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015-01-14林喜杰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19期
关键词:艺术体育学校

林喜杰

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标准》),在第二项管理职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提出五项管理任务,即“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生活本领”,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提出了26项管理要求,占管理要求总条目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在各项内容中所占比重最大,充分体现了教育管理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学校教育管理应该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学生全面发展。1957 年毛泽东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把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化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学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解决问题。

一、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管理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保证,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指导作用。它一方面可以从思想上和政治上保证育人的方向,使学生沿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给其他各育提供动力和能源,推动学生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a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管理标准在“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管理任务中要求“让学生熟记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学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德育和学科教学融为一体,发挥学科教学的优势,使课堂教学肩负起“立德树人” 的功能,能够进一步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要创新德育形式,从书本转向活动,从课堂转向现实生活,从知识讲授转向社会活动。学校应利用“地球日”、“环境日”、“节水日”、“植树节”等纪念节日,让学生走出校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它产生于学校自身,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学校应重视办学传统、办学特色以及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二、尊重规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必由之路。早在1996年,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校应进一步赋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好奇。”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组织学生学习是一项基本任务。学校要从战略高度,优化教育方式,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应按照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及中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做好以下两方面内容。

1.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将教材内容融入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到学生的认知起点,让学生能够跟上教师课堂教学进度。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不同的智能特点进行教学,创设适合不同学生接受能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使他们各有所得,学有所获,尤其让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2.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有效途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自觉地监控、调节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学校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通过开设学法课或举办学法讲座,通过一定时间的有意识教育,提高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学校通过给学生提供参与研究性学习、社会志愿服务、科技活动的机会,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

三、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管理标准》“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第17项管理要求“在学校管理各个环节分层开展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在校园内,体育锻炼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环节。体育锻炼活动能够调整学生的情绪、情感,能够正确处理各种生活压力,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体育锻炼活动还可以作为一种品德教育,在日常的体育活动、训练和竞赛中,以及在比赛规则的学习、体育精神的宣传教育中,使学生从小就懂得体育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并在体育竞争与合作中逐渐养成健康的体育人格。

学校一切体育活动都要面向全体学生,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器材,提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条件,要有合格、数量足够的体育教师进行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即终身化、社会化、生活化、实用化、个性化。这就要求学校考虑实际条件、传统项目、学生的年龄、兴趣、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活动,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学校要指导学生把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作为终身体育锻炼的核心内容,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成立多种体育兴趣小组或俱乐部,建立健全学生体育协会组织。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发挥校学生会、校团委、俱乐部的组织能力,逐步形成依托协会、深入班级、以点带面的学生体育组织网络结构。学校要定期进行体育宣传和健康讲座,塑造科学体育锻炼的环境和氛围来感召学生、激励其继续进行体育锻炼,奠定他们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基础。

四、营造环境,培养学生艺术爱好

艺术教育强调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造就个性完美的人,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由此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协调和进步。学校应从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入手,使学生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对艺术的感受、体验与创造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要建立以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利用既有的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吸收现代社会文化成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设置艺术教室和艺术活动室,体现艺术学科的专业特点,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艺术课程,应把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认真抓好,使艺术教育从精英式教育中解脱出来。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将艺术课程纳入其中。学校应强调课程结构综合化,强调各门艺术学科之间,以及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综合,尤其在小学阶段,更为注重课程的综合与统整,艺术课程的综合化和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的艺术课程列入期末考查和毕业考核科目。

学校应把艺术课外活动作为实施艺术课程的重要途径,主动将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效衔接,加强与少年宫、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交流与联系,开发学生艺术活动方面的资源优势,通过开展各种层面的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切实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充分利用本地博物馆、剧院、音乐厅、园林、图书馆等文化艺术活动场所,通过艺术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有计划地参观、走访当地艺术家的工作室、访问观摩民间艺人的传统艺术作坊等等,使学生更深入更直观地了解艺术。

五、拓宽渠道,培养学生生活本领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指德、智、体、美诸方面正常、健全、和谐发展,也是指一个人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多种活动如动手操作、人际交往、文化知识学习、自我反思等所需要的生活本领。

生活技能教育目前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接受,并被视为促进青少年成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学校应拓宽渠道,为学生创设环境和机会,帮助学生养成生活本领。学校要充分利用教育内部校产资源,教室、学生宿舍、食堂、空地等教学生活设施,对其进行有效改造,在校园内为学生参加劳动创造机会,如学生可以参与卫生保洁、绿植养护、种植养殖等实践活动。学校开展劳动技能教育必须用手与用脑,将劳动活动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合。引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社会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实践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学校图书馆、媒体素材、网络资源库、校内各种专用教室等校内资源,完成个性化作业和研究性学习任务。

学校通过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教师尝试编制各类社会教育基地的教学活动指南,充分开发社会大课堂资源,使每一学生都能切实掌握最基础的劳动技能,精选教育内容是十分必要的。“活动指南”中要对学生在基地开展实践活动提出具体目标、要求和“作业单”。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综合活动实践,尽可能使劳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与当地季节相适应,寒暑假布置与劳动或社会实践相关的作业。

学校努力改善所在的社区环境,包括社区绿化、卫生、治安、人际关系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优化社区教育资源的教育功能,开展符合青少年特点的社区教育活动。家庭是孩子学校之外的另一个重要教育场所,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的渗透作用。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实践机会,可要求学生每周末为父母干一小时家务活,让劳动观念最终内化为意识和习惯。

结 语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这一次《管理标准》制定在“学生全面发展”加入了生活技能教育,与时俱进地诠释了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渐进过程,教育管理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认清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保证学校教育本体功能的正常发挥,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吴颖惠,严星林等著.名校成长进行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林崇德著.学习与发展.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

[3]王洪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4).

[4]李铁铮,李胜利主编.中小学美育实践.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5]胡知凡著.艺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6]丁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问题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4(8).

(责任编辑 王永丽)

猜你喜欢

艺术体育学校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纸的艺术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