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5-01-13沈娟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作用语文教学情感

沈娟

摘要:教学艺术的美丽就在于感染,而这也正是感情的基本特征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倾注丰富的情感,以唤醒孩子们愉悦和美的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关键词:情感;作用;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109-01

在我国,自古以来语文教学就非常重视"情感"的教育,"情感"教育应该融会于每一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之中,因为从根本上讲每一篇文章都是因情而生,因感而作的,司马迁在谈到创作动机时说:"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又说"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能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史记·太史公自序》)由此可见,情感的承传和激发对于搞好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德国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播本领,而在于积极呼唤、鼓励学生。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醉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不难看出,他的话突出指明了教师劳动艺术性的特点,这种艺术的美丽就在于感染,而这也正是感情的基本特征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倾注丰富的情感,以唤醒孩子们愉悦和美的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说,情感是促进学生乐学的一个动力。

1.情感教育渗透于教学的每一步

现在有许多教师在谈及学生时,往往感叹:我们这样做是为他们啊,可有的学生就是不争气,不学习。而有的学生在提及某老师时也常流露埋怨、责怪的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师生间缺乏情感沟通,其实要实现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也并不是难事,关键是你能真正地为学生着想,能把真情通过教学点点滴滴地传达给学生,让他们能够真切的感觉到。所以,我在讲课时从不照抄参考书上的那些"进步意义、高尚情操、启迪人生"之类的概括语,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感悟,传达给学生以真情。让他们在感受到文章自身魅力的同时,思想得到一定的熏陶。说到这里不由想起我的一个学生,她告诉我说:你这两节语文课讲得太好了,不但教会了我们如何看图写话,启发了我们的想象力,而且还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你那发自内心的爱,这种爱令我精神振奋,我会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你的。当时我说你能这样想老师很感动,相信你会学得越来越好。后来这个孩子的作文一直是班里乃至全校最棒的,每次看到她眼中闪着兴奋之光时我就想:她一定是因享受着老师的关怀而快乐着。

2.日记架起情感交流的桥梁

一般情况下,教师对班里两种人较为了解,一部分是优等生,因其在课堂上很活跃,又敢于表现,自然与老师交流的就多些,于是被老师了解;另一部分是困难生,因他们常需特别关照,故被老师了解。可一个班级为数更多的却是"中间沉默层",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既不活跃也不易暴露困难。因此与老师的交流就少些,而老师也就无从知道他们需要怎样的帮助,有效的学习指导就更无从谈起,所以我建议让学生坚持写曰记,通过日记可以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内心。我有个叫张明的学生,就属这"中间沉默层",曾有一段时间他非常消沉,上课根本不举手,我们侧面了解他家中也无事发生。怎么回事呢?我收上了他们的日记,其中他写着这样一句话"在家里我是宝贝,可学校里却无人宠我",原来他不活跃的症结在这里,我马上写信告诉他:"孩子,你是妈妈的宝贝,你也是老师的宝贝。"后来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成为一个活泼、好学、懂事的好孩子。所以我说,日记,这种方式的情感交流体验是美炒的,师生都可以来不断完善并发展自己。

3.让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

古人曾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的同情心和开朗乐观的个性同他们所受的人情冷暖密切相关,关心爱护学生会通过"移情作用"使学生产生对别人的关怀、同情之心,而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产生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每年的三月八日我都会告诉学生回家要先祝妈妈节日快乐,久而久之,孩子们对自己父母的生日、父亲节、母亲节都会有所表现。家长们都说自已的孩子长大了,懂得体贴人了,这不都是对我最好的奖赏吗?每年我生日时都会收到许多贺卡,连邻居都羡慕说你的学生真好,殊不知,他们的生日我都记得,我们早已是朋友了啊,这就是交流互动的结果。

执教几年来,我已深深理解叶澜教授所说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的生命活动"的含义了,九年来,我始终用自己的行动朝着对学生们的承诺努力,而我可爱的孩子们也总是抱着期盼之情等着我的语文课,于是我常常被他们感动着,真正用心体验着。只有完成一次次的师生生命互动过程,教学活动才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学生才是真正活生生的人,具有独立思想、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的地位,才能焕发生命的色彩,而我们的教育也就真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作用语文教学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