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节育器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
2015-01-17李红英山西省侯马市普天通信电缆厂职工医院043015
李红英 山西省侯马市普天通信电缆厂职工医院 043015
宫内节育器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
李红英 山西省侯马市普天通信电缆厂职工医院 043015
目的:对宫内节育器与糖尿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分析2010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置入宫内节育器的124例女性的临床资料,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探究两组的避孕效果、节育器脱落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通过分析表明观察组术后3个月、半年、1年宫内节育器脱落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半年、1年带器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糖尿病的妇女不适宜采用宫内节育器避孕,否则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者导致避孕失败。
宫内节育器 糖尿病 避孕
宫内节育器是我国育龄期妇女避孕的常见方式之一,且避孕效果较好。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高血糖。研究表明,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妇女若采用宫内避孕器的方式避孕,有增加带器妊娠率的可能[1]。为进一步了解宫内节育器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本文选择124例置入宫内节育器女性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对象为2010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置入宫内节育器的124例女性。通过体质检查与辅助检查可知,所有妇女均无宫内节育器禁忌证。宫内节育器类型:V形环30例,金属单环82例,Tcu220 12例。经过血常规、血糖检查等临床诊疗,发现其中62例为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包括肥胖、消瘦以及“三多”等,将这些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6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4~46岁,平均年龄(31.2±2.6)岁;其中初产妇54例(87.10%);宫内节育器放置时间为2个月~12年,平均时间(12.6± 2.4)个月。对照组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0.4±2.5)岁;其中初产妇52例(83.87%);宫内节育器放置时间为3个月~13年,平均时间(12.2±1.9)个月。两组在宫内节育器类型、年龄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置入方法 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时间为月经干净后的1周内,对于采用药物流产的妇女需要3个月之后放入,剖腹产妇女需要经过半年方可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放置应该由专业技师操作,并于术后行超声检查,确认是否放置成功。本文124例妇女均成功放置宫内节育器。
1.3 观察内容 于节育器放置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以及1年后,对124例妇女进行随访。随访过程中了解避孕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包括:(1)术后是否出现白带异常;(2)是否出现节育器移位、脱结以及断裂等情况;(3)是否出现再次妊娠;(4)是否有不规则的非月经期阴道出血;(5)是否出现腹痛、腰背部疼痛等症状;(6)是否出现术后感染症状。在随访过程中进行详细的记录,并统计分析记录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5分析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宫内节育器脱落率、带器妊娠率对比情况 通过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在术后3个月、半年以及1年,观察组宫内节育器的脱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术后半年、1年观察组带器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通过随访并分析统计发现置入宫内节育器术后所有妇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月经量增多、阴道非月经期不规则出血以及经期延长等。其中观察组12例(19.35%)月经量增多,9例(14.52%)不规则阴道出血,6例(9.68%)月经期延长。对照组中3例(4.84%)月经量增多,2例(3.23%)不规则阴道出血,1例(1.61%)月经期延长。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宫内节育器脱落率、带器妊娠率对比情况(%)
3 讨论
作为我国育龄期妇女的常用避孕方式之一,宫内节育器的使用频率约为50%[2]。宫内节育器分为混合环、金属单环以及T形环等,也称作避孕环。通过宫内节育器来避免妊娠,具有安全、经济的优势,并且避孕效果可靠、时间长。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该病与胰岛素细胞功能异常或者生理受损有关,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神经受损等。而节育器在置入人体后,可能存在不良反应或者有一定的风险,如放置位置不准确或没有放入子宫底等,容易影响妇女正常的生活。而血糖过高或者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体内酸碱度失衡,很容易导致金属环腐蚀而影响避孕效果。研究表明,患有糖尿病的育龄妇女在置入节育器后,1年内避孕失败的概率约为35%[3]。
本文中,通过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在术后3个月、半年以及1年,观察组宫内节育器的脱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术后半年、1年观察组带器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在置入宫内节育器后,由于长期血糖的作用,节育器表面容易沉积氧化物或者硫等。由于这些沉积物质长期的腐蚀作用,很可能影响节育器的避孕效果。同时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变或者损伤,若采用宫内节育器也可能加重病情。
综上所述,患有糖尿病的妇女应做好血糖控制工作,并谨慎选用宫内节育器避孕,否则可能避孕失败或出现各种不良反应。
[1]惠霞.异位妊娠与宫内节育器关系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3(19):63-64.
[2]须明,左怀之.3种宫内节育器临床使用1年效果评价〔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12(4):75-76.
[3]王桂芳,崔满华,王健.置宫内节育器后出血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0,10(2):44-45.
(编辑落落)
R169.41
B
1001-7585(2015)22-3115-02
201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