛瘘患者进行了复杂性肛瘘保留括约肌微创治疗术式[7](VAAFT)治疗,结果术后48 h疼痛VAS评分平均为4.5,而手术1周后再没有患者主诉疼痛不适,经过术后长期和短期的随访,73.5%的患者于术后2~3个月痊愈,并且肛门功能良好。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于2011年1月起开始引入该项技术,并对该项技术加以改进与创新,临床用于治疗高位肛瘘。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2013年南京市中医院收住入院的130例高位肛瘘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采用内镜引导下隧道式刨削切除闭锁式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旷置术(以下简称:切开挂线旷置术)。对照组中男55例,女10例,年龄15~64岁,平均年龄(38.73±11.63)岁;治疗组中男56例,女9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33.60±9.89)岁。2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术前所有患者均经肛内指诊与探针复合检查、腔内B超或盆腔MRI证实为高位肛瘘,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版《肛瘘临床诊治指南》。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炎症静止期高位肛瘘患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性别不限;术前肛门形态及功能正常;无心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知情同意,自愿受试,术前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能完成随访者。
1.4 手术方法
1.4.1 术前准备 术前均予辉力常规清洁灌肠,局部备皮,皆采用鞍麻,侧卧位。
1.4.2 手术方法 1)治疗组:自肛瘘外口处引入美国linvatec公司IM4000的4 mm广角镜头,根据内口位置,选择照明切口,切开约1.5 cm,伸入配套氙气光源照明,通过摄像与图像放大系统,在高清图像引导下,利用刨削动力系统自外口对瘘管组织潜行切削,同时镜下创面冲洗,直到瘘管的顶端。结合术中“一看、二探、三摸”的原则,潜行刨削切除管壁组织至内外括约肌部位,分离正常括约肌组织,清除瘘管达直肠黏膜下内口处,如内口在齿线处,则将内口完整切除后缝合;如内口不明显,则在黏膜下将根部用可吸收线作结扎切除。对支管可采用隧道式刨削,待管道彻底清创、切口充分止血后,根据创面深度、大小和形态,修剪合适的VSD泡沫敷料,将带有多侧孔的引流管一端穿入泡沫敷料隧道内,再一并填入创面,确保材料与创面充分接触。然后用0号可吸收线逐层缝合创面,不留死腔。返回病房换接床头中心负压源进行持续吸引。2)对照组:于外口处置入探针,无外口者可于前次手术瘢痕处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无外口及瘢痕者可于皮下条索或硬结处切开,沿探针方向直视下探查主管道及其各分支走行,追溯至正确探查内口;切开瘘管并充分切除外围边缘组织,将腐烂肉芽组织刮干净,修剪伤口边缘。在切除瘘道过程中,同时切开直肠环以下瘘道表面的皮肤、皮下组织,适当开窗对口引流,瘘道顶端直肠环以上的部分旷置,内口处挂橡皮筋。
1.4.3 术后处理 1)流质饮食,尽量控制大便3~5 d;2)常规预防性广谱抗生素使用3~5 d,若创面较大、发热者可联合使用抗生素或延长使用时间;3)治疗组予闭锁式负压吸引,中心负压应达到-400~-125 mmHg,以VSD敷料收缩变硬并有液体引流出来为宜,同时配合生理盐水+奥硝唑持续有效冲洗。一般5~7 d后拆除VSD敷料。引流管应在引流液基本没有的情况下拔除,一般在术后10~14 d,拔管前可配合腔内超声检查,以明确掌握管腔闭合和肉芽组织填充情况,拔管后配合垫棉压迫疗法加速创面闭合。对照组于术后第2天开始换药,2次/d,待创面肉芽生长至挂线部位时予以逐步紧线,直至脱落。
1.5 疗效标准 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微创性指标评分包括疼痛程度及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评分包括肛门功能指诊积分、肛门失禁功能评估、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术前及术后选取最具代表肛门括约功能的肛管静息压(ARP)及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进行测定)。
1.6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
2 结果
2.1 2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最短23 d,最长48 d,平均疗程为(38.33±7.68)d,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最短38 d,最长97 d,平均疗程为(51.86±13.36)d。2组创面愈合时间经统计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65)例
2.3 2组疼痛评分比较 本资料中疼痛评分均在术后第2天统一时相点监测,治疗组VAS多在4分以下,平均为(3.60±1.12);而对照组VAS多在4~8分之间,平均为(5.60±1.24)。经统计学处理,P<0.01,2组存在统计学意义。
