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备课策略探究
2015-01-15张军
张军
〔关键词〕 数学教学;备课;教材;学生;教法;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3—0105—01
常言道:“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教学也是如此。备课不仅仅指编写教案,它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确定目标、准备教具、选择教法、设计练习、编写教案等一系列环节。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备课呢?
一、备好教材——瞻前顾后,纵观整体结构,沟通内在联系
备课时,教师不仅要研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要研究这部分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所教内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所要学习的内容作准备。如,在备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就要考虑: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而且在三年级、四年级讲授多边形图形时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将这些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相结合,找出对称轴。再往教材后面看,六年级又会学习到“圆”,圆也是轴对称图形,学好轴对称图形对于学生理解圆也有一定的作用。所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应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备好学生——认真分析,掌握学生特征,确定具体目标
在设计教案时,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确切把握各学段的具体要求,做到不超前,不滞后,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备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服装搭配”一节内容时,我认真分析了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二年级下册在讲授“数字搭配”时,我班学生对“有序”的数学思想掌握得很好,90%的学生能很快地利用“有序”的思想解决这一类问题。所以我尝试加大教学深度,将如何计算得出排列数作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同时也将之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备好教法——换位思考,选择教学策略,确定教学程序
在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着力铺路搭桥,创设情境,突出知识和方法的“新”,重视学法的“导”。在设计新授课教学过程时,注意分析新知的形成过程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设计出引导的“渠道”。例如,在备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节教学内容时,分析教材和学情,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虽然不知道其准确的描述方法和表示形式,可是就这个定律而言学生并不陌生,采用观察、归纳的方法学生可能不感兴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在备此课时考虑:此课除了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外,能否渗透一些推理证明的方法。所以我大胆地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流程:给出定律——推理证明——练习巩固。
四、备好练习——精心设计,有的放矢,激发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每一道习题,要使作业具有层次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也是一节课是否有效的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标准。习题设计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与例题相仿的基本题,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二是与例题相比有一些变化的变式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三是新知与旧知融会贯通的混合题,帮助学生巩固旧知,理解并掌握新知;四是综合题,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分析能力并拓展学生思维。
例如,我在备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复习课练习题目时这样设计练习题目:将题目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溪流
1.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两个( )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米,高缩小,底不变,面积是( )平方米。
第二部分:江河
1.自己动手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各一个。
2.解决问题:
上图是一块地的平面图,现在要给这块地铺地砖,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地砖?
第三部分:海洋
实验小学的教学楼前有一块草坪,中间有3条1米宽的小路(如下图),求植草的面积。
练习题目分别以“溪流、江河、海洋”命名。“溪流”题目主要是基本的知识点的考查;“江河”题目主要是知识的基本应用;“海洋”的题目主要是知识的拓展。以“溪流汇入江河,江河汇集成海洋”这样的寓意,将数学知识由易到难的层次划分得很明显。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关键词〕 数学教学;备课;教材;学生;教法;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3—0105—01
常言道:“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教学也是如此。备课不仅仅指编写教案,它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确定目标、准备教具、选择教法、设计练习、编写教案等一系列环节。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备课呢?
一、备好教材——瞻前顾后,纵观整体结构,沟通内在联系
备课时,教师不仅要研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要研究这部分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所教内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所要学习的内容作准备。如,在备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就要考虑: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而且在三年级、四年级讲授多边形图形时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将这些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相结合,找出对称轴。再往教材后面看,六年级又会学习到“圆”,圆也是轴对称图形,学好轴对称图形对于学生理解圆也有一定的作用。所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应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备好学生——认真分析,掌握学生特征,确定具体目标
在设计教案时,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确切把握各学段的具体要求,做到不超前,不滞后,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备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服装搭配”一节内容时,我认真分析了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二年级下册在讲授“数字搭配”时,我班学生对“有序”的数学思想掌握得很好,90%的学生能很快地利用“有序”的思想解决这一类问题。所以我尝试加大教学深度,将如何计算得出排列数作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同时也将之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备好教法——换位思考,选择教学策略,确定教学程序
在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着力铺路搭桥,创设情境,突出知识和方法的“新”,重视学法的“导”。在设计新授课教学过程时,注意分析新知的形成过程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设计出引导的“渠道”。例如,在备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节教学内容时,分析教材和学情,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虽然不知道其准确的描述方法和表示形式,可是就这个定律而言学生并不陌生,采用观察、归纳的方法学生可能不感兴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在备此课时考虑:此课除了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外,能否渗透一些推理证明的方法。所以我大胆地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流程:给出定律——推理证明——练习巩固。
四、备好练习——精心设计,有的放矢,激发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每一道习题,要使作业具有层次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也是一节课是否有效的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标准。习题设计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与例题相仿的基本题,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二是与例题相比有一些变化的变式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三是新知与旧知融会贯通的混合题,帮助学生巩固旧知,理解并掌握新知;四是综合题,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分析能力并拓展学生思维。
例如,我在备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复习课练习题目时这样设计练习题目:将题目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溪流
1.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两个( )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米,高缩小,底不变,面积是( )平方米。
第二部分:江河
1.自己动手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各一个。
2.解决问题:
上图是一块地的平面图,现在要给这块地铺地砖,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地砖?
