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习题解法,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2015-01-14吴海平
吴海平
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很重要的是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双基”拓展为“四基”,即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一转向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而且也更加突出了数学学科的本质。数学活动经验的内容应该包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活动过程中的体验等。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促进并丰富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呢?笔者认为,“拓展习题解法”不失为一个良策,本文试举三例略谈体会。
例1 猜整万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一辆轿车的标价是个整万数,在计数器上用到了3颗珠子。猜一猜它的价格是多少万元。
【习题解析】
这是一道富有思维含量的习题,有较大的探索空间,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思考,帮助学进一步理解整万数的特征及组成。学生在猜数的过程中,受已有的计数器拨数经验的影响,凭直觉认为要把三个珠子拨在同一个数位上,于是只能说出3万、30万、300万、3000万这四个单一的整万数。这就有必要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相机点拨,拓展他们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
【引导过程】
学生猜出3万、30万、300万、3000万这几个数之后。
师:这几个数分别把三颗珠子拨在了什么数位上?
生:分别拨在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上。
师:对,这四个数都是把三颗珠子拨在了同一个数位上。三颗珠子只能拨在同一个数位上吗?
生(恍然大悟):不一定。还可以拨在两个数位或者三个数位上。
师:好,那同学们想想用到三颗珠子的整万数还可能有哪些?
接着引导学生有序列举:拨在一个数位上的有几个,拨在两个数位上的有几个,拨在三个数位上的有几个。
【教学体会】
这样引导,学生不仅找出了符合条件的所有答案,同时体验到有序列举的思考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学生在解答数学习题的过程中,思维经常会出现暂时受阻、停滞的现象。此刻,教师若能随机巧妙点拨,启发学生顿悟,不仅能发挥习题本身最大的价值,又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数学思维力。
例2 填乘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吗?□□×□□=1600,□□×□□=2400。
【习题解析】
这道题是从已经确定的积写出合适的乘数,换一个角度体会积末尾的0,以加深学生对乘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的理解。题目的答案不唯一,思考的空间比较大。学生根据积末尾有两个0,能很快联想到两个乘数都是整十数,应用乘法口诀容易得到结果,即20×80=1600或40×40=1600;30×80=2400或40×60=2400。教学似乎可以因学生已经有了两种不同的填法而停止了,但事实上答案还不限于此,积的末尾0的个数不都是由乘数末尾有几个0决定的。因此,有必要鼓励学生作进一步探索,让学生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有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引导过程】
师:同学们,刚才填的两个乘数都是整十数,□□×□□=1600还有没有其他填法呢?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可以把1600先分成16×100,但100是一个三位数不能填。可以把100缩小2倍变成50,把16扩大2倍变为32,这样就得到32×50=1600。
师:不错,你这是应用了“积不变的规律”。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我们的答案跟他是一样的,只是我把1600先分成8×200,然后把200缩小4倍变成50,把8扩大4倍变为32,这样也是得到32×50=1600。
师:殊途同归,很好!
生:这道题目还有一个答案是64×25=1600,可以这样想:根据32×50=1600,可以把50再缩小2倍是25,32扩大2倍是64,就得到64×25=1600。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又找到了这道题新的填法。那能不能用你们刚才的这些思考方法再来研究研究“□□×□□=2400”这道题,它还有其他填法吗?
学生很快又找到了三种答案:48×50=2400,96×25=2400,32×75=2400。
【教学体会】
一道好的数学习题,往往蕴含着数学思想、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挖掘习题的功能,不仅要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积累有序思考、缜密推理等思维活动经验。
例3 找分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写出一个比大又比小的分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找到这个分数的。还能再找到这样的分数吗?
【习题解析】
这是一道在教学了“通分”“分数大小的比较”之后的练习题。题目较具挑战性,需要突破常规思维,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及相关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并尝试解答,然后组织交流思考过程,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比大又比小的分数有无数个。
【引导过程】
师:谁先来说一说,这道题我们可以怎样思考?
生:我是先把这两个分数通分,化成和,再把它们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2,得到和,所以找到的分数是。
师:你的思路非常正确,这是一种好方法。
生:我把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同时乘以5,转换成和,这样就可以找到、、、四个答案。
师:分子相同的分数也能够直接比较出大小,你的办法也很好!
生:我先写了,不太像分数,就把分子分母乘以2得到,是比大又比小的分数。
学生中一阵惊讶:呃!对呀。
师:嗯!别出心裁,借小数“搭桥”,好办法,都能听明白吗?
生:是这样的,比4大又比5小的整数是没有了,但可以有小数啊,我们只要写一个小数作分母,再把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成整数就可以了。
师:是的。那我们再写一个小数试试,看看又可以找出什么分数?
生1:可以写,然后把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10,就是。
生2:如果写,就又可以找到一个分数是。
生2(补充):要约分,就是。
师:你考虑得很周密。像这样我们还可以依次写下去、(约分是)……
师:其实,用这样的方法还可以找到很多答案,因为比4大又比5小的小数有许多。刚才想的只是一位小数,还可以找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师:这样看来,比大又比小的分数实际有多少个?
生:无数个。
师(出示数轴):任何一个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从数轴上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比大又比小的分数有无数个。
【教学体会】
“小问题有着大智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或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则是为学生铺设起思维发展的阶梯。
解题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核心内容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之一,解题过程需要充分调动数学思维,“经历、内化、比较、概括、迁移”的过程也正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如何以数学习题为载体,帮助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活动经验,需要我们认真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