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民间中药接骨丹的药名和基原辨识

2015-01-16牛恒立陈晓东马中兴白雪红

中成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山溪基原羌活

牛恒立, 陈晓东, 马中兴, 白雪红

(1.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兰州730030;2.甘肃药业信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20;3.甘肃省秦安县人民医院,甘肃天水743300;4.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甘肃民间中药接骨丹的药名和基原辨识

牛恒立1, 陈晓东2*, 马中兴3, 白雪红4

(1.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兰州730030;2.甘肃药业信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20;3.甘肃省秦安县人民医院,甘肃天水743300;4.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接骨丹作为促进骨折愈合的甘肃传统地产药材。近年来其被广泛应用于骨折的愈后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因接骨丹的名称和基原在不同文献中记载及描述不尽相同,阻碍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本研究从命名及动物来源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考察,最终确定将该药命名为接骨丹,其动物基原应为西藏山溪鲵。

接骨丹;本草考证;地产药材;混淆品;山溪鲵属;羌活鱼

接骨丹为甘肃传统地产药材,见载于清宣统元年(1909)《甘肃新通志》[1]“接骨担,出珉州山中,形似蜥蜴,或生食或末服,甚效。”, “珉州”即岷州 (今甘肃岷县),据冯孝义等[2]在1986年考证发现,这是中药接骨丹的最早文献记载。近年来,接骨丹被广泛应用于骨折的愈后治疗,效果较好,但因其名称和基原在不同文献中的记载及描述不尽相同,阻碍了它进一步应用。为确保接骨丹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及科研成果的切实可靠,对其药材名称和动物基原的辨析考证很有必要。

1 药材名称按照命名在先的原则宜确定为接骨丹

接骨丹在各地别称不同,文献记载也有所差异,如接骨丹、羌活鱼、杉木鱼、娃娃鱼、白龙等,见表1[3-22]。这些名称大多作为别名记载,而作为主名记载的则以接骨丹、羌活鱼,以及藏、彝、羌药名三类为主。另外,其文献记载的承袭关系主要源于1909年 《甘肃新通志》的接骨丹、1962年 《四川中药志》的羌活鱼及1735年 《晶珠本草》的藏药名。由于藏药从其名称到理论体系均不同于传统的汉族中医药,故本文不作论述。金义文等[23]在2005年认为该药统称为羌活鱼较好,而本课题组认为应该定名为接骨丹更合理。接骨丹和羌活鱼除在传统药用功效上有所差异外,其名称在文献中的记载时间也有先后。 “接骨丹”最早见载于1909年安维峻等编纂的 《甘肃新通志》,比1962年出版的《四川中药志》(第三卷)中的 “羌活鱼”早53年。因此,按照命名在先原则,该中药名称应该确定为 “接骨丹”。

表1 山溪鲵属中药药效的文献记载

2 药材主要基原动物来源依据物种分布习性应确定为西藏山溪鲵

接骨丹作为民间用药,在各地的用药史可能不尽相同,但药用文献记录的1735年要早于生物分类学采集命名山溪鲵属的1870年[24]。因此,不能依据山溪鲵属种分类命名先后的顺序来确定物种药用的沿革历史。由于山溪鲵属生物分类命名的学术争论,导致接骨丹基原动物可能为山溪鲵或西藏山溪鲵或所有山溪鲵,表述不一,见表2。就目前公认的国内山溪鲵属可分为山溪鲵B.pinchonii、西藏山溪鲵B.tibetanus、无斑山溪鲵B.karlschmidti、盐源山溪鲵B.yenyuanensis、弱唇山溪鲵B.cochranae、龙洞山溪鲵B.longdongensis、太白山溪鲵B.taibaiensis7种,见表3。

表2 中国山溪鲵属物种分类命名沿革

表3 中国山溪鲵属物种主要特征及地理分布

由表可知,西藏山溪鲵分布范围最广[25],而且在甘肃省内存在的都是这一基原动物,表明1909年 《甘肃新通志》记载的 “接骨担”当是现代生物分类学命名的西藏山溪鲵。至于收载于 《四川中药志》中的羌活鱼是何种根本基原动物,由于各类山溪鲵 (山溪鲵或西藏山溪鲵或其他全部山溪鲵)在四川都有分布,故尚难定论。因此,作为具有接骨疗效的中药,可明确接骨丹的根本基原动物为西藏山溪鲵,但其它山溪鲵是否能作为接骨丹的第二来源,则尚需现代药理研究的支持才能确定。若遵从现有文献记载,则来源于其它山溪鲵属的羌活鱼主要疗效可能为行气止痛,用于治疗肝胃气痛及血虚脾弱,故不宜作为接骨类中药记载和使用。

