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欣赏

2015-01-13冯小琴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审美兴趣

冯小琴

摘要:音乐欣赏教学是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关键词:音乐欣赏 ;兴趣 ;审美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326-01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1.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是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是指感知或回忆某一事物,连带想起其他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还要有较充裕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又应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限制,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具体做法是:既不允许学生漫无边际的想象、联想,也不要求学生按图数骥地从音乐中衍化出一段情节或一个故事,而要有分寸地启发学生,在不脱离音乐的前提下,感受音乐,展开想象与联想,最终达到自主地理解音乐的目的。

2.创设情景

2.1语言情景。课堂语言艺术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这一双边活动活动的效果。因此,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作核心,音乐教师准确形象、富有激情的教学用语,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给我们的课堂增色不少。

2.2音源情景。一首歌,一段旋律,甚至是几声鸣叫,都能给人带入美的境界。例如在学歌曲《大海啊,故乡》时,课前播放海浪的声音和海鸥的鸣叫声,营造一种置身海边的情景。此时响起《大海啊,故乡》的歌声,学生会忘记城市的喧嚣,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步入音乐的圣殿。运用有效的音源情景教学,不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意识。

2.3美术情景。教师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在教室里放置一些花卉和盆景,使学生身处美的环境,感受到美的存在。还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些音乐家的肖像图片、名人名言和乐器图片介绍,以此来营造学习的氛围。比如:我在教授《唱脸谱》一课时,在墙壁的四周布置了一些学生制作的各种京剧脸谱,通过梅兰芳先生的名言――"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为导入,让学生置身于特殊的环境中,以艺术家高尚的艺德感染学生,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更快地进入学习意境。

3.重视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他们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掌握知识的无穷乐趣。

3.1不要用过多地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音乐是听觉得艺术,学生要在聆听中感受音乐,感知情感,因此,要在听赏中鼓励学生体验、探索、评析音乐。欣赏前可先不告诉学生音乐的标题,也不讲音乐的情绪、风格,更不讲音乐表现了什么,只提出简单的聆听的要求,让学生将聆听音乐的感受用语言、文字、图画等表示出来。如在欣赏《西班牙舞曲》时听完前奏学生就能分辨是西班牙风格,表现了激烈的斗牛场面。在欣赏《雨林》时让学生边欣赏便用绘画表示,乐曲结束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把雨后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面对面的教法能激起学生的审美兴趣、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上的共鸣,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教师也能在轻松的教学中达到目的。

3.2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觉。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空间的想象,教师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要让学生打开想象的闸门,活跃的思维驰骋于万里星空。"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走向前。"让每个学生都有所选择,善于表现,使其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

3.3不要用"支解的碎片"代替完整的音乐。音乐教师在欣赏乐曲时,往往会采取欣赏一段分析一段,把完整的乐曲截取的支离破碎,不但破坏了音乐的完整性,而且容易让学生会断章取义。因此,欣赏乐曲千万注意要完整聆听,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内涵,继而对作品进行分析、明辨。时刻牢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让学生多参与,多展示,多表现",让学生在体验、表现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4.演,身临其境、表现音乐

音乐与表演可谓好姐妹,许多曲目都可以通过表演来演绎。"演"对音乐欣赏具有表达和激发兴趣的作用。欣赏标题音乐、歌舞剧和故事音乐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演"来表现。如歌剧《卡门》,音乐雄壮、有力。教师先引导学生完整听赏音乐,在了解情节、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有凶猛的斗牛,有英勇的斗牛士,有喝彩的群众……一派热烈欢腾景象。接着让学生讲讲所了解的关于斗牛的知识,然后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道具请学生模仿斗牛动作进行表演,最后边听音乐边"斗牛",同学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实践证明,"演"能活跃气氛,体验乐趣,加深理解,有效促进欣赏效果的提高。

5.动,综合运用、全面提升

欣赏课教学要针对实际选用上述方法,很多时候还要综合运用,使"看、唱、演、奏、听"有机结合,形成互动,共同作用。如欣赏二胡独奏曲《阳关三叠》,本曲抒发了诗人王维对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含蓄地反映了古代人民在不合理制度下的哀怨情绪。学生聆听老师生动的描述、二胡如泣如诉的演奏、观看送别的感伤场景,已经如临其境。此时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的表现欲望,以乐曲为背景,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讨论、编排、表演不同场景:与朋友道别的依依不舍;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凄惨悲苦……整节课同学们非常投入,本来不易欣赏的曲目课后许久还记忆犹新。

综上所述,欣赏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利用多种形式充分促进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心,使之真正融入音乐、体验音乐,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审美兴趣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