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公共空间意识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5-01-14施建平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场合规则责任

施建平

在国外,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公民教育,中小学里有专门的《公民课》,尤其是对涉及公共空间的活动都有细致的规定。凡是违反公共空间规定的,都有相应的处罚细则。审视我们的学生,集会的静齐快、就餐的有序礼让、不乱扔乱丢垃圾、课间不喧哗追逐吵闹、对公共资源的节约和珍惜等,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他们都还有差距。校园之外,差距就会更加明显。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从多渠道多角度地去引导学生对“公共空间”的认知,强化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公德素养水平。

一、公共空间意识缺乏的现状分析

(一)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不分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不可避免地带有空间性。人们根据空间私密性将空间分成以下几个部分:公共空间、半公共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公共空间的特点是其公众性、共享性强。公共空间不同于私人空间。比如一家人坐电梯,在电梯里就是你的私人空间,一到大厅里,有了外人,马上就进入了公共空间,应该小声说话,为什么?怕干扰到别人,但是这一点很多大人孩子都没有做到。一个人在公共空间的行为,反映了个人的素质,更体现了其公德意识。在车厢内大声喧哗、吃零食、打电话,都是没有公共空间意识的表现。

(二)玩耍空间与学习空间不分

学习空间是学习发生的任一场合,在学校,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与游戏的时空划分界限。按日常课表的安排来看,每40分钟上一节课,这40分钟和课堂为规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课间休息、午间休息和玩耍的地方为玩耍的时间和空间。然而,有的学生根本分不清学习与玩耍的时间与空间,午间与课间休息时做作业,课堂作业时间忙着玩耍。在家里独立作业时也是一边玩耍,一边做作业,导致作业时间过长,养成做事拖拉的习惯。双休日,因为忙于这样那样的兴趣班、补习班,大部分孩子再也没有自由去探索树林、田野,做自己喜欢的游戏与探索。活动和休息时间被取消,孩子们更分不清什么是玩耍空间、学习空间了。除此之外,孩子们数小时坐在屏幕前一动不动——看电视、电子玩耍、电脑游戏时,才会把这些归类为玩耍的时间与空间;而如果一旦是查找与学习有关的资料时,大部分孩子心里却想着与此无关的内容,很容易在学习的时间与空间里做玩耍的事情。

(三)一般场合与重要场合不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特定的行为模式,大家习惯于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样的话,在什么样的场合做什么样的事,约定俗成。早在远古,孔夫子便这样教导我们:“慎言寡尤、慎行寡悔。”说话做事要分时间和场合,这一常识大家都耳熟能详。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说话要注意,有些话有些事在一些场合不可以说不可以做。这就要区分清楚重要场合与一般场合。比如各种大型活动的开幕式、周一升旗仪式、音乐会、少代会活动等,都是比较严肃庄重的场合。在这种场合中,要求保持肃穆。可是,开幕式与升旗仪式中有的孩子却做不到这一点,窃窃私语、交头接耳、谈笑风生,你推我挤,没有做到安静地聆听,这是对他人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音乐课上、少代会上吃零食,也是对音乐家与他人付出的漠视。一旦违背这种规则,就会使人反感。而这个规则非常简单,却又需要我们时时提醒学生才能做到的。

二、公共空间意识培养的对策

(一)“引导式”策略

对于学生“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不分的状况,我们采取“引导式”的策略,以杜绝学生完全把“公共空间”私人化,随意叫喊,随意走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产生“随心所欲”的现象。

1.“人文讲堂”宣讲

为了在三、四年级孩子的心田播下“树立公共空间意识”真善美的种子,培育公共空间规则意识,提升学生公民素质,学校开设了以“公共空间”为主题的系列“人文讲堂”活动。讲座的主题是“树立公共空间意识,做文明的小公民”,分为“我们在公共空间中表现如何”“我们怎么看待不文明行为”“面对不文明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办”“告别不文明行为——我们在行动”“文明需要我们树立公共空间规则意识”“我们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六部分内容,并分别由德育处老师、市交警队的工作人员、市人民法院的法官等有识人士主讲。

2.心理日记交流

“心理日记”是以学生的日记本为载体,在师生间搭起一座“心桥”,引导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心理日记是学生真实心理的写照,是学生心理的“晴雨表”。班主任们以心换心,笔下生花,细心疏导,帮助低年级孩子理解遵守公共空间规则的意义,促使孩子自发地相互动员,相互监督,自觉地做公共空间里的文明小天使。

