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5-01-15张洪水王乐马艳红
文/张洪水 王乐 马艳红
前言
当代竞技体育的竞争,不只是体力、技能的竞争,也是科技、技能、体力、智力等的全面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由于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竟技体育对科技教育的依赖越来越强,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将影响竞技水平的提高。必须从战略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1]。在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进行科学的训练,不断提高其体育运动水平的同时,辅以一定的文化教育,把运动员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不仅为运动员退役后重新就业提供了保障,也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人才的需要[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以沈阳、大连、鞍山、朝阳、阜新,辽阳等地的省级体校,市级体校以及县(市)区级体校中的15 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关于文化教育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1. 2 研究方法
1. 2. 1 文献资料法
本文在研究期间,查阅和收集了有关文体教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相关书籍、期刊以及硕士论文等相关文献资料,并对查阅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文献资料主要通过CNKI 数据库查阅为主。另外还对国家相关部门下发的针对竞技体育及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和文件进行分析了解,这一系列的文献和书籍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本研究的整体思路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1. 2. 2 问卷调查法
分为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沈阳、辽阳、鞍山、大连、阜新、朝阳等地区的15 所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运动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单位包括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俱乐部、业余体育学校等各类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同时,我们还采访了辽宁省体育局相关部门,以及部分培养基地负责人,对全省以及个别单位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
1. 2. 3 访谈法
对辽宁省体育局管理中心领导及所调研十五所培养单位的教练员、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当前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听取他们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的看法和建议,提取相关重要信息。
1. 2. 4 数理统计法
对数据用SPSS17. 0 进行加工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现状
2. 1. 1 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单位对文化教育重视程度情况分析
表3 单位对文化课重视程度情况统计表(N=642)
培养单位对运动员文化课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调查的运动员中发现(表3)运动员认为培养单位对文化课学习重视的仅有10. 7%,较重视的有25. 7%而对运动员文化课不重视的和重视一般的却高达63. 6%,调查结果来看培养单位对运动员文化课学习重视程度相当低。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环境迫使培养单位重视运动训练不重视文化课学习,培养单位的领导为了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安排工作的时候把训练任务安排在首位,而对运动员教育的任务不是很重视;市级、省级体校都是具有体育特色的学校,是为国家输送运动员的基地,所以对运动成绩要求极高,从而形成了重体轻文。
2. 1. 2 教练员对文化课的要求情况
表4 教练对文化课要求情况统计表(N=642)
教练员方面,仅有1. 4%的运动员认为自己的教练对自身文化课学习要求高,特别难达到;9. 1%的运动员认为教练员对文化课学习要求稍高;运动员认为教练员对文化课学习要求不高以及从不关心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分别占到41. 7%和47. 9%。根据调查结果看出目前我省教练员对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要求很低。原因在于教练员为了自己运动员出成绩后能得到相应的奖金等原因,只重视训练成绩不关心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进而导致了教练员对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不重视。
2. 1. 3 教师对文化课要求情况分析
表5 教师对文化课要求情况统计表(N=642)
非常严格89 14. 0严格287 44. 7一般240 37. 4不严格26 3. 9
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好坏与文化课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好的文化课老师能够在授课的同时,利用科学的授课方法和积极的态度来帮助运动员提高文化课水平。如(表5),其中学生认为文化课老师要求非常严格的占14. 0%,比较严格的占总人数的44.7%,一般的占总人数的37. 4%,而不严格的只占到3. 9%。
主要原因在于,文化课老师在培养单位的地位较低,运动员取得了优异成绩后教练员可以得到一部分奖金,文化课老师不会得到任何的奖励。大部分老师认为运动员的文化基础较差,就算自己认真讲解运动员也不能理解,所以老师上课时只是照本宣科。运动员认为他们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而不是学习文化课,这就造成了学生从心里是对文化课的不重视,甚至是轻视,进而衍生出对文化课教师的不尊重的问题,这也大大挫败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比如在教学管理、内容和评价方面,经过调查结果显示竞技体育生文化课的课堂气氛普遍不好,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及一些学习陋习,譬如运动员上课睡觉、说话、不遵守课堂纪律,任课老师对课堂纪律维持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过多的进行干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余想听课学生的听课效果,形成恶性循环。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快速发展的今天,在重视文化课教育的同时,不断完善和提高文化课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2. 1. 4 后备人才文化课学习态度情况分析
表6 后备人才对文化课学习态度情况统计表(N=642)
