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二胡艺术改革与创新所带来的启示

2015-01-14周凌燕

乐器 2015年9期
关键词:丝弦刘天华二胡

文/周凌燕

二胡这件乐器,在近现代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在乐器形制、演奏技术、作品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杰出的成绩,且备受大众的关注与喜爱。得益于世界一体化的趋势,二胡艺术走出了国门,在赢得“东方小提琴”美誉的同时,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为什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二胡艺术能够取得如此杰出的成绩?除了拥有柔美的音色、丰富的表现力、多变的演奏技巧、多样的作品等等,究其原因即是在于无数二胡演奏家、作曲家、艺术工作者们对二胡艺术所做出的探索、创新与改革,使其走在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发展的前列。

而纵观二胡这件乐器的发展,其并非是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有着自身的基础属性与改革、创新、演变的过程。这并非是因为某个人、某部分人一意的决定,而是二胡在发展历程中所受到的内因与外因共同影响与促进的结果。若是二胡永远停滞在原地不动,笔者相信其也无法取得如今这光灿夺目的成就。本文中笔者将和大家一起从二胡发展中的改革与创新着手,来尝试探寻二胡艺术发展的方向,探讨其中都有着怎样的因素影响与促进了二胡艺术的发展。

对于二胡的历史,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其非常悠久,据考证早在宋代就曾书面记载过这件乐器,那时候更多的被称作是“胡琴”。胡琴的前身或者说雏形大家一致认可为是唐代的奚琴,类似于一根粗壮的竹管上插着一根细长的竹管,其形制也一直留存到了近代,这一点大家可以参考京胡的外形。而后二胡扎根于民间艺术的土壤之中,与地方戏曲文化相结合,在地方民间建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在这期间虽然作为弓弦乐器的二胡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相比较而言,其更多的是出于地方性音乐风格不同而衍生出了不同种类的弓弦乐器,二胡本身的变革却并不明显。直到近代,著名民间艺人阿炳所使用的二胡都仍是竹竿、竹筒的,由这一点也不难看出二胡对以往形制的留存。而随着社会与音乐艺术的发展,以往二胡的材质与形制已无法满足对音量与音色的需求。艺术工作者们发现,这些问题是以天然取材为主的竹制二胡无法解决的,于是他们开始使用各种木质材料来制作二胡,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及演奏者的反馈,木制特别是红木制成的二胡音色最佳。加之木制制作材料的统一、制作工艺的提升,使木质二胡在音色上较竹制二胡有了明显改善,变得明亮、淳厚,音量上也有所加强。另外,因木质二胡不存在“竹节”的问题,也从而保证了换把的顺畅,减少了左手上、下把的阻力,使旋律更具流畅性。在笔者看来,正是木质二胡的改革与创新奠定了二胡走上独奏乐器地位的物质基础。随后艺术工作者们也因此开始了对二胡各个构件的研究、分析、试验与改进,正是这不断的坚持与探索使得二胡的外观与内在质量得到了提升与完善,音量变得更加洪亮,音色也更加优美。此后,二胡从整体到局部,从琴筒到千斤再到琴托、弓毛等等都得到了改革与创新。