第三部分:海洋
实验小学的教学楼前有一块草坪,中间有3条1米宽的小路(如下图),求植草的面积。
练习题目分别以“溪流、江河、海洋”命名。“溪流”题目主要是基本的知识点的考查;“江河”题目主要是知识的基本应用;“海洋”的题目主要是知识的拓展。以“溪流汇入江河,江河汇集成海洋”这样的寓意,将数学知识由易到难的层次划分得很明显。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关键词〕 数学教学;备课;教材;学生;教法;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3—0105—01
常言道:“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教学也是如此。备课不仅仅指编写教案,它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确定目标、准备教具、选择教法、设计练习、编写教案等一系列环节。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备课呢?
一、备好教材——瞻前顾后,纵观整体结构,沟通内在联系
备课时,教师不仅要研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要研究这部分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所教内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所要学习的内容作准备。如,在备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就要考虑: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而且在三年级、四年级讲授多边形图形时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将这些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相结合,找出对称轴。再往教材后面看,六年级又会学习到“圆”,圆也是轴对称图形,学好轴对称图形对于学生理解圆也有一定的作用。所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应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备好学生——认真分析,掌握学生特征,确定具体目标
在设计教案时,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确切把握各学段的具体要求,做到不超前,不滞后,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备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服装搭配”一节内容时,我认真分析了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二年级下册在讲授“数字搭配”时,我班学生对“有序”的数学思想掌握得很好,90%的学生能很快地利用“有序”的思想解决这一类问题。所以我尝试加大教学深度,将如何计算得出排列数作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同时也将之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备好教法——换位思考,选择教学策略,确定教学程序
在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着力铺路搭桥,创设情境,突出知识和方法的“新”,重视学法的“导”。在设计新授课教学过程时,注意分析新知的形成过程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设计出引导的“渠道”。例如,在备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节教学内容时,分析教材和学情,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虽然不知道其准确的描述方法和表示形式,可是就这个定律而言学生并不陌生,采用观察、归纳的方法学生可能不感兴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在备此课时考虑:此课除了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外,能否渗透一些推理证明的方法。所以我大胆地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流程:给出定律——推理证明——练习巩固。
四、备好练习——精心设计,有的放矢,激发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每一道习题,要使作业具有层次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也是一节课是否有效的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标准。习题设计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与例题相仿的基本题,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二是与例题相比有一些变化的变式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三是新知与旧知融会贯通的混合题,帮助学生巩固旧知,理解并掌握新知;四是综合题,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分析能力并拓展学生思维。
例如,我在备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复习课练习题目时这样设计练习题目:将题目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溪流
1.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两个( )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米,高缩小,底不变,面积是( )平方米。
第二部分:江河
1.自己动手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各一个。
2.解决问题:
上图是一块地的平面图,现在要给这块地铺地砖,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地砖?
第三部分:海洋
实验小学的教学楼前有一块草坪,中间有3条1米宽的小路(如下图),求植草的面积。
练习题目分别以“溪流、江河、海洋”命名。“溪流”题目主要是基本的知识点的考查;“江河”题目主要是知识的基本应用;“海洋”的题目主要是知识的拓展。以“溪流汇入江河,江河汇集成海洋”这样的寓意,将数学知识由易到难的层次划分得很明显。
编辑:谢颖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