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38例股骨粗隆部骨折可行性研究

2015-01-15段凌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段凌霄

【摘 要】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3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试验组38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方法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方法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优良率为921%;对照组优良率为91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00111,P=09162)。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效果良好,出血少,完全负重时间较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股骨粗隆部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49-02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但若处置不及时得当,常有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若使用非手术治疗,又常造成肺部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并发症。目前多主张进行手术治疗[1]。笔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3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与对照组35例,其中试验组男14例,女24例,年龄55~89岁,平均年龄(687±75)岁,致伤原因:摔伤24例,高处坠落伤8例,交通伤6例。AO/ASIF分型:A1型9例,A2型20例,A3型9例;对照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54~88岁,平均年龄(684±84)岁,致伤原因:摔伤21例,高处坠落伤7例,交通伤7例。AO/ASIF分型:A1型9例,A2型21例,A3型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AO/ASIF分型等一般资料意义无统计学(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积极处理相关并发疾病,病情稳定后拟行手术,术前行CT及X线检查,术前05h患者静脉注射广谱抗生素,患者行硬膜外或者全麻。后患者于骨科矫形床上行闭合复位, 后用C型臂X线机多角度透视,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后,试验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方法治疗,对照组动力髋螺钉方法治疗,术中严格遵照标准相关手术技术与流程[2]。术后术部对放置引流条,连续3d静脉输注广谱抗生素防止感染,并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以预防血栓形成。对两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完全负重时间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疗效评价[3] 治愈:骨折处愈合,髋关节活动正常,髋部无疼痛;有效:骨折处愈合,髋关节活动正常,髋部偶尔出现疼痛;显效:骨折处愈合,轻度髋内翻,髋关节活动受限,髋部有时发生疼痛;无效:治愈率=(治愈+有效+显效)/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计量资源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数据、完全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分析 经不同治疗后,试验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分析 经不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中:优30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921%;对照组患者中:优28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91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1,P=09162)。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尤其是绝经后的老年妇女,较小的损伤就可以导致该部位骨折,但若处置不及时得当,常有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由于股骨粗隆部血供丰富,所以骨折愈合较为容易,所以对于该部位骨折的老年患者,过去常主张采用非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即长期患者牵引。在此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较长时间的卧床,所以发生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及褥疮等并发症的机率较高,危及患者生命[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技术的进步,目前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方法均是临床上较为成熟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4]。其中动力髋螺钉采用一螺钉固定骨折部位,螺钉尾部连接一贴附于股骨表面的钢板,采用该方法固定式时,为置入螺钉及钢板需在股骨外端近侧做切口,一般从大粗隆至股骨上段,损伤较大[5]。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内固定系统,其头钉采用了螺旋刀片的设计,通过外侧切口锁定时,能起到抗旋转的作用,同时头钉也不易脱出;该系统是髓内固定,主钉位于距股骨头较近的位置,因此在应力分布上较为合理,能使股骨内侧部承受较大的应力,所以采用该固定方式的患者可以较早下床活动,实现负重;与动力髋螺钉相比,该固定系统还有一优势,即闭式穿钉,所以术中只需在股骨大粗隆上方作一 3 ~5 cm 的切口,使得患者术中出血较少,同时手术操作对邻近组织损伤也较轻微,减少了术后引流[6]。本次试验也取得了相似的结果,这两种手术方式均是有效的,两种治疗后优良率均在90%以上,但试验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较少,完全负重时间显著也早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效果良好,出血少,完全负重时间较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金才.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1):101-101.

[2] 邵季超,马永强,李静,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滑动加压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9):43-46.

[3] 张道俭,柴卫兵,米川,等.PFNA与DHS+TSP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6):1459-1462.

[4] 贺秀峰,吴海龙.股骨粗隆部骨折内固定治疗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3,(32):4263-4265.

[5] 曾绍林,汪莹,万云虹,等.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1,51(15):98-99.

[6] 孙春华,丁懿,徐耀增,等.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2):168-169.

