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G游戏在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中的作用探析
2015-01-13付雨朦陈红普王少杰王欢欢王明月
付雨朦 陈红普 王少杰 王欢欢 王明月
摘要:随着信息科学技术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演进,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众所周知,教育游戏是教育信息化时代出现的一种寓教于乐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游戏化教学中,学生可以做到学习与娱乐相互结合,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文章首先阐述了教育游戏的概念,分析了教育游戏的目的,然后着重以RPG类教育游戏为例,详细分析了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游戏;RPG;三维目标;作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1-0092-03
● 教育游戏概述
1.教育游戏的含义
单从字面上理解,教育游戏即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是教育与游戏两者相结合的产物。目前教育界对教育游戏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笔者的理解为:教育游戏是融教育性与娱乐性为一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通过自主性、娱乐性、参与性、交互性、竞争性促进学习者的认知风格与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游戏的最大特点是娱乐性,教育游戏的主要特点恰恰是努力把游戏的娱乐性转化为学习动机,从而使玩家达到特定的学习目的。[1]
2.教育游戏的目的
教育游戏的思想是“寓教于乐”。教育游戏为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和工具,“教”与“乐”的平衡是教育游戏一直追求的结合点,即教育工作者一直所追求的“寓教于乐”。教育游戏利用游戏的方式完成教育过程的产品实现,从而达到教育游戏的目的:学习者在“玩”中学习。
3.教育游戏的分类
按照教育游戏的侧重点不同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动作类教育游戏、策略类教育游戏、模拟类教育游戏、冒险类教育游戏、角色扮演类教育游戏等。[2]据百度2007网络游戏调查报告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类游戏(MMORPG)的玩家占据了所有游戏类型玩家分布的56%,占领了我国大部分的游戏市场。另一份研究报告也表明,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一直是大多数青少年玩家的最爱。因此,下面笔者将着重以RPG游戏为例,从三维教学目标的视角分析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 RPG游戏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1.什么是RPG游戏
RPG即角色扮演游戏(Role-playing Game),是由玩家扮演游戏中的一个或多个角色,在虚拟的场景下进行的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的游戏。在游戏中,通过游戏任务的完成,达到教学目标,进而实现教学效果。因此,在RPG教育游戏中,任务的完成情况是检测学习目标是否达到的唯一标准。
RPG教育游戏的魅力主要源自其真实有趣的剧情。RPG教育游戏的情节设置除了依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更多的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决定的。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性别、年龄、认知发展与成熟度、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等特征,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及“玩”的乐趣。它改变了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融于游戏的剧情当中,让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
2.RPG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
RPG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成为教学设计者不可忽视的一种教学方式,笔者下面将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来分析RPG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
(1)知识与技能目标
RPG教育游戏中,玩家在了解各个角色的任务及特点并掌控角色进行游戏的同时,已经在学习教育游戏设计者想通过游戏让他们掌握的学习内容。在游戏中,学习者相互间通过交流协作,实现游戏学习中的知识共享与经验共享,并实现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RPG教育游戏把学习者的学习内容穿插在有意义的、复杂的故事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完成真实性的任务,来学习蕴含在任务中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要求学习者对遇到的所有信息符号进行解码,快速作出决断完成游戏的任务,从而锻炼了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和空间感,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RPG教育游戏中,角色成为学习者的化身,经历整个游戏的进程。学习者在游戏过程中,没有教师的直接引导,而是通过角色的任务来引导自身进行游戏,它可以提醒学习者去哪里完成任务或下一步该做什么。游戏中涉及的“语言”以及它出现的场合与时机,与整个游戏的剧情保持一致,通过引导“游戏”来引导学习者学习的过程,进而使学习者快速熟悉整个游戏学习的环境,并且掌握学习的方法,领会学习的技巧,促进整个教育目标的达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激发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RPG教育游戏创设了情境化的认知环境,采用丰富多彩的战斗画面、有趣的情境、逼真的人物特性来吸引学习者,让学习者感受到游戏中的人物就如同是自己在扮演一样。通过人机交互使玩家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故事发展的情节以及最终的结局,从而改变了学习者对待学习的态度,充分调动了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改变了学习者在传统学习过程中带有压力而被动学习的局面。
