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跨景区、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的建设

2015-01-15刘瑞珍常欣峰赵真涵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4期
关键词:跨区域赣州

刘瑞珍+常欣峰+赵真涵

摘 要:赣州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和风景秀丽的地方,倚仗这些天然的先天优势,其旅游业也蓬勃发展,但通过对其旅游行业及景点现状梳理、分析之后发现不少旅游路线开发不够或重复开发,配套服务跟不上,不能有效合理分配旅游资源,对赣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基于这一考察结果,提出建设跨景区、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赣州;跨景区;跨区域;旅游线路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4-0223-02

旅游业的产业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联系,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促进作用[1]。因此,对赣州旅游路线的多元化多层次开发无疑是对赣州经济增长的一种促进手段,值得研究探索。拟从建设跨景区、跨区域精品路线的角度,探讨具有可行性的策略建议。

一、赣州旅游现状(现有线路的梳理)

(一)主题旅游路线正在兴起

赣州是一个掀起过历史风雨的地方,被誉为“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的瑞金,“将军县”兴国都是历史的见证。围绕赣州“红色”特色的“红色旅游”悄然兴起,譬如:共和国摇篮寻根之旅(赣州—兴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于都—赣州)。

赣州也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它集中了宋代和民国时期文化,目前开发的以“宋城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路线有保存完整的赣州宋代古城墙、郁然孤峙的郁孤台、巍然壮观的八境台、艺术宝库通天岩、蒋经国先生故居等。

赣州客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分布在章贡区、龙南、安远、信丰等县的围屋千余座,数量之多,功能之全,建筑之特,类型之广都是罕见的;目前开发的客家旅游线有赣州文庙—龙南小武当—龙南客家围屋(关西新围);龙南燕翼围、关西新围、乌石围—赣县白鹭民居—石城九十九间半等。

赣州还是风景优美、人杰地灵的地方。开发的生态旅游线如(1)赣州—安远龙泉湖公国—山川潭果业基地—九龙嶂无公害茶园—东生围(客家围屋)—虎岗温泉—万福山果业基地—三百山风景区—赣州;(2)赣州—上犹陡水电站—陡水湖风景区—崇义七星湖—崇义阳岭风景区—赣州等。

(二)旅游线路的风格较单一,发展空间受限

纵观赣州旅游路线,以短而精为特点,却同时也失去了大气,在当前各地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下,尤显后劲不足。如今,发挥旅游中心的辐射作用,走区域合作发展之路,已达成共识[2]。如何因地制宜地加强区域间合作,保持赣州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当前值得赣州旅游重视的研究热点之一。

二、尚待优化及发掘景点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赣州崇义上堡也渐渐被慕名而来寻求美食的游客热捧,上堡不仅有舌尖上的美食,还有风景如画的梯田,美食美景,夫复何求?如此具有潜力的景点却交通颇为不便,其配套旅游设施及服务都明显,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也限制了景区的发展,因此它是赣州非常具有潜力的尚待优化的景点之一。

赣州赣县东北部三溪乡境内寨九坳风景区,距赣州市区55公里,总规划面积约200公顷,素有“赣南小丹霞”之美誉,属典型的丹霞地貌,该处群岩耸立,沟壑纵横,丹崖壁立,群峰斗奇,绝壁凌霄,水碧潭深,谷幽树茂,竹影婆娑。但其在交通、宣传及相关的旅游项目开发、配套服务上都非常薄弱,可谓一块没有被雕琢的璞玉,是急需完善的旅游景点。

赣州还有众多小景点,如白鹭村,屏山牧场,宝莲山等,各景点分散,功能薄弱,均面临以上所举例中景点的特性和问题。虽然是风景秀丽、各具特色,但开发、管理和配套服务却相对滞后,荒废了大好资源,阻碍了这些景点的旅游发展。

三、开发跨景区、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的策略建议

(一)必要性和可行性

赣州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又正适逢“振兴苏区”的大好时机,面对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必定需要探寻适当的开发模式和合理的管理机制,找到更好的途径增强赣州旅游业的竞争力,并保持竞争优势。目前,赣州旅游景区整合度不高,景区之间利益争斗或无创新,老景区的发展停滞不前,新景区开发不够,景区间协作发展非常薄弱,导致不能整体地、充分地、全面地展示赣州魅力。而另一方面,赣州现有的景点林林总总,有宋城文化、客家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旅游、工业旅游、风水玄说旅游、红色旅游等各色旅游线路基础,具备建立跨景区、跨区域的合作战略联盟经营模式的条件,因此具有可行性,一旦开发成功,可以整合现有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景区间良性竞争,通过协作发展,加强区域联系和旅游圈建设,提升赣州旅游整体竞争力,进而促进赣州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繁荣稳定。

