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影色彩的情感运用

2015-01-13高劼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中国电影

高劼

摘要:现如今的电影色彩已经从最初的追求真实性,和胶片技术性上,上升到对电影风格的独特上了。影片的色彩除了画面真实美感外,它自身还要在观念和叙事中具有独特的表意功能。那么什么样的色彩才是中国电影独特的高级色彩,同时又是任何影视作品都不曾使用过的电影色彩?本文就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国电影;色彩情感表达;特色文化意蕴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288-01

中国电影的创作审美取向和创作理念已从单一的客观色彩运用向多元化的主观色彩运用转变,创作者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赋予电影色彩深刻的美学意义,通过色彩暗示引导观众的心理、感情发生审美变化,给观众留下深刻的文化思考,从而使得作品具有更高层次的文化意蕴。

1.中国电影色彩的独特意蕴

陈凯歌的《黄土地》和张艺谋《红高梁》无疑是代表中国电影色彩语言早期尝试的两部成功的优秀影片。《黄土地》这部影片利用现实景物的大面积色彩达到影片画面的单纯,《红高梁》则加入了有意的色彩处理,红色滤镜造成整个画面的红色,只有明度对比的画面,最大程度的表达了张艺谋在影片用色的精心构思。后来善于拍贺岁喜剧的导演冯小刚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其电影《夜宴》的色彩中都调入了灰色,在灰暗的环境里黑、白两色以及少量的红、绿、金色显得极为突出。镜头中的红色无论是明度、纯度都有意降低,和灰暗的画面极为协调。《夜宴》利用了大量的灯光处理,使得颜色立体化,影片画面极富舞台效果。

在香港电影中善于运用色彩语言的导演中徐克最具代表性,他在影片中注重提炼色彩主调与电影主题的关系,力求使色彩意义具有象征性,按照剧情发展精心安排影片的色彩结构,来达到既单纯鲜明又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从《倩女幽魂》系列中可以看到,徐克在中国民间习俗、传统色彩上大下功夫,利用声、光、电、技术移植于影片,在这一系列影片的制作过程中,他逐步形成了个人的电影色彩观念。在他1993年的作品《青蛇》中,更是将这种色彩运用发展到了极致,丰富的色彩层次、极尽绚烂的画面,服装和场景的色彩运用了大红、桃红、松绿、靛青等中国传统色彩,成功的展示出了一个极富传统中国特色的浮华世界,使得影片有工笔重彩一样华丽的风格,和诡异妖娆的神鬼故事情节极为相衬。同时,根据剧情变化精心设计主色调的变化,在单纯的画面色彩中对细节变化极度美化,给观众强烈的色彩刺激和情绪感染。徐克电影中展示的富有中国特色的色彩观念对香港以及大陆的导演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分析了这么多部色彩运用优秀的中国电影之后,什么才是独具中国意蕴的色调?这个问题是每个影视人需要面临的问题。在国外对于电影的色彩一直都有大量的尝试,各种独特的色彩风格的影片层出不穷,而在中国似乎只有张艺谋等大导演的大制作才有实力去尝试色彩的独特美学意蕴。而张艺谋的电影色彩又太具个人喜好偏向,他的电影色彩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的电影色彩。就好像他用色彩设了一道关卡,每一个要想进入主流圈的导演都必须打过这一关。

2.中国电影色彩的强迫症

上世纪90年代刚开始彩印的时候,报纸满版都是色彩,连文字也是彩色的,一个版至少七八种颜色,觉得特别对得起读者。后来看了《纽约时报》,才知道他们除了图片,别的地方都无彩,我们的报纸也又都素了下来。直到现在,彩不彩,彩多少,还是一些报纸的负担。中国电影好像也有同样的负担。自从《红高粱》之后,色彩就成为张艺谋的一个符号。刚开始,色彩给中国电影带来了一束阳光,后来就成了一道阴影。这道阴影挡住了别的导演,也让张艺谋本人越来越黯淡。在每部大片里,他都要患上这种色彩强迫症,不是这里一片竹海,就是那里一堆菊花。以为是给观众下了迷幻药,却是把自己也毒得半死。

我们总是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宣传,说哪部电影里又有一个漂亮的极具观赏性的画面。这就像评介一部小说,你听不到关于小说整体的意见,只听人纷纷传扬里面有一个漂亮的形容词。拍惯小品的冯小刚也发现了,原来拍一个漂亮的画面是那么容易,也根本花不了那么多钱。不过张艺谋已经把这定义为大片,所以拍过真正大片《霸王别姬》的导演陈凯歌,也不得不回头来闯关,拍了一部画面美极了的《无极》,毁了英明。至于姜文,一部《阳光灿烂的日子》,早已把张艺谋的色彩抛在后面很远了,但每当电影以色彩做宣传时,还是会让人们觉得在过张艺谋的色彩关。张艺谋自己其实一直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一种是忽悠观众和别的导演的色彩,一种是从《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到《千里走单骑》的老老实实讲故事的风格。令人遗憾的是,从《秋菊打官司》以后,他就越来越分裂,完全不知道怎样把色彩和故事糅在一起,所以观众只能看到要么是风景片要么是记录片,而看不到一场真正的电影。

而张艺谋这次的《归来》又让我们看到了与近几年不一样的色彩展示回归之作。影片改编自严歌苓的原著《陆犯焉识》。宣传片中没有了往日"谋式"色彩符号,反而回归到写实,张艺谋说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也是一部后文革题材的电影,能给观众带来深沉的震撼,是生活减法的极致,孕育着巨大的思想力量。可见故事结构回归到了第一位,色彩形式感只为衬托时代背景,主次分明。真实单一的色彩表达,厚重感极强,也让很多观赏完终极宣传片后的影迷起了身鸡皮疙瘩。同时《归来》已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这也是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20年后,张艺谋再度回归角逐金棕榈的队伍。

电影就是电影,它不能把故事结构、色彩意蕴等运用拆开来看。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其丰富哲理的色彩文化观念和辉煌的艺术成就,势必对中国的电影色彩创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这几千年的文明,其色彩观念和西方不同,中国的色彩和西方的色彩就像传统国画与西方油画的区别,中国的色彩更多表达意境,这种意境有清雅的,也有浓烈的。就像辉煌的敦煌壁画,就是色彩浓郁,绚丽,经过多年下来还是一样的浓厚。我想,这才应该是属于中国电影独特的色彩观吧。

猜你喜欢

中国电影
浅析中国电影衍生品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国产影片《师父》的审美风格解读
漫谈宁浩电影中幽默元素的运用
《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国产奇幻电影的好莱坞元素分析
浅谈中国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电影表演与女权主义
中国电影狂欢背后的怪圈和悖论
论中国电影中的戏曲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