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的构成与风险防范

2015-01-13赵智

金融经济 2014年6期
关键词:风险防范商业银行

赵智

摘要: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一般规模较大,但是银行对于非信贷资产的管理相对薄弱,如何强化对非信贷资产的管理及风险防范成为银行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围绕银行非信贷资产管理,介绍了基本构成、风险因素,并提出了管理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防范

一、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构成

一般来讲,商业银行的资产包括多个内容,大致来讲包含了现金类资产、权益类资产、贷款类资产以及其他类资产,银行非信贷资产跟银行信贷资产是相互对应的,在商业银行的上述四类资产中,除去贷款类资产之外,其余的相关银行资产都可以称之为非信贷资产。

现金类资产包含了以下几项内容:银行存款、现金、存放同业款项、存放中央银行级联行款项、拆放同业以及应收账款等。这些现金类资产一般占的比重较大,一般都是用于商业银行的缴存、支付清算以及应收等日常业务,相对来将这一部分非信贷资产的风险较低。

权益类资产主要包括长期投资、短期投资、委托贷款及委托投资等。这些资产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常常收到严格的比例及范围限制,主要的用途是购买金融债券、国债等。这类资产的风险跟收益与市场的供需关系密切相关联。

其他的资产则主要指的是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净值、无形资产、在建工程以及递延资产等。这些资产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银行的正常营业活动,通常会采用折旧或者是摊销的方式来进行管理。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银行非信贷资产是对银行信贷资产的配套和支撑,现金类资产可以用于维持资金平衡,支付清算。权益类资产则是确保银行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其他类资产则用于维持银行的日常运转,因此一般情况下银行的非信贷资产规模大小取决于银行信贷资产的规模及银行资本金的大小。

二、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析

当前,我国不少商业银行在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许多风险管理理论尚没有完全普及。调查发现,银行在日常的风险管理中主要重视信贷资产的运营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相关风险因素,对于非信贷资产的运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以及战略风险等关注相对较少,银行管理者对于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流程,如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评价、风险应对以及风险监控等认识不够清晰。银行管理者的关注重点都放在减少信贷资产重大风险带来的损失以及强化银行对信贷资产各个项目的监管等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部分商业银行在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中缺少对风险管理重点的有效认知。

非信贷资产的风险大小跟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机构是否健全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总的来讲,银行在提升自身资产风险管理科学化水平方面具有较强烈的需求和意愿,并做出了较大的努力,但是由于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理念和认知的缺位,银行风险管理的模式仍旧是停留在原有的信贷资产项目风险管理,仍旧没有形成全面、完整的能够涵盖银行各个层次和各个部门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部分银行对于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战略地位以及其重要性缺少足够的重视、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机制和机构不健全,难以跟上银行管理需求、银行风险管理系统不能够跟银行的经营系统有效结合,造成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上存在漏洞、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没有建立,缺少浓厚的风险管理氛围,风险管控理念难以在银行管理层及职工中普及开来。

三、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确认及分类管理

建立和完善资产认可制度,对银行的非信贷资产相关权益进行合理确认。一般情况下,银行的非信贷资产都是在过去所发生的事项或者是交易中所形成的,属于由银行拥有及控制的未来相关经济权益,对于这些资产要进行科学辨认,那些能够被银行自由支配处置并且可以用于偿还债务的非信贷资产,才能够被确认为银行的认可资产,也只有这些资产的权益是完整的。要想对银行的资产进行确认,就要建立完善相应的资产认可制度,对银行的非信贷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及确认。在对银行非信贷资产进行确认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个是确认原则,要求银行对于其非信贷资产,假若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是却不能够用于银行偿还债务或者是这些资产由于第三方权益以及抵押权的限制等而使得银行不能够自由处置,就不能够被确认;与此同时还需要遵循谨慎性原则,如果缺少充分的证据确认这些非信贷资产能够被认可,就不能够将这些资产进行认可;在进行非信贷资产确认时还需要遵循合法性原则,凡是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者银监会规定的非信贷资产都不能够进行认可。

结合银行非信贷资产的性质,对相关的非信贷资产进行科学分类。在对银行的非信贷资产进行完确认之后,银行管理层对于非信贷资产的管理重点应当放在完善这些资产的权益,合理划分分类,将其分解为五种类型,有效关注其中的潜在风险。大致来讲银行的这些非信贷资产可以结合实际分解为权益类资产、债券类资产以及其他类资产等。在这其中,权益类资产主要是指存放同类款项、租赁资产、金融企业债、拆放同业款项、应收利息以及其他应收款等。对于这些债权类资产的分类主要依据的是银行交易对手的偿还债务能力、意愿、记录、资产的担保、交易对手的内部控制完善程度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等,而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参考指标则是资产或者权益的逾期天数或者相关账龄长短。举例来讲,预期的同业债券可以根据逾期时间长短来区别其风险大小,逾期在三个月之上的银行同业债权可以归类为可疑类资产,账龄逾期超过6个月的银行同业债权则可以归类为损失。对于银行应收账款,账龄在3个月之内的可以视为正常,账龄处于3个月到6个月之间的可以归类为次级类,账龄处于1年至2年的银行应收账款,可以归类为可疑类资产,而对于账龄超过2年的应收账款或者银行其他应收款,一般归类为银行损失。