(二)功能定位、项目开发及推广策略

跨区域旅游协作就是重点考虑民族地区或相类似地区与相邻的主要旅游中心间所进行的旅游协作活动[2]。跨景区、跨区域旅游线路的开发说到底是试图优化整合现有旅游资源,增强旅游区吸引游客的能力,提升旅游品牌,避免低效重复建设,达到区域间、景区间互利双赢的局面。

1.文化主题的跨区域整合合作开发

文化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的新方向。赣州具有源远流长的宋城文化和客家文化,具有开发升级的天然优势。目前,除海外客属华侨大约还有1 000多万人之外,客家人主要分布在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山区,繁衍生息,开枝散叶[3]。对于客家文化的区域整合目前基础最好的莫过于闽粤赣。从2003年起,三地区即有合作之意向,并为之不断努力。闽粤赣无论从交通还是景区建设、文化的归属均具备合作条件和合适的契合点,应当进一步研究可实施举措,由政府主导,促三地从客家风俗、客家民居、客家饮食等方面组合,联合各地旅行社深度合作,促旅游景区协同建设。具体方案可初步设计为:首先,政府牵线,三地签署具有实际意义的可操作的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竞合关系;然后,具体策划分三部分:(1)宣传造势:三地均采用多方面的宣传手段,包括沿路标语、电视电台媒体、网络、微信等多渠道打造客家旅游品牌;(2)促销手段:淡季体验式票价打折、与旅游网站合作促销或者购买若干景区赠送一个景区等举措拓展旅游人脉;(3)突出文化特色,多层次多形式开发:一方面延续传统的项目,比如不同地特色民居建筑参观:赣南方围楼、粤东客家围龙屋和闽西的圆土楼等,一方面增加游客参与互动的环节,比如可以多场次多地点设置不同内容的品尝特色客家食品、观赏客家歌舞的节目,这其中强调的是游客的参与性。

另一方面,宋城文化还可与客家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穿插一起,横向交织,进一步拓展文化内涵,最终形成以文化为主线的景色、民俗体验等变换,给游客的旅游经历带来类似“形散神不散”的整体印象。

2.美食美景为主线的多主题跨景区旅游线路的开发

赣州很多景点多而散,小而不精,在景区建设上低效重复,服务滞后。笔者认为可以“美食美景”为主线,建立包含多主题的不同景区之间的合作开发机制,互利双赢,将旅游模式引导为度假式休闲旅游,从味觉、视觉、听觉各方面充分调动游客的感官,带给他们不一样的体会。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建立统一的旅游区服务理念;(2)建设专业的服务团队,团队工作包括特色美食、家常小吃的推广和供给,景区的卫生及基础设施的维护;(3)建立联合售票机制,不定期推出促销套票;(4)优化景区间交通,做到安全、方便、及时;(5)提升现有娱乐项目,开发更多高品质的娱乐项目;(6)尽量多组联合不同特色旅游景区及休闲娱乐项目;比如山景与水景的结合,游山玩水与娱乐休闲的结合,给人创造“边看边玩边吃”的轻松愉悦的旅游体验。

(三)结语

跨景区、跨区域的精品旅游线路的开发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通过跨景区、跨区域的旅游线路的开发将更好的丰富特色旅游内涵,既升级原有旅游品牌,又发掘潜力旅游景点,突出了赣州自身的地方旅游价值,进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赣南苏区的发展加砖添瓦,提升整个城市在旅游行业的形象。因此,赣州开发建设跨景区、跨区域的精品路线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 戴魁早.旅游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基于桂林市1980—2008年数据的实证检验[J].广西社会科学,2010,(8):

46-50.

[2] 简王华,叶枝,张金霞.跨区域旅游协作因素分析及其机制探讨[J].旅游学刊,2006,(8):50-54.

[3] 郑海燕.区域合作视角下的客家文化旅游客持续发展研究——以闽粤赣交界为例[J].前沿,2011,(4):135-138.

[责任编辑 安世友]endprint

猜你喜欢

跨区域赣州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赣州油’系列油茶品种配置筛选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赣州:“1+100”为青年办实事 做青年贴心人
企业跨区域分布式一卡通系统方案
跨区域办理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工作机制初探
少数民族文化的跨区域法律保护
房地产市场运行及跨区域协同发展
跨区域公共危机治理中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