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预习作业的设计及运用

2015-01-13徐云波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徐云波

摘要:预习作业是有效实施预习的载体,探究通过"从语言文字入手,合理地选择预习内容,提示合适的预习方法,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激励"这一途径,精心设计预习作业;有效地处理预习作业并发挥其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以期实现以学定教,为课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作业;设计及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126-01

预习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学习方法,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科预习日益受到普遍关注。预习就是学生凭借已有的语文综合能力来感知即将学习内容,进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上课作好准备的学习过程。预习作业就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文体、学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地编写的以预习为目的的作业。

"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叶圣陶语);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能使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是假设式的,应尽可能让学生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观念系列,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使之成为科学知识的发现者", 预习作业是有效实施预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1.预习作业设计基于课标的导向

每篇课文教什么,是教师教学之前必须要弄清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不少教师曾把课堂重心放在分析理解文本内容上,导致预习作业往往成了习题的堆砌。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崔峦理事长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课堂上落实三个维度学习目标,要体现四得,即"得意、得言、得法、得能"。

因此,预习作业的设计可从语言文字入手,为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是如何用语言文字来阐述内容、表达情感的而打下坚实的基础,要能体现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意识及具体的做法。在预习作业的设计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选择、有侧重地进行落实。

2.预习作业内容的合理选择

教学目标是一篇课文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整个课堂的教与学都将围绕它而展开。不同的年段,侧重点不同。低段侧重于字词,中、高段则侧重于段、篇,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表达方法等。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的过程,教学任务是通过不同层次的预习来实现的。

因此,可将整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项目、步骤呈现在预习作业中。预习作业的内容可分听、说、读、写、思等几方面,在预习作业中可将预习作业进一步细化为标出自然段数,勾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词语,理清文章脉络,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解决课后习题,积累好词佳句,质疑问难,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练笔等。需要注意的是,预习作业的内容要根据课程目标、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教学目标及文本的文体特点,特别是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如西师大版语文四下《瑞恩的梦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中有"熟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要求,可将其细化设计为以下预习作业:①默读课文,思考:瑞恩最初的梦想是什么?后来他又产生了怎样的梦想?他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梦想?在文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相关的语句。②再读课文,想想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试着把它们连贯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设计不仅细化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且有层次,让学生顺势作答。

3.提示方法,在实践中培养良好预习能力

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出了传授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即使引导学生总结了学法、写法,教师自己感觉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一定会大有裨益,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学生不会的还是不会。事实证明,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增长并不成正比例。预习方法只有通过足够的实践,学生才会逐渐形成能力,实现预习方法"由一篇到多篇、从一篇到一类"的迁移。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还有耐于持久地、有层次地训练,并不能一蹴而就。

在预习作业设计时,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提示预习的方法。可将预习方法在包含题干中,也可将预习方法附带在题干后等。如在西师版四上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预习作业中,要求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可设计为:请读读古诗,借助插图、注释,通顺、连贯地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这样,学生运用教师提示的方法来完成预习作业也就水到渠成了。

4.注重自我激励,保障预习作业完成质量

预习作业多为学生独立完成,在完成预习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是否按要求进行预习?预习方法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在预习作业中,增设学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内驱力,保障预习作业的完成质量,落实训练的意图,以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预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可在预习作业后增设自我评价栏,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省。

5.预习作业的有效处理

设计再好的预习作业,也只有学生的充分运用中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检查能起到很好作用:第一,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完成作业的习惯。因为老师要检查,不管是主动或被动,学生都得完成。长期坚持,就会让学生慢慢地养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第二,通过检查,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等的各种信息有了充分的了解,为教师以学定教,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了依据。于是,教师对预习作业的课前检查,就成了促使其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了。

经过预习后的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学习更指向性,学习注意力会更集中;教师带着梳理出来的重点、难点去教,让教师的教更具针对性、启发性,从而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样一课学习下来,相信学生的收获一定不会小,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有方法的梳理,能力的形成,课后还可以加以相对应的巩固、拓展训练。

总之,教师应紧扣课标,遵循语文学习规律,着眼于学生的真实发展需要,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精心设计预习作业,灵活运用预习作业并发挥其作用,相信学生的预习能力定会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