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前预习提问探究
2015-01-15林琼瑜
林琼瑜
摘 要:笔者经过教学尝试,发现在教学中进行“学生课前预习提问”,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本文着重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问和学生课前预习提问对课堂教学的意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学生课前预习提问;提问的方法;提问的动力;课堂学习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曾在《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中说:“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最要紧的还在让他们自己动天君(动天君为苏州方言,意为动脑筋)。他们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甚相合,就作比较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由此可见,有效的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它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状态,能使我们的“教”与“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虽然老师布置了学生预习,但不少学生对预习不够重视,往往敷衍了事,课堂上的讨论问题更是无从下手,结果总是大大降低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鉴于此,本人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怎样让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因为只有我们认真阅读并思考,才能针对所看内容提出疑问。于是,在教学中,本人让学生专门准备一本课前预习的提问本,要求他们在预习中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并上交,然后就以此作为备课的重要依据,把学生的问题带入课堂。经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这个办法确实能很好地督促学生认真预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问
(一)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总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很少提出问题,甚至老师让他们提问题,他们也不知问什么。因此,要求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就必须先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1.告诉学生可以就课文的关键词句的品析、课题的理解、结构的分析、主题的把握、写作技巧的领悟等方面提问。如在《窦娥冤》中,学生就提出“‘端正好在修辞上有什么特点?是怎样渲染出剧中主人公的冤情的?”又如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学生提出:“别里科夫是当时社会上的一个缩影吗?”这会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整个故事主题的探究。
2.就课文的矛盾之处进行提问。如在《雷雨》中,有学生提出“周朴园对侍萍念念不忘,可一见到侍萍时却态度冷淡,是否矛盾?”
3.联系学过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问。如有学生提出:“李清照《声声慢》和《醉花阴》两首诗词表达了不同时期的李清照怎样不同的心情?
4.联系生活提问。如《孔雀东南飞》,有学生提出:“是什么原因导致刘兰芝被休?”“作为丈夫的焦仲卿为什么不能保护他的妻子?”甚至有学生提出:“如果我们处于当时的环境下,我们应如何避免悲剧?”
(二)给予学生提问的动力
教给学生方法后,要如何才能保证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预习提问?本人是这样操作的:首先,认真批改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对于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原题引用,整合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在课堂上让学生思考、讨论并指明问题的设计者。对于那些没必要在课堂上讲但又对学生有帮助的问题,本人也会安排课后时间进行耐心解答。而那些问题提得不好的,老师也应弄清情况,加以指导,保证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问题是非常重视和珍惜的。其次,每隔一段时间就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数量、质量、思维价值等进行统计,甚至是表扬,让学生在不断总结中提高自己。总之,这样做既能保证学生提问的热情又能保证问题的质量。
二、学生课前预习提问对课堂教学的重大意义
(一)学生课前预习提问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备课要备学生。而学生的课前预习提问恰恰就可以告诉老师: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到底掌握了多少的知识背景?在学习中有哪些疑问?大部分同学的难点在哪,等等。通过对学生的课前了解,备课时,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预设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二)学生课前的预习提问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清之学者陈宪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有了疑问,才能激发求知的欲望,才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吸取知识的营养。而且学生看到自己提出的问题被老师选中并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讨论回答,自己的能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会感到非常自豪,自信心增强,而且他们因为非常想知道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如何解答的,就会更加集中精神听讲。另外,由于课前学生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对所讲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思考,课堂上的回答和讨论就不会无话可说,课堂气氛就更为热烈。这样,课前预习提问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课堂学习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
总之,学生课前预习提问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学生的素质。同时,它也符合了《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中,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和“在第四学段中,学生能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的阅读教学目标,很好地落实了课标精神及课标要求。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