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5-01-13孙淑莲
孙淑莲
● 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下面几种方法:①阶梯式问题情境。②激励式问题情境。③发现式问题情境。④运用式问题情境。⑤探究式问题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的动力。
例如,学习“建立网站”相关知识时,教师提问:“平时我们经常访问网站,注意到网站有哪些特点?”“如何设计网站,需要注意哪些因素?”“动态网站如何生成?”以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了解与应用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 创设游戏情境,打造良好学习氛围
教师创设游戏情境,带领学生在情境中边玩边学,深入领悟和学习初中信息技术知识,强化知识体验过程,获得良好的合作交流与互动探究。
例如,引入竞赛游戏、盲打竞赛、网页创新大赛、原创动画大赛、Word设计大赛等一系列赛事,由此鼓励学生在竞赛中深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熟练运用基础软件,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又如,学习“PowerPoint动作设置”相关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设计“迷宫游戏”,展开趣味学习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基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游戏内容与形式,创设合理的游戏情境,产生愉快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巩固信息技术知识。
● 角色扮演情境,鼓励学生融会贯通
创设角色扮演情境,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求知欲,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相应的任务,鼓励学生查阅资料;课中学生与教师角色互换,对教学知识进行讲解;课后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通过角色转换,来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学习“制作演示文稿”一节时,教师利用角色转换情境,引导学生以教师身份在课下准备,展开“搜集素材、加工素材、制作演示文稿、完善演示完稿”这几部分的学习,并让他们对彼此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使其不断扩充与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由于互换了角色,所以学生在活动中提升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强化了学习效果。
● 创设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实践探究
任务驱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与兴趣爱好,科学、合理地创设任务情境,能驱动学生求知欲望,体现学生的自学过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任务情境的基本步骤为创设情境-布置任务-定向自学-交流合作-任务完成-点拨互动。
例如,学习《创建高级动画》的内容时,教师创设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制作生日贺卡”的任务。任务从“制作生日蛋糕出现、火柴点燃、星星滑落、制作贺词、循环播放背景音乐”这几个方面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并巩固了创建相册、妙用触发器、卷轴路径、落叶逻辑、汉字书写顺序、透视图片、翻页、滚动文字、动画表、胶片效果、倒计时等这些动画处理的方法。每个小组的学生各司其职,各自分配任务,加强了交流与探讨,提升了其实践探究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