西藏山溪鲵B.tibetanus Schmidt1925为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小鲵科Hynobiidae山溪鲵属Batrachuperus动物,成体头部平扁,躯干浑圆或略扁平,腹部平坦;尾肌发达,尾粗壮,呈圆柱状,肛孔处向后逐渐侧扁,雌雄鲵肛部均微隆起;四肢长度适中,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相距1~2条肋沟;指有4个,指长顺序为3、2、4、1,内外掌突明显或略显;趾有4个,趾长顺序为3、2、4、1,跖突明显或不明显;尾鳍褶低厚,平直,末端钝圆;皮肤光滑,颈褶明显,咽部多纵行肤褶,体背黄绿色、深灰色或橄榄灰色,无斑点或有不规则的麻斑或小黑点,腹面色较浅,体侧一般有12条肋沟。雄鲵体全长194~211mm,雌鲵体全长181~197 mm,见图1A。幼体早期有明显外鳃 (或呈萎缩状),体全长130mm以下,体色多为黑灰色,腹部一般为青石板色,见图1B。西藏山溪鲵一般生活在小型山溪水或泉水石滩及其下游的流溪内,流量及流速年变化很小,且无枯水期;水深15~40 cm,基底类型主要为石质和沙质的混合质,见图1C;该地区有大量沟虾活动,因此食物来源丰富;水源pH值5~8,水质清澈;栖息地内森林覆盖度要求较高。每年5月至8月为西藏山溪鲵的繁殖季节,繁殖场所见图1D,繁殖期雄性肛孔呈 “Y”裂缝,雌性则为 “T”形横裂,分别见图1E和图1F;繁殖期间雄鲵尾长略大于头体长,雌鲵则正好相反;体外受精,5月末或6月初产卵,每袋卵通常有10~15粒,见图1G;产卵环境属溪流类型,需选择固着物;成对的卵袋均有共同基柄粘在石块上,从而保证卵在流水中发育;6月末至7月初或中旬有幼体出现,生长发育于溪水中,完成变态。西藏山溪鲵为肉食性动物,一般夜晚至黎明前爬到岸边或距水源不远的陆地上活动觅食,其食物以豆娘、蝗虫、蚯蚓及直翅目、端足目、后孔目昆虫等农林业害虫为主,但某些个体胃内会出现少量藻类(主要为幼体)。另外,室内饲养观察证实,它不吃死食,也无 “大食小”现象[26]。

西藏山溪鲵在甘肃临夏、定西、甘南、天水、陇南5市州的15个县区及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均有广泛分布[27],见表4。据滕继荣等[28]在2009年调查估算发现,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生存的西藏山溪鲵平均种群密度为4.5条/hm2,种群数量约为50 000条。但由于森林砍伐和毁林开荒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工厂和城市的废污排放,以及农药和化肥施用对水质的污染,西藏山溪鲵的分布范围日渐缩小,再加上经济利益驱使、大量收购外运作为食用药用,以及不重视对资源的保护,其自然资源正在锐减。因此,为了西藏山溪鲵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应在加强自然资源保护的同时,建立繁殖饲养基地,开展人工培育。

表4 西藏山溪鲵在甘肃省的分布

图1 西藏山溪鲵

3 科学有序地开展接骨丹后续研究和保护

接骨丹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理有效部位及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生物全体所含的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胶原蛋白 (collagen)和氨基酸有关[29]。谢兴文等[30-31]在2011年研究认为,羌活鱼 (山溪鲵Batrachuperus pinchonii)可促进细胞增殖和成骨性分化,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钙盐沉积量、Ⅰ型胶原水平、骨钙素水平和钙化结节数,而且口服后的代谢产物可刺激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并能促进其成骨性分化。另外,也有对山溪鲵皮肤分泌物药理研究的文献报道[32]。在开展接骨丹的接骨疗效或其他药理作用的后续研究中,应对药材名称和基原进行清楚明确的界定,以避免研究方向的偏差,乃至影响到科研成果的切实准确。

