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黄经济区发展公益教育的必要性
2015-01-13张杰
张杰
摘 要:科学地谋划和实施蓝黄两区战略,是山东省今后较长时期内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近几年,以低碳节能、绿色可持续等为主题的两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层出不穷,可以借助公益教育体系的完善有效地将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促进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达到和谐发展。
关键词:公益教育;生态文明;公益组织
一、蓝黄两区公益教育现状概况
蓝黄两区涵盖了山东半岛沿海区域和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了整个山东省的大半。作为孔孟之乡的山东,历来注重教育,是全国的文化大省。蓝黄经济区所涵盖的区域内教育资源也较为丰富,但是,目前黄蓝两区没有专门的关于公益教育方面的官方的组织机构或者非官方组织机构,公益教育尚未成体系。
在学校教育方面,蓝黄经济区域内教育资源丰富,几乎每个城市都有高校和多所职业技术类院校,学校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学校的教育资源并没有在教育大众尤其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公益教育当中发挥优势。社区、街道是人们社会生活中除家庭之外的最小单位,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或街道的环境氛围当中。蓝黄两区经济水平较高,社区生活也较为丰富,但是较少涉及公益教育,并且不系统、不连贯,没有建立公益教育的长效机制。在企业方面,作为经济体的企业单位对于安全生产和高效产能的重视程度较高,而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维护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方面的公益教育重视程度并不高。社会教育方面,近年来,在蓝黄经济区出现了日照义工、鸢都义工、枣庄星火义工等由社会爱心人士和志愿者组成的诸多社会公益组织。这些公益组织无疑在公益活动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政府组织协调方面,黄蓝两区跨多个县市级行政区域,在推进公益教育尤其是推进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但是政府对公益教育的思考不足,介入公益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
二、蓝黄两区发展公益教育的必要性
蓝黄两区是国家重点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项目,作为新兴的经济区,蓝黄两区从建设之初就是以科技密集、高效生态为基本定位的。要实现这样的和谐发展,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一个非常必要和有效的途径就要大力发展公益教育事业。通过发展公益教育,使生态、宜居、绿色、环保、科学发展、可持续、高效低耗等观念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宣传教育,渗透进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休闲、学习娱乐等方方面面,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蓝黄两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公益教育应该率先发展、走在前列,成为经济区生产建设者和社会大众转变思想观念的抓手。
1.发展公益教育是蓝黄两区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蓝黄两区经济发展中,公益教育的社会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当下,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地位,国内国际的经济发展都会以环境生态的和谐为前提。公益教育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最大范围地培养社会大众的公益意识、心态和观念,从思想观念上彻底改变以往的陈规陋习,使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等公益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从而提升经济区人口的整体素质,促进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
蓝黄两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问题是培养经济区的生产建设者和社会主流群体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然而观念、理念等形而上的问题往往是最不容易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要让人们改变以往的陋习,形成新的、良好的习惯和观念,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系统的、浩大的工程,这项工程就是发展公益教育。
作为国家重点发展规划项目,黄蓝经济区涵盖整个山东半岛的大半,经济区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大多数企事业单位虽然拥有最尖端的科技水平、高效节能的生产方式、团结实干的员工队伍,但是在专门针对生产建设者、管理者的生态观念方面的培训还是比较薄弱的,且并不具备培养员工生态文明观念的能力、精力和水平,这就必然要求有专门的组织团队、平台来完成培训和教育的工作,因而发展公益教育、完善公益教育体系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迫切的。
2.发展公益教育是推动黄蓝两区生态文明建设最有效的手段
蓝黄两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既要有观念,也要有实践,更要有评价机制和准绳。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做得有声有色,放在和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首先要让人们了解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是生态文明?蓝黄两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何以具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如何做好这项工作?为什么要人人参与共建文明?……这些问题仅仅通过只言片语的宣传或者热热闹闹的文艺性活动演出是不可能解决的。也就是说,目前我们最常见的环保宣传方式有效果,但是难以使人们的观念提高到应有的深度和层次。
生态文明建设所必需的人们的观念与意识的形成和习惯的养成,有赖于更有效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需要覆盖面广、普及性强,需要深入浅出、老少咸宜……这种教育就是公益教育。
公益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最有效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式和手段。公益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普及性的教育,受众面广、普及性强,形式丰富多样、不拘一格,深入浅出、以小见大。完善的公益教育同时具备理论性和实践性,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形式主义运动,它既有大课、小课和各种名校学府的讲坛,又有能够深入基层和建设一线的文娱活动及汇演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完善的公益教育,是最为理想的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目前,蓝黄两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开展公益教育的基础,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只是缺乏组织性、系统性,组织架构不完善。伴随公益教育的发展,必然能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向前。
3.发展公益教育是蓝黄两区政府职能转变,服务地方经济、服务民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
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我们看到了政府转变职能服务社会的勇气和决心。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和公益型转变,要做好服务性工作、公益性工作,体现服务型政府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政府致力于构建合理的扶老助幼机制,建立救助站、社区课堂、文娱活动场所,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宣传公共道德意识、生态环保观念、科学发展理念,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亮丽名片。
公益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同时公益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能够从生态、平衡、宜居、文明等各个方面和领域引导人们,达到经济和文化的和谐发展,能够使人们树立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对经济起到推动作用,这对社会环境的安定和长治久安都会有积极的作用,是文化教育的有益补充。由政府部门牵头构建的公益体系是服务型政府服务地方经济、服务民生的重要体现,并且会成为黄蓝经济区发展和对外文化宣传的亮点。
三、蓝黄两区发展公益教育的有利条件
1.政府职能转变是公益教育事业发展的契机
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和公益型转变,必然会把工作的重心和扶植政策向服务社会的公益事业倾斜,而公益教育兼有官方和非官方的特点,首当其冲地会成为政府涉足公益事业的出发点。无论是在资金注入、政策倾斜、组织协调等各个方面,公益教育项目都会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和扶持。这对于蓝黄两区的公益教育向系统性、平衡性,正规化、网络化,多层次、多维度发展具有关键的决定性意义。
2.企业基础良好,对公益教育发展有促进作用
蓝黄两区区域内企业多是高精尖端企业,本身就有一定的环保和平衡发展意识,与带有强破坏性和污染情况的传统企业相比,对公益教育体系的建立不会排斥和抵触,相反由于人员本身的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较高,接受公益教育的情况会更理想,对下一步开展普及工作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3.区域内和周边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丰富
山东省内高校云集,其中不乏名校,这对于发展公益教育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条件。仅蓝黄两区区域内就有国家教育部直属的中国石油大学(东营)、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以及青岛大学、烟台大学等多所省属各综合类院校。这为公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知识的源头活水和志愿者的后备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