【摘 要】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3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试验组38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方法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方法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优良率为921%;对照组优良率为91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00111,P=09162)。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效果良好,出血少,完全负重时间较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股骨粗隆部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49-02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但若处置不及时得当,常有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若使用非手术治疗,又常造成肺部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并发症。目前多主张进行手术治疗[1]。笔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3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与对照组35例,其中试验组男14例,女24例,年龄55~89岁,平均年龄(687±75)岁,致伤原因:摔伤24例,高处坠落伤8例,交通伤6例。AO/ASIF分型:A1型9例,A2型20例,A3型9例;对照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54~88岁,平均年龄(684±84)岁,致伤原因:摔伤21例,高处坠落伤7例,交通伤7例。AO/ASIF分型:A1型9例,A2型21例,A3型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AO/ASIF分型等一般资料意义无统计学(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积极处理相关并发疾病,病情稳定后拟行手术,术前行CT及X线检查,术前05h患者静脉注射广谱抗生素,患者行硬膜外或者全麻。后患者于骨科矫形床上行闭合复位, 后用C型臂X线机多角度透视,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后,试验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方法治疗,对照组动力髋螺钉方法治疗,术中严格遵照标准相关手术技术与流程[2]。术后术部对放置引流条,连续3d静脉输注广谱抗生素防止感染,并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以预防血栓形成。对两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完全负重时间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疗效评价[3] 治愈:骨折处愈合,髋关节活动正常,髋部无疼痛;有效:骨折处愈合,髋关节活动正常,髋部偶尔出现疼痛;显效:骨折处愈合,轻度髋内翻,髋关节活动受限,髋部有时发生疼痛;无效:治愈率=(治愈+有效+显效)/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计量资源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数据、完全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分析 经不同治疗后,试验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分析 经不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中:优30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921%;对照组患者中:优28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91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1,P=09162)。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尤其是绝经后的老年妇女,较小的损伤就可以导致该部位骨折,但若处置不及时得当,常有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由于股骨粗隆部血供丰富,所以骨折愈合较为容易,所以对于该部位骨折的老年患者,过去常主张采用非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即长期患者牵引。在此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较长时间的卧床,所以发生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及褥疮等并发症的机率较高,危及患者生命[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技术的进步,目前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方法均是临床上较为成熟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4]。其中动力髋螺钉采用一螺钉固定骨折部位,螺钉尾部连接一贴附于股骨表面的钢板,采用该方法固定式时,为置入螺钉及钢板需在股骨外端近侧做切口,一般从大粗隆至股骨上段,损伤较大[5]。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内固定系统,其头钉采用了螺旋刀片的设计,通过外侧切口锁定时,能起到抗旋转的作用,同时头钉也不易脱出;该系统是髓内固定,主钉位于距股骨头较近的位置,因此在应力分布上较为合理,能使股骨内侧部承受较大的应力,所以采用该固定方式的患者可以较早下床活动,实现负重;与动力髋螺钉相比,该固定系统还有一优势,即闭式穿钉,所以术中只需在股骨大粗隆上方作一 3 ~5 cm 的切口,使得患者术中出血较少,同时手术操作对邻近组织损伤也较轻微,减少了术后引流[6]。本次试验也取得了相似的结果,这两种手术方式均是有效的,两种治疗后优良率均在90%以上,但试验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较少,完全负重时间显著也早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效果良好,出血少,完全负重时间较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金才.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1):101-101.

[2] 邵季超,马永强,李静,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滑动加压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9):43-46.

[3] 张道俭,柴卫兵,米川,等.PFNA与DHS+TSP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6):1459-1462.

[4] 贺秀峰,吴海龙.股骨粗隆部骨折内固定治疗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3,(32):4263-4265.

[5] 曾绍林,汪莹,万云虹,等.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1,51(15):98-99.

[6] 孙春华,丁懿,徐耀增,等.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2):168-169.