2.4 2组肛门功能指诊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肛门功能指诊积分比较(±s,n=65)分
表2 2组肛门功能指诊积分比较(±s,n=65)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术前 术后治疗组 0.40±0.50 0.47±0.51别#对照组 0.53±0.51 1.00±0.53
2.5 2组Wexner的肛门失禁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组Wexner的肛门失禁评分比较(±s,n=65)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术前 术后治疗组 1.06±0.704 3.40±1.454别#对照组 1.33±0.976 4.86±1.807
2.6 2组肛管直肠压力比较 见表4。
表4 2组肛管直肠压力比较(±s,n=65)mmHg
表4 2组肛管直肠压力比较(±s,n=65)mmHg
注:与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P<0.05
组 别 肛管静息压 肛管最大收缩压术前 术后术前 术后治疗组 53.90± 5.606 41.48±9.113#△ 128.50±12.926 108.22±13.525#△对照组 61.56±13.437 42.50±8.770 124.56±13.414 97.54±13.395
3 讨论
高位肛瘘因存在治疗困难,复发率高,或术后伴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被国内外专家称为“难治性肛瘘”,外科手术是目前高位肛瘘最主要的治愈性措施。罗敏等[8]在肛瘘手术失败与复发的回顾性研究中表明,肛瘘手术失败的最大原因是术后内口处理不当,瘘管处理不彻底,术后换药不规范及引流不畅,异物残留及误诊等。导师王业皇教授认为清创彻底、引流通畅、内口正确处理是创面愈合的前提;肛管下端形态的完整性是保证肛门功能的重要条件。因此,在不切开或勒断括约肌的情况下,彻底切除瘘道、内口及感染的肛腺,闭合创面、引流通畅应是治疗高位肛瘘的理想术式。目前,内镜引导下隧道式刨削切除闭锁式引流术已基本实现了上述原则。
内镜引导下隧道式刨削切除闭锁式引流术是在Piercarlo Meinero教授发明的VAAFT术式上加以改进与创新的,其创新与优点在于:一是利用腔镜技术,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达到视觉与触觉的结合,使切除的范围更加准确、合理;二是采用高速旋转的刨削冲洗动力系统,在持续冲洗的同时应用机械物理方式隧道式刨削切除管壁组织,与中医学的肛瘘脱管疗法极为类似,但避免了脱管疗法中腐蚀性有毒中药的使用;三是使用VSD引流技术[9-11],变传统手术开放式引流为闭锁式引流或半闭锁式引流,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同时负压封闭吸引引流技术可通过双套管持续冲洗创面,更易于创面的愈合;四是借鉴肛瘘LIFT手术内口截断的方法,应用可吸收缝线对内口进行截断缝扎,相对于器械切割闭合更为安全。
[1]TOYONAGA T,MATSUSHIMA M,KIRIU T,et al.Factors affecting continence after fistulotomy for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in-ano[J].Int J Colorectal Dis,2007,22(9):1071-1075.
[2]POON C M,CHI-MING P,NG D C,et al.Recurrence pattern of fistula-in-ano in a Chinese population[J].J Gastrointestin Liver Dis,2008,17(1):53-57.
[3]徐孟廷,陈富军.肛瘘的诊断现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6):444-446.
[4]Malouf AJ,Buchanan GN,Carapeti EA,et al.A prospective audit of fistula-in-ano at St[J].Mark's hospital.Colorectal Dis,2002,4(1):13-19.
[5]杨晓东,陈建林.肛瘘的现代外科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8,36(8):12-14.
[6]蔡丽霞,王业皇.肛瘘的微创治疗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1):105-107.
[7]MEINERO P,MORI L.Video-assisted anal fistula treatment(VAAFT):a novel sphincter-saving procedure for treating complex anal fistulas[J].Tech Coloproctol,2011,15(4):417-422.
[8]罗敏,智建文,贾菲,等.肛瘘手术失败与复发的回顾性研究[J].中医学报,2011,26(6):657-658.
[9]刘道宏,唐佩福,张立海.负压创面疗法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3(3):298-301.
[10]钟克宣,杨耿华,何伟平,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2014(13):2741.
[11]郑雪平,王业皇,邬斌,等.关节镜下瘘道切除闭式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17(3):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