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改反思
2015-01-13林玉
林玉
摘要:本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目前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指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值得反思的问题与不足。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114-01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给高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那么,在新一轮课改实施至今的语文课堂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是朝着课改的预期目标进行呢,还是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是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还是只就形式而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等等。这些值得我们去关注与反思。这是新课改的需要,更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发展的需要。下面笔者就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1.我们的课堂之所以要"变",那是因为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审视,当今的课堂存在许多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条化。 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教师把教材中的内容当作金科玉律,把教参中的提示当作颠扑不破的真理,把预设的教案当作亦步亦趋的向导。课堂教学没有创造,没有活力,有的只是平铺直叙、机械性的劳动、简单的重复活动,有的只是学生的应付与无奈。
1.2 模式化。 教学结构模式化、教学具体行为的模式化。课堂教学结构依然沿袭半个世纪前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模式,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没有根据课型、学科和学生年龄、年级的不同,清一色地用一种刻板、僵化、一统的方式表现出来。课堂中具体的教学和管理行为长期以来凝为刻板的、单调的、不变的模式。研究表明一种行为如果久而久之只是用一种纯粹化了的形式表现出来,逐渐只保留它的形式意义,而其实质性东西就会越来越远。
2.基于课堂教学存在的这些弊端,我在贯彻实施《课程标准》精神实质的过程中,主动对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并在高一新课程的实施中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情况
2.1 采用新评价标准
2.1.1 符合语文学科的固有特性。语文学科不同于单纯的自然学科,它属于人文类学科,它很少注重普遍性、一般性,它更注重的是特殊性、个别性,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正决定于对许多个体及问题的把握水平。《标准》指出,评价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
这充分揭示了语文课程的独特个性。从文本解读和学习评价的角度来说,语文课的内容是宽泛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带有很强的模糊性,都能带来多元的理解与判断。过去的评判标准,抑制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与表达,吞噬了学生的判断力与创造力,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所以《标准》指出,"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主观意识在语文学习中必须得到尊重。
2.1.2 尊重学生、教师与社会的价值。新的评价,不再只关心教学结果,而是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师的语文素养进行全面的评价。它重视考察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情感、教学科研、教学发展等众多内容,而且在教师的评价活动中,形式不拘,采用面对面的教师座谈形式、辩论形式、提问形式等进行研究、探讨有关对策,以鼓励、促进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艺术的发展。
2.2 丰富课堂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是高中语文新课改的第一个重要理念,而且也符合建构主义认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的认识。而我们之前的语文课堂之所以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认真思考过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的问题。因此,在新时期,新的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主体性的要求,他们才能感觉到自己在被老师关注着,自己要好好表现,这样的课堂才是气氛融洽的,才是高效的。而要想达到这种目的,丰富课堂组织形式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把辩论、情景剧、演讲、书法比赛、话剧等都引进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让丰富多彩的课堂组织形式充分激发学生们的思维,放飞学生们渴望多彩生活的梦想,学生自然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知识也就会潜移默化地进入头脑之中。
2.3 应用合作学习思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合作学习,让互动交流的学习氛围充满语文课堂,并且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都在增强。在学生们配合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去发现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优点、缺点,这样就能够更觉有效地指导学生进步。而这一点是我们以前的课堂所没有的,因为以前的语文课堂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就是最终的考试成绩,至于说学生怎么学那不是教师关注的。其实,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才能让学生感悟到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否则,学习对于他们来说不过就是为了升学和获得教师认可的一种途径而已。如果学生们都抱着这种思想,即使成绩再高,那么他们的能力也不会得到提高,这是我们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的一点重要认识。
2.4 关注课堂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语文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学习、课堂进行的人文性,换言之,高中语文课程要更多的关注和发现生命之美、生活之美,通过学习,不仅让学生知识体系变得丰富,学生的情感也应该要变得丰富,要更加积极地热爱生活,热爱人生,这才是我们语文开设的最终目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倡导广大教师利用新课改的契机,重新思索对教材的使用,对教材中经典篇章的利用效率问题。高中课本中反应人世间真善美的篇章比比皆是,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用这些素材去感化和教育学生。尤其面对现阶段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大,自私自利,不懂的关心别人,只会索取不懂奉献的情况越来越多,那么我们更应该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精神,把人世间更多美好的东西传递给学生,感化他们,让他们的心理健康地发展。
2.5 捕捉"异"点,延拓生成。"异"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对某一问题产生的不同的见解或看法。"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新标准的实施,教师、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换,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人,敢于争议--善于争议--乐于争议,应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只要教师及时捕捉语文问题异点,把其变成问题生成资源,引导有方,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我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注入问题生成之源,就会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挑战与创新,我们的课堂也才能成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共享智慧知识,焕发生命激情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