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组织建设的影响因素探析
2015-01-13刘晓丽
刘晓丽,张 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农村文化组织是连接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纽带,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平台,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农村文化组织的建设和健康发展能够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丰富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凝聚力,加强社会关联,改善乡风;为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全面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虽然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成效并不尽如人意。农村文化组织建设作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应该受到重视。因此,分析农村文化组织建设的各因素,指导完善农村文化组织,充分发挥其功能,有利于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构建和谐新农村。
一、农村文化组织建设概况
(一)农村文化组织及其功能
本文在狭义文化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理性系统视角和开放系统视角对组织的阐述,将农村文化组织定义为,为了实现一定的文化目的,主要由农民组成的,在相对的正式社会结构下经常性开展活动,根植于更多资源与环境之中的集体。[1](P32-98)
农村文化组织源于农村农民,服务于农村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以及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增强了社会关联,重建了公共生活,促进了团结和协作;丰富了农民生活,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也有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民风民俗,形成健康向上,团结友爱,积极进取的村风;有利于创造、传播优秀文化,丰富农村精神财富。此外农村文化组织建设还与农村的政治、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何慧丽在总结兰考乡建实验的经验时认为,新乡村建设的突破口在于文艺队和老人协会;而且经济组织的发展也会带来文化等非经济功能。[2]
健康的农村文化组织能够发挥有益功能,除以上所述还有诸如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发扬传统美德,提供公共产品等功能。[3](P28)要想发挥农村文化组织的正功能,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就要深入分析影响农村文化组织建设的各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作用过程。从而指导农村文化组织建设,完善农村文化组织,助力农村文化建设。
(二)农村文化组织建设的现状
1. 调查对象及方法。本文分别选取陕西户县宋西村,凤翔六营村,咸阳礼泉县史德镇5 村(王都村,南史,史坊,李由,张冉)共7 个村庄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详细了解了诸村主要文化组织建设的源起,经过,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影响等。通过对资料的整理整合发现,目前农村文化组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各地都加强了农村文化组织建设。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求层次也在发生变化,强健的身体,丰富的精神生活日益受到重视,加上国家对全民健身的号召,农村对文化组织需求与日俱增。但是农村文化组织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持续资金来源,村庄空心化致使人力资本不断减少,缺乏正规组织建设等等。农村文化组织为一种新兴事物,仍需不断关注和研究。
2. 现阶段中国农村文化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现阶段中国农村文化组织建设存在众多问题,一些学者也对此作了深入研究。综合本次实地调查资料,归纳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数量相对较少,质量不高。很多村庄需要农村文化组织,农村文化组织也能帮助其解决很多问题,例如改善村风、促进团结等等。但是目前中国农村文化组织数量有限而且分布不均,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亟需指导和帮扶。二是经费不足,这是目前农村文化组织建设遇到的最直接的问题,是农村文化组织组建和发展的瓶颈。没有启动资金,没有活动经费,使得农村文化组织建设举步维艰。三是管理不规范,组织结构不完善,现在农村中的文化组织与其叫组织,还不如说是固定的活动集体更贴切。它们往往只是一起举行一些活动,只有一个或者两三个牵头人。不论是制度规范还是组织结构都十分不健全,管理不规范,需要进一步的指导改进。四是国家相关部门乏力,责任不明,相关法律规章不完善;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保护力度不够。虽然国家日渐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一定程度上鼓励农村文化组织建设,但是政策落实不到位,相关的政策法规也亟需健全。五是民间文化萎缩,农村文化组织缺乏特色。传统文化日渐凋敝,新文化难以迅速形成。农村文化也处于过渡期,没有成型,需要探寻本地特色文化,独特民风,建设本地特色文化组织。六是人才缺乏,目前很多农村空心化严重,村里除了年幼的孩童就是年迈的老人,很多组织活动难以开展。青壮年人才的流失,使得农村文化组织的建成和发展变得困难。农村文化组织的组建和发展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在此不能一一列举,仅列以上重要方面,以供探讨。农村文化组织建设存在很多问题,要想解决问题就要正确分析问题。本文以期能够根据以上分析预测,结合农村文化组织建设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完善农村文化组织建设。
二、农村文化组织的建设过程
(一)农村文化组织建设的影响因素