权益类资产则主要针对的是银行长期股权投资或者是其他权益类资产,对于这些资产的分类,应当全面结合被投资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历史信用记录、盈利能力以及所面临的风险大小等相关因素,将这些资产依次划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以及损失这五个部分。

结合资产性质合理划分其他资产类别,判断风险大小。对于不承担风险的银行委托资产,银行管理层可以不对其进行资产划分,而对于发生垫支的委托资产应当按照其自身业务情况科学划分类型,明确风险大小。抵债资产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抵债资产的变现能力以及其评估价值情况,对于能够随时变现而且其市场价值或者是评估价值不低于这些资产抵债时的价值的抵押资产,可以将其划分为关注类或者是正常类;能够随时变现,但是其市场价值或者是评估价值要低于资产抵债时价值的20%的相关抵押资产,应当将其划分为次级类资产;变现能力比较差,而且其市场价值或者是评估价值低于这些资产抵债时的价值50%的抵押资产,应当将其划分为可疑类资产。一般情况下,银行固定资产可以不进行分类,但是固定资产可能会由于长期闲置或者损坏等原因使得这些资产的实际价值要低于其账面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根据资产的减值情况来对其分类,对于那些非自用的固定资产,不仅仅要考虑减值因素,同时还应当结合固定资产的收益情况。在建工程可以不进行分类,不过停建时间在1年以上,而且可能2年之内都不在重新开工建设的在建工程应当至少将其归类为次级类,对于递延资产等银行日常运营所必需的摊销资产则不进行分类,待处理资产损失则要划分为损失类 。

四、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建议

第一,建立完善银行非信贷资产准备金的提取制度,实现全口径资产管理。当前我国银行对于非信贷资产尚不具备提取准备金的能力,银行可以采用模拟计提准备金的方式来进行。在这一方式下,银行建立全口径的影子考核准备金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大准备金的计提力度和规模,提高准备金的覆盖面,实现全口径管理。建立和完善银行影子考核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推动银行全口径资产拨付制度的落实,有助于银行管理层把握和落实银行的的资产数量及质量状况,以此推动银行不良资产管理、促进银行股份制改造,为银行监管提供数据支持。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锁定银行的非信贷不良资产、及时监控和关注其增量情况,强化银行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及危机意识,促进银行管理者提升管理效益和管理效率,强化相关人才培养建设,促进银行非信贷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第二,进一步完善银行非信贷资产负债比例的评价指标,促进科学化评估能力建设。在当前银行的日常管理中,关注的重点是信贷资产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大多数指标都是针对信贷资产设置的,对于非信贷资产的资产负债关注较少,指标也不多,如贷款质量指标、中长期贷款比例指标、存贷比例指标以及流动性比例指标等尽管也涉及到了银行的非信贷资产,但是都比较笼统,不具体难以反映和表达银行的非信贷资产真实状况,正是基于此,应当增加银行非信贷资产资产负债的相关管理指标,实现对银行资产的全面管控。可以将银行非信贷资产作为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支撑,实现其与银行所有者权益、银行负债之间的关联匹配,以此来强化银行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确保银行资产安全、促进银行资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合理匹配。

第三,进一步强化对于银行非信贷资产的信息披露。为了进一步掌握和管控银行的非信贷资产,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及时性,需要商业银行对相关可认可资产及银行非可认可资产进行分类,及时披露每一项非信贷资产的产权变动情况、权属情况及损失情况等,对于各项资产的期末价值、账面价值、最高认可价值、减值准备以及评估增值余额等信息应当重点予以关注和披露,而对于银行的能够被认可的固定资产、土地使用权等还应当对其取得的方式、取得的时间、取得的成本、建筑物所在地、累计折旧、账面价值、摊销情况以及租金收入等重点进行披露。

第四、严格相关财务制度,强化审计力度。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商业银行的非信贷财务活动进行审计,按照财务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银行非信贷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在实际管理中要注意到非信贷资产金额大、涉及科目多的情况,重点审计其非信贷资产在管理中是否存在会计科目混乱、有意隐瞒资产性质、虚增利息支出、截留利润以及截留利息收

入等违反会计规章制度的行为。

五、结语

总之,银行非信贷资产经营风险已经成为银行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银行面对风险管理的新形势、新内容,都有着迫切的风险管理完善意愿和需求,银行在实际应用中还应当积极结合银行自身实际和行业特点,实现银行非信贷资产全面风险管理的可操作性,动态化、精细化地对银行日常管理中的各项经营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为银行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及不确定性因素,实现银行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不少银行的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因此有效地将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引入到银行的日常风险管理体制中,能够形成覆盖整个银行资产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力求管理过程的全面、科学和实效。

参考文献:

[1] 张毅,宁先明,冯晓东,熊平,陈瑾,熊宜强,李俊华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业务发展研究[J]企业经济2011(12)

[2] 解冉试论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J]金融会计2009(12)

[3] 陈翀,王露洁国有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状况思考[J]河北金融2006(02)

[4] 孙菁华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及其管理[J]经济问题2006(04)

猜你喜欢

风险防范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银行金融理财风险研究与对策
信用证软条款的成因及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