运动员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文化知识的掌握。如(表6),在针对运动员对文化课态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有7. 3%的运动员非常喜欢文化课学习,有8. 1%的运动员比较喜欢文化课学习,有57.2%的运动员表现出对文化课学习的态度很一般,有22. 7%和4.7%的运动员表现出对文化课学习不喜欢和非常不喜欢,占到调查人数的27. 4%,超过了四分之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从小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以及家长和老师的不重视。要想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1. 5 后备人才自主学习时间的情况分析
表7 后备人才自主学习时间情况统计表(N=642)
运动员对于文化课学习的自觉程度与运动员文化课的成绩通常成正比的关系。如(表7),能看出自主学习时间充足和较充足的学生只占到总人数的34. 1%,自觉学习时间少或者一般的学生则占到了总人数的65. 9%。自主学习时间是影响运动员成绩最重要的客观因素之一。主要原因在于运动员大部分的时间用于训练而非文化课的学习,虽然国家提出了“体教结合”,但是培养单位为了一味提高运动成绩而牺牲学习时间进行体育训练。
2. 1. 6 后备人才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表8 后备人才对文化课设置态度情况统计表(N=642)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应包含四个层面的内涵,即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和自由发展[3]。其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部分。那么良好的课程设置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核心部分。如(表8),从目前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的运动员中,24. 8%的运动员觉得培养单位文化课程安排多而难,自己基础差根本学不会。有26. 8%的运动员认为培养单位的课程设施没能结合训练实际情况,有26. 3%的运动员认为教师上课讲解不生动,照本宣科,很敷衍。有22. 1%的运动员认为文化课课堂周围学习气氛不太好。主要由于运动员自身基础差,因此听起课来显得格外吃力,听课吃力就造成了消极的反馈,慢慢的就导致课堂气氛更差,学生认为与其听了也听不懂,索性不如不听了,导致恶性循环。并且采访发现目前文化课教师普遍在课堂上没有地位,所以对很多运动员不学习或者睡觉情况不予理睬,只是自顾自地讲,然而这样势必会影响许多想听课学生的听课质量。且教师在文化课的讲解过程中,由于对运动训练知识的不了解,也很难有效地将运动训练与文化知识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后传授给学生。由此看出,要想完成高质量的教学目标,优秀的课程设置是必不可少的。在拥有完善的课程设置同时,也应该结合运动员学习能力进行课程安排,教师应该积极结合学生的情况来改善自己的讲课方式,在这方面我省培养单位还需要进步。
2. 1. 7 思想道德教育缺乏
我们接受教育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做人,然后才是做事,这是中国人文经典中最重要的道理。教育,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往往注重的是成绩的提高,对于思想道德品质,我们经常忽略,而这正是教育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在调查时,深入到文化课课堂当中,发现一种现象:老师在讲台上激情的讲授知识,下面的学生自己干自己的事情,甚至睡觉、讲话,完全没有尊重老师,当老师喊安静时,安静时间也只持续了短短数分钟。在课堂下,当学生在路上遇见老师的时候,有约60%的学校学生不会与老师打招呼。这些现象皆在一定层面上说明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失败。
2. 2 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培养对策
2. 2. 1 学训结合、改善文化课地位
(1)运动员往往是以训练为主,忽略了文化课的学习。要改善文化课的地位,提高文化课教师的地位,就要学训结合,文化课老师与教练员加强沟通。文化课老师向教练员提供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情况,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情况对运动员进行督促和再教育;
(2)建立明确的目标、科学全面的考核体系。在运动员考核过程中,不仅仅对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进行考核,其平时表现、文化课成绩也列入到考核内容当中;
(3)文化课老师教学过程中注重互动环节,丰富授课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将文化课的教学与其训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并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提高运动员学习兴趣;
(4)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以优秀运动员的经历为运动员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让运动员认识到文化课的重要程度,了解学习文化课对其未来升学或就业起到的重要作用。
2. 2. 2 优化课程设置
(1)在课程设置中,除了必修基础课程外,针对性的改变原有实用性较差的课程,增加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使得运动员学有所用;
(2)在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运动员现实学习状况,在授课内容上,尽量降低学习难度,但要保证正常的学习进度;
(3)在课程中加入学生自身素质培养的课程;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素养对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改变运动员对学习、训练等方面的态度;
2. 2. 3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一方面,将思想道德教育加入到课程设置里,让运动员在学习文化课的时候能够得到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建立有效的教练员——运动员——文化课教师互动机制。运动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往往受到教练员和身边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教练员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教练员在指导运动员训练的时候不仅用口头上的语言对运动员进行思想道德上的教育,并能够从本身所体现出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对运动员起到熏陶作用。使得运动员内在、外在都得到良好的锻炼。
3. 结论
3. 1 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单位、教练员和教师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不重视、课程设置不合理、思想道德教育缺乏。
3. 2 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的影响因素:政府、培养单位重视运动训练忽视文化学习、父母怕进行长时间训练影响孩子学习、运动员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3. 3 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培养对策:学训结合、改善文化课地位,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1]黄金. 我国优秀运动员发展对策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 2002.
[2]唐正萍,朱晓军,张祝斌. 江苏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体育学刊,2005,12 (1).
[3]扈中平. “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J]. 教育研究,2005,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