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不良价值观的成因及对策
2015-01-15张克霖
张克霖
〔关键词〕 中学生;价值观;误区;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3—0022—01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支配、影响着中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方向。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当前及以后的社会文化建设都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生不良价值取向的成因
1. 家庭教育环节。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学生的不良价值取向,应该说与许多家庭不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有些家长本身就缺乏社会责任感,或者自身就缺少教育孩子的知识,或者他们沉湎于功利场,或者陶醉于声色犬马,对孩子根本无暇顾及;有些学生,由于父母的感情不和或其他原因,成为父母的出气筒;有的由于父母离异,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温暖。因此,他们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其中的有害信息也腐蚀着孩子们的心灵。
2. 学校教育环节。在当前的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存在使得大部分的教师和学校急功近利,我们平时对学生的教育本身就是功利的引导,经常灌输的思想就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将人生奋斗的目的狭义地理解为出人头地、升官发财,认为这就是成功。以致很多学生成不了才也成不了“人”。因此用这种功利迂腐、落后消极的思想教育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窒息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落后价值观的形成也就无可避免了。
3. 社会教育环节。随着网络进入到普通家庭,我们已无法掩盖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种种不足和缺憾。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其局限性也逐渐暴露。传统价值观中的优秀成分也在人们充满功利的目光中渐行渐远,人生价值观教育也在我们盲目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被忽略。现实生活中,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观念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对策
1. 学校教育。(1)优化校园环境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健康、活泼、丰富的校园文化,包括校风、校貌、制度、体育、文艺熏陶等。教育是一种导向,校园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在学校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学校引导学生进步、文明、健康地生活,必能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2)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优势。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要培养中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追求、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奉献精神。要注意用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熏陶中学生,使他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科学文化和道德精神,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培养他们对民族的认同感及其爱国主义精神。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在当代社会这一特定的转型时期,我们应注意塑造中学生的诚信意识,塑造艰苦创业、进取创新的精神和意志,塑造虚心学习、追求进步的治学态度,塑造集体协作、遵规守纪的团队精神等。
2. 家庭教育。(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和谐相处的氛围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父母要有民主平等意识,不搞家长制,一言堂;要尊重孩子,不可随意打骂;要学会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乐观、开朗、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家庭成员要和睦相处,夫妻之间避免争吵,不要在孩子面前谈及社会的阴暗面,以免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2)言传身教。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的作用。青少年的价值观念最初是从父母那里观察学习而来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在与子女相处中,要抓住机会运用日常生活的事例对子女进行教育,使学生逐渐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和形成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社会教育。(1)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国家的政策必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导向。因此无论是政府政策的制定、宣传,还是贯彻落实都应该科学合理,并符合正确的价值导向,这样才能为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建立机制,加强领导,落实措施。(2)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大众传媒要多正面宣传报道社会的主流和积极进步的东西,传播正能量;要坚决抵制消极落后、腐朽内容的传播。要创作、编辑出版有利于中学生成长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多办一些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为中学生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和氛围。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