【摘 要】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3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试验组38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方法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方法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优良率为921%;对照组优良率为91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00111,P=09162)。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效果良好,出血少,完全负重时间较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股骨粗隆部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49-02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但若处置不及时得当,常有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若使用非手术治疗,又常造成肺部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并发症。目前多主张进行手术治疗[1]。笔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3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与对照组35例,其中试验组男14例,女24例,年龄55~89岁,平均年龄(687±75)岁,致伤原因:摔伤24例,高处坠落伤8例,交通伤6例。AO/ASIF分型:A1型9例,A2型20例,A3型9例;对照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54~88岁,平均年龄(684±84)岁,致伤原因:摔伤21例,高处坠落伤7例,交通伤7例。AO/ASIF分型:A1型9例,A2型21例,A3型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AO/ASIF分型等一般资料意义无统计学(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积极处理相关并发疾病,病情稳定后拟行手术,术前行CT及X线检查,术前05h患者静脉注射广谱抗生素,患者行硬膜外或者全麻。后患者于骨科矫形床上行闭合复位, 后用C型臂X线机多角度透视,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后,试验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方法治疗,对照组动力髋螺钉方法治疗,术中严格遵照标准相关手术技术与流程[2]。术后术部对放置引流条,连续3d静脉输注广谱抗生素防止感染,并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以预防血栓形成。对两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完全负重时间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疗效评价[3] 治愈:骨折处愈合,髋关节活动正常,髋部无疼痛;有效:骨折处愈合,髋关节活动正常,髋部偶尔出现疼痛;显效:骨折处愈合,轻度髋内翻,髋关节活动受限,髋部有时发生疼痛;无效:治愈率=(治愈+有效+显效)/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计量资源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数据、完全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分析 经不同治疗后,试验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分析 经不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中:优30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921%;对照组患者中:优28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91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1,P=09162)。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尤其是绝经后的老年妇女,较小的损伤就可以导致该部位骨折,但若处置不及时得当,常有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由于股骨粗隆部血供丰富,所以骨折愈合较为容易,所以对于该部位骨折的老年患者,过去常主张采用非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即长期患者牵引。在此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较长时间的卧床,所以发生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及褥疮等并发症的机率较高,危及患者生命[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技术的进步,目前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方法均是临床上较为成熟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4]。其中动力髋螺钉采用一螺钉固定骨折部位,螺钉尾部连接一贴附于股骨表面的钢板,采用该方法固定式时,为置入螺钉及钢板需在股骨外端近侧做切口,一般从大粗隆至股骨上段,损伤较大[5]。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内固定系统,其头钉采用了螺旋刀片的设计,通过外侧切口锁定时,能起到抗旋转的作用,同时头钉也不易脱出;该系统是髓内固定,主钉位于距股骨头较近的位置,因此在应力分布上较为合理,能使股骨内侧部承受较大的应力,所以采用该固定方式的患者可以较早下床活动,实现负重;与动力髋螺钉相比,该固定系统还有一优势,即闭式穿钉,所以术中只需在股骨大粗隆上方作一 3 ~5 cm 的切口,使得患者术中出血较少,同时手术操作对邻近组织损伤也较轻微,减少了术后引流[6]。本次试验也取得了相似的结果,这两种手术方式均是有效的,两种治疗后优良率均在90%以上,但试验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较少,完全负重时间显著也早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效果良好,出血少,完全负重时间较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金才.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1):101-101.

[2] 邵季超,马永强,李静,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滑动加压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9):43-46.

[3] 张道俭,柴卫兵,米川,等.PFNA与DHS+TSP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6):1459-1462.

[4] 贺秀峰,吴海龙.股骨粗隆部骨折内固定治疗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3,(32):4263-4265.

[5] 曾绍林,汪莹,万云虹,等.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1,51(15):98-99.

[6] 孙春华,丁懿,徐耀增,等.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2):168-169.

猜你喜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分析
硬膜外麻醉在高龄老年患者PFNA手术中的应用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不同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23例疗效观察
PFNA与倒置LISS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微创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