3.开展研究调查

社团活动课中,我们组织高年级的小记者们到广场上进行“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居民们在公共空间里的卫生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较为薄弱,表现在一些不良现象发生的频率还比较高,如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从而让学生初步培养起明辨是非的能力,加深对“公共空间”概念的认识,对遵守公共秩序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影响所在班级同学以及自己家长的观念与行为的改变。

(二)“职责化”策略

无论是升旗仪式上,还是其他重要的集会里,总能看到一些孩子随意地转过头、伸出手和同伴聊天玩耍,即使有小干部提醒他们也总是不以为然。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职责化”策略,转变孩子的角色,把这些特殊的孩子一个一个变成规则遵守的监督者、宣传者。

1.编写《校本课程》

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校本课程《我的责任100条》,把责任教育的内容作如下的分类:学习的责任、管理的责任、家庭的责任、生态的责任、自我的责任等,我们认为责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总体目标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三个方面,这三方面的内容又都包含了十大公共空间行为准则的内容。对自己负责,包括学会自理与自立、学会学习与反思、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包括学会关心与爱护、学会理解与尊重、学会诚实与守信;对社会负责,包括学会负责与承担、学会合作与交往、学会探索与创造。

2.岗位职责体验

要内化公共空间规则意识,就必须重视体验感悟。而岗位轮值制,创设了各种岗位角色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形成规则意识,养成负责的精神。具体做法有:

(1)校园岗位职责体验

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这一规则,学校首先开展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校园责任牌标语的征集活动。然后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都张贴师生创作的环保标语和责任牌,营造了浓郁的德育环境。舞蹈房是六年级的包干区,他们每天把舞蹈房打扫得一尘不染;小花圃是二年级的包干区,他们在这儿写下“美丽的花草需要你我的呵护”的宣传牌,不但自己很珍惜,还教育别的学生不要损坏花草……每一块宣传牌上都有一条体现着童趣的标语,每一条标语都表达着同一个规则:爱护花草树木,不任意踩踏绿地,不随意摘折花木果实。校园处处有责任牌,让三、四年级中不懂得爱护环境的孩子成为环保小卫士,担当规则遵守的宣传者,意识不知不觉地内化于心;让每一位环保小卫士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职责,班级的责任,都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与责任,遵守规则与责任是紧密相连的。

(2)班级岗位职责体验

五、六年级班级管理中,我们推行岗位轮值制,创设各种学生岗位:卫生、文明、节能、作业、纪律、活动等小干部岗位,明确各种岗位的职责,让学生轮流担任小干部,体验履行岗位职责的酸甜苦辣。为明确规则,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在平时细小的班级工作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负责精神,我们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在班级中实行班干部包干制。班干部是班级的特殊个体,他们的责任心增强,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个体的团结和谐。为了充分调动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激起他们为班级服务的高度责任心,特地制定岗位责任制条例,这些条例包含了公共空间的规则。在方法上,主要采用干部轮流制,使每个人都有体验的机会,真正落实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主动干,事事抢着干。同时也为了更好地配合班干部的工作,可以将非班干部学生分组,固定地安排在每个值周班长名下,对他们的工作(包括卫生、纪律等)进行明确分工,以便工作管理和责任追查,从而使每位学生都成为规则遵守的监督者与自觉者。

(三)“榜样式”策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班专门开辟一个“中队角光荣栏”,定期围绕一个有关公共规则意识的主题表扬优秀学生,鼓励那些后进的学生。学校每周一进行周颁奖仪式,对于表现十分出色的学生,不但安排他们当学校的升旗手,还当着全体师生的面上台领奖或留影。除了校内的榜样,我们还将触角延伸至校外,将一些临安名人邀请到学校,举办讲座,说说自己的成长故事,聊聊遵守公共空间规则的意义,鼓励学生做有公德的人……

公共空间意识教育不能仅仅体现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中,还应该遵循“认识、实践、体悟、内化”的规律,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锻炼,不断拓宽公共空间规则意识的培养与应用领域。

(浙江省临安市教育局 311300)

猜你喜欢

场合规则责任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谁的责任
责任(四)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