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5-01-14白晓亮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19期
关键词:中学阶段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白晓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益关注健康的重要性,多维健康观强调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健康不仅仅局限于生理方面的,心理健康也尤为重要。

中学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考验,提高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能提高学生面对和解决复杂心理问题的能力。目前,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导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如果这些心理方面的变化不能引起学校、家庭、社会、学生本人的重视,那么学生就可能产生不安和忧虑的现象,过度的焦虑不仅使学生学习效率降低,而且还会因为找不到解决的途径,情绪有陷入低潮的倾向,长期压抑得不到释放,就容易引起各种心理疾病。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实现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本身所具备的健身健心的功能能减少学生不良心理的产生,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激励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从而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因此,发挥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作用,通过体育锻炼来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的定义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可以看出,心理健康在国际上成为健康的重要标准。

心理健康是人们健康的重要体现,使人们能处于一种生活适应的良好状态。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此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二、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健康教育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与变化,学生面临着学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问题、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等方面的问题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学习方面,经常处于一种高强度脑力劳动的紧张状态,使得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失眠、记忆力减退、厌学等现象。由于学校、教师、家庭对学生考试分数的过度关注,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和痛苦,现在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而采取结束自己年轻生命的案例时有发生,这应该为我们目前的教育鸣响警钟,引起教育者们的关注与思考。

在人际关系方面,不同的社会角色也使得部分学生不能处理好这些方面的变化。在学校中,学生担当着求知者的角色;在同学之间,学生担当着朋友的角色;在家庭中,学生担当着子女的角色。处在众多角色的变化的场合中,学生要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和与父母的关系。但在现实中,师生间产生对抗心理和冲突、学生间关系紧张、家庭成员缺少和睦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的,但是,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是这些问题的根源。

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青少年学生日益显露出来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对此应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三、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体育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对学生培养的目标是使其全面发展。目前,学校里的体育课正在推行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目标除了要求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还加强了学生的运动参与能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要求的培养目标,其目的是引导学校体育教学更多地从中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考虑教学安排,同时也巩固了体育课原有的强身健体的功能。

由此可见,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安排教学,要求教师们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发展的阶段规律和体育锻炼的基本规律。这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才能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有机集合,使这些方面的教育相互促进,达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健全的人格

中学阶段是学生由青少年向青年发展的过渡期,是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形成的时期。通过体育课的教学,可以通过不同团体项目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中学阶段的学生因为还有较大的身心依赖性,这个时期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觉性,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让他们懂得不仅要关爱自己,还要关心他人。伴随这些转变,才能使学生充满积极向上的朝气,具有乐观、坚强的意志品质,具备理智、宽容的良好心态,从而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具备健全人格,这对他们今后步入大学生活和适应社会有极大的帮助。

3.体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体育教学是教师给学生进行动作示范,学生进行观察并模仿老师技术动作的一个学习过程。教师的示范动作的规范并且优美,对学生的心理影响非常大。中学阶段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经常会产生精神紧张的情况,有研究表明,这种现象是因为人体内带有一定电荷所引起的,当人体内电荷强就会使人感到神经紧张,而长期体育锻炼能刺激脑下垂体,实质释放5-羟色胺物质,这种物质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情绪。因此,当体育教师在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的讲解中,并且结合优美漂亮的示范动作,让学生被教师的魅力所吸引,让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这样能让学生坚持长期锻炼,从而缓解精神紧张的状况。学生通过对教师动作的观察,亲身学习并体验,每次练习对学生体验某个技术动作产生许多心理变化,通过教师对学生某次练习动作的肯定,为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正确学习动机的目的。

四、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要遵循的原则

1.因人而异和区别对待相结合原则

体育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心理、性格、体质都各有特点,虽然在中学阶段学生们有着这个阶段的共性和规律课遵循,但是,教师也要注意在教学中要区别对待,对于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的同学,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选定难易程度适当的教学内容。

例如,有些学生因为肥胖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存有胆怯心理,从而排斥对体锻炼的学习,这时教师就要考虑学生为什么胆怯学习运动技术,是不是某项运动技术对于肥胖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有些肥胖的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因为技术动作做得不优美而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导致厌烦体育学习,久而久之,这些肥胖的学生会和其他的同学差距拉得越来越大,这对他们进行终身体育锻炼都是很不利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多给他们鼓励,并且要求班里其他学生共同帮助他,这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下会更有学习的动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即便是很小的进步,老师和同学都要给予他极大的夸奖和鼓励。

这样,才能在班里所有的学生学习进步的情况下,同时提高大家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共同的班集体的荣誉感,使班级在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中提升集体凝聚力。

2.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相结合原则

中学阶段的学生情绪和情感处于不稳定期,个人的意志品质也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学生对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因此,这个时期的体育教学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另外,学生在中学阶段注意力容易分散,心情愉快时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情绪低落时,行为上极易产生消极应付甚至对抗的情绪,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还要遵循持之以恒的原则。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情感和意志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教育,例如,有些学生的意志较软弱,教师要根据这些学生的特点,通过增加锻炼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的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转移,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调节能力,避免心理失衡情况。还可通过体育教学中的小游戏和小比赛,对学生进行承受挫折的教育,使他们有机会体会到比赛的成功与失败,培养他们“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从而避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在遇到困难时不知所措、过度极端的现象。这些都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所特有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这种教育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3.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培养相结合原则

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培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程度。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有“人在环境”这一理念,这个理念倡导的是任何一种高级心理活动都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结合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对其进行培养。体育教学在课堂上虽然是一种教学活动,但是这种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交流才能产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变化,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例如,对于喜爱表现的学生,教师应多给他们在同伴面前展示的机会,使他们肯定自己的优点;对于性格比较胆怯的学生,教师应该在一对一的教学中多给他们激励,教师的肯定会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当他们把某个技术动作练习得精湛后,能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使之得到同学的鼓励,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同时也会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体育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能通过体育锻炼感受到成功,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心理能够健康地发展。

(责任编辑 甘 璐)

猜你喜欢

中学阶段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开展人工智能课程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以中学阶段为例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中学阶段有限集元素数目运算的有效拓展
中学阶段如何学好数学
如何使物理的教与学变得简单有趣与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