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一些想法
2015-01-13郑永林
郑永林
【摘 要】高中课程内容多任务重,高考要求较高,教师在平时要加强自己的知识学习,加强自己历史思维能力修养。在教学中要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历史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法;概念;完整
一、历史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能力
历史知识广阔学术动态在不停的更新变化,如果历史老师不能不断的更新和扩大自己知识自己的知识,同时加大自己历史素养的培养,那就很难培养我们的学生。
(1)阅读专著如:《全球通史》、《世界史纲》、《中国人》、《万历十五年》、《五百年来谁著史》、《明朝那些事》、《千秋兴亡》、《曾国藩传》、等等,只有老师加强自身历史素养和多方面知识的积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然后引领学生进入更广阔的思维境界。
(2)历史知识不仅杂而且很接近现实,所以作为历史老师要不断跟近时事关注热点新闻,把我们的知识和当代时代变化相结合培养孩子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中央4套《深度国际》、《今日热点》。凤凰新闻的《今日看世界》、《凤凰大视野》、《世纪大讲堂》等。报纸《参考消息》、《南方周末》等。
(3)研究高考对学生能力的目标要求。老师应该加大对历年各省高考习题的研究,分析高考的考试大纲和对学生目标的要求。对高考要考哪,有什么要求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每本书每一章、节的考纲要求,高考考过哪,怎么样考铭记于心。上课时以知识点、考点或试题来向学生讲清高考的能力要求,让学生对自己要达到的历史能力的要求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指导学生自我学习,提高能力。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
首先,我认为重视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选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教学生运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科学地使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与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并且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分析历史现象联系国际、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在讲到中国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为后来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朝鲜战争中获得苏联支持,一五计划中苏联的援助奠定基础和产生深刻影响。这个条约为苏联在二战后建立社会主义阵营对抗美国产生重要影响。就此联想到现在我国和俄罗斯的关系,让同学们讨论中国崛起的问题,在面对美国的压力为了国家利益中俄战略的联合问题。思维和视野扩大,比较分析能力也得到提高。
其次,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1)运用影视作品活化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形象,例如,近现代历史教学中,让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三国演义》、《最后的武士》等等可以使学生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深刻的学习到历史事实,掌握历史知识,进而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任务。
(2)情景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介激发了学习史学热情。要运用图片、文字、视频、设计好富有感情和声调的语言等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历史情感和爱国情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以史为镜,指导学生学习和做人,培养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教学中重视史料的作用。现行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最大的特点是增加了很多的史料(历史纵横)和思考题(学思之窗)。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阅读这些史料,如:通过阅读必修1第2课学思之窗史料,思考:①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 ②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死记硬背教材结论的弊端,并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或者给学生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接触一些历史文献和各种学术观点,对历史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索研究,这也会促使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领悟能力、探究历史问题的学术精神、追求深度思考的能力。
(4)进行课堂讨论探究,激发思想的火花。要鼓励学生争论,讲课时把一课内容简化为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分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老师指点,规定时间,过后让学生发言老师总结和补充。或设立争论的观点进行讨论,如在讲到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时,关于慈禧原因,设立“当时换个统治者是不会失败的”和“没有慈禧中国也会战败”的对立观点,让学生讨论,经过一番激励争论,加之老师的点拨,要从中日社会制度,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对比的角度。使同学们对此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由于洋务运动封建性的改革和明治维新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有着根本性区别,造成还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中国必败,是封建主义败给了资本主义。在讨论中,同学们获得各方面的知识,还学会了从多层次多角度去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三、历史教学要的广度和深度
首先加强历史概念教学。要准确、科学、完整的表达历史概念,并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如讲必修1第三单元西方代议制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在指出其在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是君主制和代议制的结合,用议会君主制或议会内阁制概括其主要特点,再具体解释一下什么是议会君主制和议会内阁制。
其次,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打破教材编排体系,打破章节的联系,按照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体系把政治、经济和文化相融合,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而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指出历史事实、历史现象或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比如讲到《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时应该联系必修1中国近代史政治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比修3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和洋务思想,让学生对洋务运动之前的中国近代史有个宏观认识。同时把这一课中洋务运动的知识点放在整个中国近代史和世界史中,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以及中国后来的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相联系从多个角度了解获得更深、更广阔的认识,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再次,要注重历史事物完整发展过程的讲述。打破教材章节历史事件串联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如近代中国名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因及特点,要完整的讲述其19世纪60年代70年代,甲午战后,一战期间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初期,文革,改革开放后至今。从总体把握整个过程让学生有个完整的历史脉络,提高其历史能力。所以同时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课本中断代的历史时期,像魏晋南北朝,一战,二战,戊戌变法,建国初等,让学生有个完整的历史线索和体系。
最后,通过做题讲题提高应试能力。做题要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如选知识代表性的,做题方法有代表性的,补充性的,思维性的等。同时讲题要有针对性和目标性,老师根据重点难点和学生错的多的来讲评。对于选择题错误易混的选项要详评,在教学生做选择题和材料题的技巧的同时,把题考察的知识点和课本知识相结合,让学生熟悉题是怎样来考课本中的,复习课本知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同时教学生学会总结、记忆、运用知识,培养能力。
总之,历史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我们历史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他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戚青平.高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史料教学.历史教学问题,1999
[2]李莹莹.影视史学与高中历史教学[M].东北师范大学,2012
[3]刘学.试论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
[4]郭建勋.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景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M]福建师范大学,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