由于环境变化和人为因素,西藏山溪鲵的自然资源在逐渐萎缩,目前它已被收录进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和 《甘肃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第一批)》。因此,在研究西藏山溪鲵药物利用的同时,应积极加强对其自然资源的保护,并开展人工培植繁育基地建设,用以确保西藏山溪鲵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接骨丹作为促进骨折愈合的甘肃地产药材,比 “羌活鱼”历史文献记载更早,应当继承和沿袭使用。接骨丹的根本基原动物来源明确,为西藏山溪鲵。在没有现代药理研究支持的情况下,应遵从历史文献记载,即具有接骨疗效的是来源于西藏山溪鲵的接骨丹,而不应将基原尚不确定是单一还是全部山溪鲵属,且以止痛补虚为首要记载的羌活鱼药用范围轻易拓展,混同于具有接骨疗效的接骨丹。因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区域的扩充,接骨丹的基原动物西藏山溪鲵的野生资源日渐稀少,故应积极开展人工培植繁育,确保其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清)安维峻.甘肃新通志[M].兰州:甘肃省图书馆,1985.

[2]冯孝义,王定海.甘肃中药接骨丹的考证[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86(1):47.

[3]罗达尚.中华藏本草[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305.

[4]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甘肃中草药手册:第2册[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71:1215-1216.

[5]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460.

[6]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经济动物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176.

[7]叶宝林,郭鹏举.青藏药用动物[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2-113.

[8]赵汝能.甘肃中草药资源志:下册[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42-1143.

[9]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中医药研究所.四川中药志:卷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62:2186.

[10]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174.

[11] 《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中国药用动物志[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66.

[12]贺廷超.彝医动物药[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61-63.

[13]朱志峰,张淑英,程启文,等.动物药材鉴别[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35-136.

[14]万德光,吴家荣.药用动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11.

[15]叶昌媛.中国珍稀及经济两栖动物[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6]冉先德.中华药海[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8:926.

[17] 《中药辞海》编写组.中药辞海:第2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376.

[18]杨仓良,齐英杰.动物本草[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390.

[19]黄泰康,丁志遵,赵守训,等.现代本草纲目[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694.

[20]帝玛尔·丹增彭措.晶珠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471-472.

[22]青海省药品检验所,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中国藏药:第3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0.

[23]金义文,刘炯宇,江建平,等.中药材羌活鱼基原考订[J].中药材,2005,28(9):838-841.

[24]费 梁,叶昌媛,田婉淑.山溪鲵属的分类探讨及一新种的描述[J].动物分类学报,1983,8(2):209-219.

[25]费 梁,胡淑琴,叶昌媛,等.中国动物志:两栖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18-242.

[26]闫 礼,龚大洁,杨 莉,等.高原珍稀两栖动物—西藏山溪鲵[J].生物学通报,2009,44(8):13-14,封三.

[27]龚大洁,牟 迈.甘肃有尾两栖动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四川动物,2006,25(2):332-335.

[28]滕继荣,黄华梨,龚大洁,等.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尾两栖动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四川动物,2010,29(1):127-133.

[29]漆朝晖,龚大洁,吴洪超,等.中药材西藏山溪鲵再考证[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39-9040.

[30]谢兴文,许 伟,李 宁.羌活鱼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32):6016-6020.

[31]谢兴文,许 伟,李 宁.羌活鱼研粉及水提酸提取物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向成骨分化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36):6767-6771.

[32]刘炯字,江建平,何开泽,等.山溪鲵皮肤分泌物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16(5):415-419.

R281.4

:A

:1001-1528(2015)07-1557-05

10.3969/j.issn.1001-1528.2015.07.035

2015-02-18

牛恒立 (1972—),男,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为中药药理学。Tel:13919199868,E-mail:13919199868@139.com

*通信作者:陈晓东 (1972—),男,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中药信息化。Tel:13893149565

猜你喜欢

山溪基原羌活
云南宽叶羌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应用前景探讨
多基原藏药“唐冲”名称、品种、药性和植物亲缘关系相关性考证研究
多基原郁金的性状、显微及气味差异性研究
不同基源羌活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山溪
柱层析用硅胶对羌活中主要成分的影响
败酱及墓头回基原的沿革与变迁
山溪
野生药材羌活驯化高效育苗探析
藏药沙棘的文献考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