②促进学习者的协作意识发展。大型多人网络RPG教育游戏往往具有社会性,需要团队协作,集体意识的重要性将会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体现出来,学习者要完成任务就得想方设法与同伴合作,进而促进了学习者的协作意识发展。
③促进学习者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RPG教育游戏所构造的情感世界在所有教育游戏类型中是最为强大的。RPG教育游戏使学习者接触到一个模拟的现实环境,带给学习者深深的体验感。逼真的场景不仅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游戏学习者化身自己的角色在此环境中探索,战胜重重困难,并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他们对这个世界进行情感体验,与里面的人物建立感情,受到游戏中所接触到的人物的性格影响,促进其价值观的发展。例如,学习者如果在游戏中扮演具有真善美、健康而又乐观向上的角色,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习者形成良好的性格,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3]又如,设置敢于探险、克服困难,击败游戏中的坏人、拯救民族等积极向上的角色,则利于学习者形成不畏困难,不轻言放弃,敢于坚持,顽强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 RPG游戏应用案例——《龙骑士旅行记》
RPG教育游戏的角色主要包括玩家角色与非玩家角色。[4]玩家角色是游戏的主角,由玩家扮演并控制,需要完成一定的游戏任务,通过完成游戏任务实现教育游戏设计的目的。例如,在笔者设计开发的RPG教育游戏《龙骑士旅行记》中,小学生、教师、老者、村民等角色都是由玩家操作控制。而非玩家角色就不能被玩家操作控制,只是在游戏中起到一些辅助作用。在《龙骑士旅行记》中,问题回答的非玩家角色是由系统设置的,玩家无法对其进行操作。非玩家角色可以为玩家角色提供帮助任务,促进玩家完成游戏,也可以是游戏敌对者,阻碍任务的完成。在《龙骑士旅行记》中,问题回答的非玩家角色就是玩家晋级、转变角色的帮助者。
《龙骑士旅行记》采用的是带多个分支的单线结构,将每个传统节日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以帮助老人所在的国家寻找很多年前由于战乱而丢失的国宝和氏璧。让主人公在寻找和氏璧的过程中途经不同的区域,同时见证传统节日以及相关习俗的形成,然后再发挥想象增加一些分支剧情,凸显游戏性,给予玩家充分自由,但这种自由并不影响游戏结果。
在游戏中设立一些虚拟的历史人物,如为小龙和其他的系统人物增加游戏性。笔者以“骑士之旅”为骨架,以丰富的历史传说资料为背景,用细节和独立的小段情节来丰富之,完成以下故事情节设计:小龙是某学校学生,他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并且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骑士。某天他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老者对他说可以让他成为一名勇敢的骑士并且可以让他得到一次神奇旅行的机会,就是为老者的国家寻找很多年前由于内乱而遗失的国宝和氏璧。在旅行途中他可以学习到很多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知识。小龙接受了老者的提议,踏上了寻找和氏璧的旅途。在旅行的过程中,小龙化身为一名骑士到了四个不同的区域,最终找到了老人的国家丢失的和氏璧,同时也见证了我国四个主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以及风俗习惯产生和形成的过程。由于是骑士小龙在四个区域的旅途中经历或者感受四个不同节日以及相关习俗的产生,故该游戏称为《龙骑士旅行记》。
通过RPG游戏——《龙骑士旅行记》的操作,学生知道并了解了我国四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各个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进而认同传统节日,同时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会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激励传承民族精神,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 结束语
传统教育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方面一直处于盲目被动的位置,教育游戏恰好能解决这一问题,而角色扮演类教育游戏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更有所长。[5]角色扮演的游戏世界里到处充满着未知,玩家在游戏虚拟世界中扮演特定角色,通过自己的游戏技能及其他各方面投入,实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游戏虚拟社会中的生存和成长,参与游戏虚拟世界的人际沟通及社会活动,并在愉悦的、轻松的氛围下快乐学习。在此模式下,学生被置于具体的认知情境中,实现了从“局外人”(out stander)到“剧中人”(role player)的角色换位,三维目标易于达成。随着教育游戏开发的不断深入和新元素的不断涌现,教育游戏的研究与开发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推动教育游戏产业快速发展,需要切实把握教育游戏的特点,掌握教育游戏的基本要素,实现“教育性”与“娱乐性”的真正融合,从各个方面完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拓宽教育游戏涉及的科目,同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全方位,多层次地帮助学生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