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场”效应浅议

2015-01-14王婷张澜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效应心理健康环境

王婷+张澜

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勒温曾把“场”理论引入到心理学中来,按照他的看法,任何个人在特定时刻的行为都是在心理场中同时进行运转的力量的净效果。“场”即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能共时性传递实物(包括信息)间的相互作用。用场论的观点剖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可以发现,它具有“场”的特性,“场”内的各物质之间相辅相成。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中,教师要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来组织教学,重视“场”对学生的作用。课堂中,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教师与教材,学生与环境,教师与环境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课堂教学的“场”效应。这个“场”中有一些关键因素,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场”效应中起主导作用,只有创造出最佳的“场”效应,才能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谐融洽,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场”效应的表征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形成“场”后会产生“场”效应,其表征要根据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特色来分析。分为知、情、趣、境、气五个方面。

(一)知

在教学课堂中,存在两方面的知:一是教师的知,二是学生的知。

教师的知,教师要知道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由于学校、教师及家长片面地追求分数,致使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同时也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所以大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并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及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的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学生没有任何负担,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来吸引学生。一旦他们认为这是一门有趣的课程,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并喜欢上这门课,在课堂中真正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

(二)情

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中“场”效应的重要表征。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容易被学生感知,就需要良好的情感条件和心态环境。现在提倡爱的教育,尤其是在小学中,教师要用爱心与激情来教学。当小学生的思想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能引起学生积极的行为活动。在“场”中能产生超乎想象的力量。

(三)趣

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小学生对有兴趣的事物会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并对这一事物产生肯定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生动有趣、和谐乐观的气氛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重大意义,同时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有效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目的。可见,培养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有助于增强教学中的“场”效应。

(四)境

这里指的是课堂教学的情境。由于课堂教学“场”是由不同的课堂教学场景组成的,所以课堂教学“场”效应的发展过程大都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在课堂教学“场”中,师生和生生之间所感受到的直接影响他们心理和行为的具体情境使课堂“场”效应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情境性的教学在小学中尤为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敏感,喜欢各种形式的新事物,情境性的教学满足了学生这一需求。同时使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传递、技能习得、情感交流达到最佳状态。

(五)气

这里所说的气可以理解为氛围。课堂氛围对教学中“场”效应的强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研究也表明,积极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产生深层动机,并且注意理解、迁移、广泛阅读,把学术学习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反之,不良的氛围将导致学生害怕失败、记忆零碎知识等表层动机,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小学中,生动有趣、积极乐观的课堂氛围必不可少,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教学与管理能力。

二、影响教学“场”效应的因素

课堂教学产生“场”效应,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各种教学模式为媒介,凭借教学环境等多种要素相互作用,产生一个动态的教学“场”。影响课堂教学“场”效应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对课堂教学“场”效应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设定的,具有弹性和可变性,而其他课程的教学是以预成的教材为基础,按顺序进行讲授的。这就需要教师在面对心理健康教育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场”时,灵活恰当地运用课堂教学“场”效应的原理操控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小学低段的学生会无条件地服从教师,将教师当作权威来看待。小学高段的学生虽然对教师的看法有所改变,但还是以教师的言行为参考。所以课堂教学“场”效应带有一定的倾向性,这主要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教学能力、人格魅力、教学风格、自身修养等都能够通过教学在课堂环境中引起学生对信息作出反馈。

(二)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对课堂教学“场”效应的影响

在小学阶段,儿童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态度特征,但还不够稳定,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与其他学科课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他课堂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注重人格的培养。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教学方法以其他教学方法为主,如游戏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知识讲授法只是一种辅助方法。在课堂教学“场”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习惯、对课程的情感、交际能力、竞争能力、自信心、意志力等都是影响着课堂教学“场”效应的重要因素。

(三)教学媒介对课堂教学“场”效应的影响

课堂教学“场”中,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传递和交流要凭借一定的教学媒介,所以课堂教学“场”离不开教学媒介的参与。教学媒介是处理和传播教学信息的必要介质,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媒介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应用必须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所以它是利用生动的文字、形象的实物、唯美的图片等多种媒体向小学生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介质。它包括交换信息的教材、传递信息的教学手段、引导师生行为的教学制度等,它们影响着教学“场”效应的产生、发展与升华。这里强调一下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师依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巧妙地应用教学手段,从而缩短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差距,减少学生耗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媒介的应用能够使课堂教学“场”效应发挥其正能量。

(四)教学环境对课堂教学“场”效应的影响

课堂教学“场”效应的升华依赖于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环境的质量影响着“场”能的发挥,因此课堂教学环境影响着课堂教学“场”效应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一时期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而形式多样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小学生品质的培养。在教学环境分类上,《国际教学与师范教育百科全书》有一个较全面的看法,它明显地倾向于将教学环境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种类型。物理环境包括时间环境和空间环境,时间环境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花费的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环境指课堂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所依靠的物质基础,包括教室布局、教学所需的硬件设备等。心理环境指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良好教学环境的创建,有助于发挥课堂教学“场”效应的积极价值。

三、提高课堂教学“场”效应的策略

基于课堂教学“场”效应的表征,我们对“场”效应有了清楚的认识,进而了解影响课堂教学“场”效应的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以及教学环境这四个重要因素。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影响课堂教学“场”效应的这四个主要因素,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操控课堂教学“场”,强化教学环境对“场”效应的积极作用,利用教学媒介在课堂教学“场”效应中的价值,使课堂教学“场”达到以知悟人、以情感人、以趣引人、以境动人、以气得人的最佳效果,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从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与课堂教学环境四个方面来介绍提高课堂教学“场”效应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要全面发展,关注学生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强调教师是引导者这一地位。因为在小学教学中,学生始终以教师的行为参照来进行各项活动,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教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在教的过程中学会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和谐统一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潜在的能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因为在小学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样让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身心感到愉悦。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场”效应真正发挥积极作用,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场”效应的价值,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专业和教育理论知识,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前沿知识,通过实践将理论运用到实处。其次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再次是在课堂教学“场”中运用教学技能,创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最后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二)学生要完善自我,树立自信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主要的参与者,学生的言行影响着课堂教学“场”效应的发挥。我们知道,激发学习动机、提升合作能力、培养情感、增强自信心等都是影响课堂教学“场”效应的因素。因此,要想提升课堂教学“场”效应的能量,作为学生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场”能,首先要在教师、父母、同伴的帮助下提升自身的素质。其次要培养各方面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要勇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树立自信心。

(三)充分利用教学媒介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对教学媒介的要求较高,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影响课堂教学“场”效应积极作用的发挥。同时我们也知道教材、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制度都影响着课堂教学“场”效应,因此,要营造积极的“场”效应,首先尽量满足学生对教学媒介的需求。其次在合理的教学制度下,最大化地利用教学媒介。

(四)完善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影响着课堂教学“场”效应的发展,因此它作为课堂教学“场”效应的承担者出现。在小学教学中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场”效应,能够使师生、生生之间关系和谐融洽,有助于知识、情感以及技能的接收与消化。要发挥课堂教学“场”效应的积极作用,首先通过在空间上创建和谐美好的课堂环境,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教育功能。其次在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严格遵守课堂教学时间。最后有效利用物理环境来加强学生心理环境的培养。

(新疆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 石河子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832003)

猜你喜欢

效应心理健康环境
画与理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环境清洁工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漫观环境
偶像效应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