而在这一段历史时期中,不得不提的两个代表人物就是周少梅先生与刘天华先生。他们两个人对二胡艺术改革与创新所做出的努力,可以说是奠定了现代二胡艺术基础。因为他们对于二胡艺术的改革与创新不仅仅是体现在二胡乐器本身,其对二胡演奏技术、二胡音乐作品的创作等等方面都开拓出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使得二胡不仅走上了独奏的舞台,更被引领到了近乎于头把交椅。从二胡形制上来说,他们先后对二胡使用的丝弦做了改变,内弦丝弦,外弦子弦,弦制的变化,使得二胡的音色有了更多的可能,从而也大大提高了二胡的表现力。此外,他们还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琴杆的长度,拓宽了二胡的音域。除了在二胡乐器自身上的创新之外,他们还在二胡演奏、作品等其他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周少梅先生将二胡演奏的把位拓展到了三个半把位,这一改变更进一步拓宽了二胡这件乐器的音域,为二胡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在二胡音乐创作作品方面,周少梅先生深入地研习写作技法、手法,先后创作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二胡练习曲作品,为二胡基础演奏技巧的训练奠定了基础,也为二胡演奏技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而在周少梅先生之后,其学生刘天华先生的出现更是将二胡的发展推向了另一个层次。他确立了二胡左手演奏方法与基础训练技巧内容,并改变了传统二胡按弦方法,采用指尖按弦,让演奏者在演奏时手指的运用变得更加灵活、准确,使其在演奏一些快速的片段及高把位演奏时,增强对音准、速度的控制。而后刘天华先生又在周少梅先生对于把位创新的基础上,确立了二胡走向专业化演奏的把位要求。他在传统音乐调式的技术上,将把位拓展到五个把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把、中把、下把、最下把、次最下把。刘天华先生在周少梅先生的基础之上,又将二胡演奏的把位进行了拓展,二胡演奏把位的重新确立使得二胡音乐又得以巨大突破。不仅如此,刘天华先生还根据确立的二胡把位创作了《空山鸟语》与《独弦操》两首作品。现在回过头来看待刘天华先生对于把位的创新不失为一次大胆的尝试,同时也为二胡演奏与二胡音乐作品的创作开拓了全新的方向与目标。

而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音乐艺术的发展更是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对民族乐器的制作、改革、创新提出了统一的标准。而就二胡而言,其弦制也做出了改革,从丝弦转变成了钢丝弦,这可以说是二胡艺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式的改革。钢丝弦的使用,解决了丝弦易断弦、易跑音的现象,在二胡音准、音色的统一性上得到了提高,并在乐队演奏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丝弦与钢丝弦相比较而言,音量较大、音色明亮,更具爆发力和穿透力。在笔者看来,无论是丝弦,抑或是钢丝弦的使用,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与特定时代的需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钢丝弦相比丝弦而言,更适合表现现代音乐艺术的审美需求。随后琴筒的规格、形状、材料也在标准化的前期下得到统一;千斤也由棉线变为调音千斤与转调千斤;琴码也由纸码、竹码、木码逐渐定性为木码;琴杆、琴头也出现了丰富的变化;蒙皮也从野生蟒皮演变成人工蟒皮、人造皮等材质。

而伴随着二胡乐器基础性能的提升,二胡演奏、创作等等方面也迎来了大发展之机。其涌现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二胡音乐作品,如《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等等,这些二胡音乐作品在开拓新局面的同时,也将二胡演奏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包括逐渐丰富的风格性技巧、二胡传统左右手演奏技法的扩展纳新、把位换把的转换、滑音揉弦的广泛应用、颤音半音阶的日渐推广等等。随着时代的变迁与众多二胡艺术工作者们的不懈付出与努力,今天二胡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中西并兼、古为今用的发展态势,且正在不断地汲取、积累、沉淀更为深厚的艺术底蕴。与此同时,二胡的改革与创新也从未停止,先后出现了加弦二胡、四弦二胡、电声二胡、秦胡等等。当然,在所有的二胡改革与创新中所出现的改革成果远远不止这些,因为并不是每一次改革与创新都是成功的,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这并不能否定这些艺术工作者在二胡发展历程中所做出的努力,二胡的发展本就是在不断的否定中向前发展的。

从笔者对于二胡改革与创新发展历程的简要梳理中,我们不难发现,二胡乐器自身基础属性的改革与创新并不是单一的,其与演奏技巧的变化、音乐风格的丰富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为二胡制作上的不断改良,促进了演奏技巧的发展;演奏技巧的不断发展,使二胡作品的风格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作品风格的不断变化,必将对演奏技巧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演奏技巧的不断发展,在二胡的制作上则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三者之间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进而才使二胡艺术取得今天如此骄人的成绩。也正因如此,在此基础上,只有坚持二胡自身改革,以及演奏与创作的创新,三者相互结合、相互支撑,只才能将二胡艺术的发展推向下一个辉煌。

猜你喜欢

丝弦刘天华二胡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刘天华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思考
南国冬日暖总闻丝弦声
思乡(二胡短曲)
中国近代报刊中刘天华音乐史料钩沉
河北深州西辛庄村:“老丝弦”焕新生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湖南辰溪丝弦的音乐形态与表演特征
国乐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