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让阅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

2015-01-13罗友军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结合问题情境引导

罗友军

摘要:阅读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运用都离不开阅读这个载体。在学校教育中,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有效途径。初中数学教材是融知识性、教育性为一体的教材。教材在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用易懂平实的语言、生动的图文、翔实的材料等使学生了解人类数学走过的历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健康的情感态度。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阅读,学生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教学成绩也明显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阅读;数学课堂;引导;结合;问题情境;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254-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它不仅仅体现在读的过程,而且是动口、动手、动脑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在教育教学中常存在着一些偏见,认为阅读只是语文教学的事,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仅注意数与式的演算步骤,学好数学主要依靠听讲和做大量的解题练习,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因长期不注重阅读教学,以理解为基础的记忆内容越来越少。导致很多学生解题能力不强,学习过分依赖老师,很大程度上是阅读能力差导致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粗谈几点数学阅读走进初中课堂的体会。

1.正确引导,探究有效的阅读方法

学生随着知识量的不断增加、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到了一定年龄,还能自发地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来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更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合理的指导。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一方面要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情境,调动全体学生投入相互探讨;另一方面要引导交流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当学生闪现精辟见解时,要及时捕捉,并予以肯定;当出现错误或片面认识时,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当思维停滞时,要及时引发新的认知冲突……总之,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在教学中,注意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让和谐的氛围、成功的体验、竞争的机制激励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主动将数学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及时反馈阅读信息。教师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信息、探索规律、锻炼思维,还可以通过数学图形和数学规律感知无穷的数学知识的美。

2.巧用"二结合",指导学生阅读

2.1问题与阅读相结合。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指导阅读时,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质疑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要主动,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笔者先出示两组结果相同的除法算式,让学生先复习一下除法的基本性质。接着出示两个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问学生:这两个分数相等吗?为什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吗?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笔者不让学生着急回答,而是让学生们自己去阅读书上的例题和概念,使学生先产生疑问,然后让学生们带着这个疑问进入课堂,在课本中寻找答案。先让学生猜想一下除法的基本性质和分数有什么联系。这时学生可能很难说的恰当,但是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分数和除法可以互相转化吗?",可能这时学生有隐约明白点的,虽然学生描述自己的结论时,说的不够准确,但通过教师及时的点拨、引导,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说出大致的意思。这时再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自己阅读教材的收获,完善自己的说法。在相互之间的交流中,使学生在质疑中不断地取得更多的收获。

2.2操作与阅读相结合。操作就是让学生动起来,以"动"带读就是边读边让学生做一做、画一面、写一写。在各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以"动"带读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像低年级可以把题目转化成简单的图形或数字。在中高年级要让学生学会边看题边画线段图、几何图或简单列出条件、问题以帮助解题。例如"画平行线"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自学,看一遍书上的画图的步骤,以求学生对平行线的画法能初步感知。再让学生按书上的步骤,边看边试画平行线,比一比自己画的和书上画的有什么不同,对在试画时出现的问题还可以提出来大家解决。最后教师再简明扼要地抓住重点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画"平行线",也学会了如何看书学画法。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学贵有思,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数学阅读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养成学生优良的数学阅读习惯和方式,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来说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猜你喜欢

结合问题情境引导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