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2015-01-14李艳莹
李艳莹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社会衡量学校优劣的重要标志,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所学校的追求,是学校管理的根本任务。2014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标准》)中,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摆到了重要位置,在基本内容第四项管理职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下具体提出了11条管理要求。为了切实落实《管理标准》,需要学校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开展工作,即从课程建设入手,以深入的教学改革为基础,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为保障,利用实用的教学资源为支撑,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把握好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一、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课程建设入手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在落实《管理标准》,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历程中,学校要从课程建设入手,努力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重点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依据课程方案和标准全面实施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体现国家对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的质量标准。为确保国家课程的全面实施,学校应将认真研读和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作为内涵发展的重点工作;教材选用应坚持适宜性,科学、民主、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每个学科、每个版本选择一套教辅材料推荐给学生选用。要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确定课程安排,严格控制周课时总量,不随意增减课时。
2.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该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内在联系的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学校要充分利用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要尽量将活动安排在社区或更大范围的开放性环境之中,使社区成员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服务活动,以鼓励他们继续积极参与。
3.开发校本课程要兼顾需要性与可行性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生需求,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选择。学校开发校本课程要兼顾需要性与可行性,在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校现状、社区条件等情况调研的基础上开展,制订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和完善,确保课程实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逐步形成学校校本课程特色。
4.通过创造性的课程实施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更加强调知识的生成性,强调教师的创新性的课程实施。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把课程实施视为师生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共同合作、创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信息搜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 提高科研素质。
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深入的教学改革为动力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动、有序、多方面以及可持续地发展。为此,学校要致力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适切、最有效、最契合的教育,需要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就需要学校深入开展教学改革,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工作中下大力气。
1.借助教学质量分析改善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分析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总结和梳理,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和诊断,它是学校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学校应在定期开展的、科学的教学质量分析中,有针对性地改善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分析要抓住特点,找准典型;要找出其共同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找准症结,提出教学改进的对策建议。要全面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以及个别化学习需要,据此制定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教学评价标准,要创造条件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教和学的策略,形成相对稳定、科学的教学模式。
2.通过系统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改进课堂教学
科学的管理机制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管理最基本的任务是强化制度建设,切实落实各项制度,形成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体系。学校应建立基于过程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统筹各环节,要建立一整套目标监控体系,要建立含长效机制、监控机制、预警机制、激励机制在内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教师需主动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学生反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作业、电子邮件等方式开展,可以是课后评价或者是对教师的综合性评价,可以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应、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以及对评价方式的理解。
3.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不同,灵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讨论式教学,强调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合作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所学的学科产生情感共鸣。
4.在作业的“松绑”中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作业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也影响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发展,新课程目标的最终落实与作业管理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和省市教育部门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合理布置家庭作业、减少课外作业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教师要合理控制作业量,努力探索多样的作业方式,让学生从作业的“松绑”中实现自主发展。教师布置作业要坚持“精选、批改、讲评”原则。分层作业的实施中,教师要在“资源共享制”中开展差异合作,引入“科学分层制”,讲求评价的“适切性”。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出发,创设有情趣的作业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文艺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大自然,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三、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为保障
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有科学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作为支撑和保障,这种支撑和保障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为了切实落实《管理标准》,学校要在教育教学评价工作中着重做到以下几方面。
1.开展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展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启动,旨在通过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学校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应针对重点考察的项目,对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指标体系开展检查。学校要改进教学评价方式,要将定量、定性评价相结合;将形成性、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内部、外部评价相结合。学校要改进教学评价方法,主要运用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辅之以必要的现场观察、个别访谈、资料查阅等。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学生成长记录、学业水平考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等成果和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机构的评价工具。要科学设计评价流程,有序开展评价工作。要改进评价结果使用,改进教育教学,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
2.建立综合素质档案和成长记录
综合素质档案是学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提高教学与管理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信息资源,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学校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过程,注意留心收集综合素质档案,材料、信息来源必须客观、真实。班主任要指导学生了解综合素质档案的各项内容和收集方式,及时将有关材料收集存档,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和数字化。成长记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资料。成长记录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采取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体现学生的优势领域。
3.改革和完善学业考试
早在2000年1月,教育部曾印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其中提出:“小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取消百分制。”学校要从根本上改善教育教学评价,需要从考试改革入手。“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的新增规定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将学生的成长过程纳入考核标准中,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以及兴趣和才能的发挥。
学校要减少考试次数,将“压缩”出来的时间用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考试评价的结果解释应具人性化和质性化,要努力减少考试焦虑;多鼓励和多关怀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学业考试结果反馈,应当分析学生答卷的思考过程和特点,作出具有教育学意义或心理学意义的说明和注解。并且要注意测验方法多样化,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适应学生的学习个性和特长;作答题目的评分看答案结果又要看过程,对有创造性思维的答题过程给予鼓励和加分。
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以便利实用的教学资源为支撑
教学资源是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必须的素材,提供有力的支撑。要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落实《管理标准》,需要学校为努力提供便利使用的教学资源,重点落实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完善教学资源的配置和管理
教学资源和设施设备的配置旨在满足教学需要,为实现教学服务。学校要加强教学资源的系统建设。正确使用设备,维护保养好设备对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防止设备故障和事故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充分发挥设备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学校需加强教学资源和设施设备的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建立资产台账。学校设财务总账、实验室设台账。要通过执行备案制度,完成账目的登记,保证账物相符。
2.提升图书馆、实验室使用效益
图书馆、实验室与功能教室是学校教学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图书馆(室)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提供服务的信息机构。实验室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设施和功能室。功能教室是教室,还是教师的工作室、研究室,学生的探究室,学科博物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学校应在加强图书馆、实验室与功能教室管理中提升其使用效益。应该配备专职(兼职)管理员,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拥有完整的档案资料。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购置图书,更新库存。在实验室和功能教室的建设上,要结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加大对学生的开放力度,科任教师必须积极配合管理员完善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于世华.提高课堂效率的三条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41-42.
[2]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J].课程·教材·教法,2012(7):21-24.
[3]付旭明.对综合素质评价几个问题的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05(4):14-16.
[4]田俊.建设学科功能教室 实现资源离师生最近[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2):11-12.
(责任编辑 王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