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绘本 育品质
2015-01-14蓝小花
蓝小花
[摘 要]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将学生喜闻乐见的绘本融入德育教育之中,既能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又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关键词]绘本 德育渗透 优秀品质 美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6-087
实施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而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强调突出主题式教育,灌输说服的痕迹过于明显。如何发挥学校教育“处处有德育,时时有德育”的功能,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课题之一。事实上,德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一个人能否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特征,与他最初阶段的成长是分不开的,因此小学阶段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低年级学生主要靠视觉和听觉形成感知,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用传统的说教教育方式自然很难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随着绘本的普及,学生对绘本越来越喜爱,若将之融入德育教育,既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又能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一、欣赏图画,形成美的品质
绘本皆以绚丽的色彩、夸张的形象和鲜明的对比来向人们呈现美丽的画面。学生在欣赏这些美丽的图画时,能充分感受到美的气息,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获得美的熏陶。如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说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性教育要以陶冶情操为目的。学生阅读绘本,欣赏绘本中的美,享受美的熏陶,能使自身树立起美的理想,形成美好的品质。
绘本中丰富多样的形象,大都蕴含美好的品质,能帮助学生学会勇敢、担当、尊重,塑造学生的性格。色彩是孩子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对不同的颜色产生的联想和反映各不相同,颜色会直接影响人的心理情绪。例如,粉色让人觉得温柔;红色让人感觉热血澎湃,充满激情;蓝色让人感觉冰冷……绘本通过色彩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让他们获得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了学生优秀的品质。
二、品读文字,感染美的品行
绘本,从字面上看,绘即图画,本就是文本,绘在前,本在后,所以大部分绘本的语言精练简洁,富有趣味。绘本是以孩子的口气在说话,简单易懂,不需要学生费心解读。学生在诵读绘本时,直观的形象、美丽的图画便化成了意象,成为沟通阅读与心灵的桥梁。
如《我爸爸》《我妈妈》是由安东尼布朗所著的同一系列绘本,其语言简洁有趣,且运用了排比句式,富有表现力,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爱不释手,是传递亲情、孝道的极佳教材。“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我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他……”“我爱我妈妈,而且你知道吗,妈妈也爱我,而且永远爱我。”这是其中的两个句子,简单朴实,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产生心灵的震撼。教师还可以在诵读的过程中安排说话的练习,让学生回忆父母平时的表现,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学会向父母传达自己的爱。
三、品味内涵,领悟美的心灵
传统的班会和思想品德课有许多德育的成功案例,但我们不能否认主题课的育人意图过于明显、教育方式比较单调的事实。如果长期用这种方式去教育学生,会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常常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时时德育,本本有德育”,若借助绘本辅助阅读,则能帮助学生品味美的内涵,领悟美的魅力,于细微处润物细无声。
如沈石溪《动物小说》绘本系列,通过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反映人类的某些本性。其中不乏人性的闪光点,如尊老爱幼、仗义助人、勇敢顽强等,也有一些人性的黑暗,如贪婪、自私、忌妒等。又如,在《给大象拔翅》这个故事中,赤脚医生一开始非常害怕大象一家,最后却和它们成了好朋友,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此时,若教师设置问题:“为什么赤脚医生可以与小象一家成为朋友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并讨论它们成为朋友的原因,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由始至终没有提到要求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字眼,但却通过质疑和讨论,让学生自己悟出道理,实现了既定的德育目标。
四、演绎绘本,内化美的行为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小学生也有自我展示、自我教育的需要,他们需要在活动与体验中获得成长,在鼓励中获得动力。利用表演形式组织绘本阅读活动,既体现了对儿童天性的尊重,又更易于学生领悟绘本故事的基本精神。同时,演绎绘本,依托绘本故事,进行创造性表演,既能满足孩子表演的天性,又能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和认知观,并逐步内化成自己的言行举止。
总之,绘本教学下的隐性德育渗透,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又符合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规律。依托绘本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质培养,通过德育渗透使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品质,这对他们来说是终生受益的。
(责编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