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五要”
2015-01-15孙正中
孙正中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目标;难点;教学方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3—0059—01
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学校实行五天工作制后,由于每堂课时间的减少和每门课总学时的减少,教师原来教熟了的老套路、老方法就不适用于新课堂教学。对于减时不减量这一矛盾,对数学教师而言,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要做到“五要”,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备课时要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同时还应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复数的引入”这一课是整个复数这一章的第一课,在备课时应注意: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体会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二、要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有一个重点,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模型、多媒体等教学媒体的灵活应用,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解析几何第二章的“椭圆”第一课,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形台面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我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的定义之前,我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再让两名学生按我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椭圆的严格定义。这样,学生对椭圆的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
三、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其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但教学时教师总会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教学高效。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教师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教师还可以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
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
四、要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案
尽管教师对每一堂课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有时也可能遇到一些预料不到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案。
如,讲授“复数的概念”第二课时,课本上有“两复数不全是实数时,不能比较大小”这一结论,但没有证明,教学计划中也没有证明的要求。在课堂上遇到这个问题时,有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我写出解答。我因势利导,向学生介绍了数的大小比较原则,并利用这一原则说明了“i>0”不能成立的原因。然后,我话锋一转,对那位学生说,关于详细的证明的过程,我在课后再跟你详谈。这样,虽然增加了课时的内容,但也保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五、要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地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去,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