农村文化组织作为一个由人组成的集体,是不断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但是农村文化组织的建设,的确是需要一定的因素存在。在一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农村文化组织才会萌芽并发展。然而农村文化组织形成的因素非常之多,纷繁复杂。既有时代的要求,也有传统的积淀;既有农民主体的呼唤,也有国家政府的回应;既有经济的基础,也有制度的影响等。结合本次调查资料,从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因素,主要包括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生活心态、农民素质等等。它是农村文化组织的根本因素,但是它是隐性的,常常不易被觉察。文化传统又分为很多方面,当地特色文化(陕西户县农民画,凤翔的腰鼓等),传统活动组织(香火会,因为祭祀祈福组成的秧歌队,高跷队),还有祖祖辈辈口耳相承下来对于生活以及为人处世的观念都是传统文化积淀。它们对于农村文化组织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但是隐性的作用。传统文化积淀是新兴事物的土壤(当然新兴事物也在时刻改变丰富着传统文化)。农村文化组织只有根植于它,才能生根发芽,而不至于从萌芽状态就营养不良。传统乡土文化,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体现了不同时代的风貌,是一个地区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品牌,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某种程度上,若失去了乡土文化就等于断了农村的“根”,也会断掉一个民族的“根”。[4]价值观念,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而农村文化组织是由个体组成的,因此价值观念对于农村文化组织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在五村的访谈调查中,参加农村文化组织的受访者均表示很重视身体健康以及闲暇生活的质量。农民素质,是影响农村文化组织形成的直接因素。农民的素质决定了集体的活动能否举行,举行这些活动的质量,举行这些活动的频次等等,而农村文化组织正是依托长期性的组织活动体现其存在性,维持其运作和发展。美国一些合作联社的负责人说,合作社的发展,人的因素是第一的,思想转变很重要。[5]
2. 经济因素。包括房屋场地,设施设备,资金报酬;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等等。经济因素是农村文化组织形成的基础而重要的因素。要想农村文化组织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长期良性运作,首先得有一定的办公房屋,活动场地;要有一定的设施设备,活动用品;要有维持组织运作的资金,有时还需要给组员或者活动对象一定的劳动报酬。至少在农村文化组织形成之初,或多或少的要有一定的启动资金。何慧丽在兰考乡建基地组建老年协会、舞蹈队、文艺队等文化组织时,主要通过政府少量拨款,各方捐助的途径获取资金。而她在总结乡建经验中,也认为财、物等横向的资源整合很重要。[2]在本次调查中,经济状况良好的村庄中,农村文化组织建设的情况更为乐观。王都村的锣鼓队、舞蹈队远近闻名。他们村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平整的水泥空地多,而且有专门的戏台,为文化组织的集体活动提供了较好的场地、设备等。
3. 制度因素。制度因素包括国家政策,政府态度等因素,这是农村文化组织形成的保障性因素。目前的中国社会,国家的力量仍然十分强大,任何组织的形成与发展都不应与国家意志和国家政策相背离。“官民二重性”是中国民间组织最大的特点。“民间性”是民间组织本应具备的属性,而其“官方性”则反映了中国民间组织由于受到“大政府,小社会”的影响,处于依附性地位。[6]当前国家对于农村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十分重视,也加大了关于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的力度,这对于农村文化组织的形成是一种机遇。基层政府对于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基层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对于农村文化组织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制度因素是农村文化组织形成的保障。美国一些合作联社的负责人说,合作社的发展,也要有强的国家社会支持网络,除了政府给予免税的支持外,各种合作社之间也应形成互相支持性的机制。[5]村中的政治力量——村“两委”对农民合作的认同和支持有利于促进村中的合作,农民的合作组织也就会建立起来并获得持续存在和发展。[7]陕西户县宋西村附近的村庄,村委非常支持舞蹈队,锣鼓队等农村文化组织的建设,给予其设备资金方面的支持,使得这些农村文化组织的队伍越来越大。
4. 人力因素。人力是农村文化组织形成的重要因素。包括组织形成的发起者,直接促发农村文化组织的形成;文化组织的管理者,对于农村文化组织的合法性起到重要影响;农村文化组织的骨干核心力量,是农村文化组织形成的支柱;广泛的组员参与,是农村文化组织形成并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外还有很多外部的人力资源参与到农村文化组织中,毕竟组织就是由人组成的集体,人力是组织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例如何慧丽在兰考的乡建基地,贺雪峰在湖北荆门的乡建基地,都引入了学者、大学生、社会组织帮助等人力的参与和支持。因此,人力也是农村文化组织形成必需因素。人力往往与文化、经济、制度等因素相互交叉,没有严格明晰的界限。它们共同作用,构成农村文化组织建设的影响因素。在被调查的5 个村庄,每一个农村文化组织的发起建设,都与在文娱等方面活跃的积极分子息息相关。户县宋村的曹某某,咸阳史德镇张冉村的刘某某,都是自己有特长,又热心公共活动的积极份子,都主动发起成立了农村文化组织。然而王都村二组曾名震一时的锣鼓队,因为组织者的外出务工、参加者的流失而解散。
5. 时(闲暇时间)空(地理位置)因素。时空因素在这里主要包括:时间上的因素,例如农民的闲暇时间;空间因素,比如村的地理位置,离市区的远近,地势的平坦与否,处于东中西哪个地区等等。时空因素是农村文化组织发展的直接因素。农民闲暇时间充裕,为参加农村文化组织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保证了农村文化组织形成的人力资源。充裕的时间也有利于组员更好的参与农村文化组织的活动,提高农村文化组织活动的质量。核心领导层对农村文化组织充裕的时间投入,更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空间因素对于农村文化组织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在镇驻地的宋西村,王都村,文化组织发展较为繁盛。离市区越近,经济发展状况越好,文化建设进行的也越顺利。[8]目前看来,农村文化组织的发展也显示出东中西部的地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比较活跃,发展势头迅猛,中西部地区比较缓慢,基本上处于初步发展时期。[9]可见,闲暇时间和地理位置都会影响农村文化组织的形成。
农村文化组织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机理和运作机制非常复杂。而且各地各村因其特殊性,情况不一,农村文化组织组建的过程方式也不一。上述所列因素并不尽然,但却是农村文化组织建成中的重要因素。
(二)各因素间的作用过程
农村文化组织建设过程中,有上述因素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每个因素都有很多种可能,存在很多“取值”,这些值之间相互配对,又会产生很多种结果。虽然上述因素纷繁复杂,但并不是每一个农村文化组织的建成都需要上述所有因素的满足。往往是几个关键因素相互作用,农村文化组织就可以生成并发展。
文化因素被认为是促进农村组织的重要方面,同样也是农村文化组织形成的根本性因素。宗族文化记忆较强、传统仪式性公共生活丰富的村庄拥有相对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或相对较强的社区历史记忆,村庄公共生活因传统关联而动员起来并维系人与人之间较为紧密的社会交往。[10]此外经济因素也进入了众多研究农民是否能组织起来的学者的视野。贺雪峰和仝志辉以社区记忆强弱和经济社会分化程度高低二维因素对村庄做了四类理想类型的划分。作者认为在社区记忆强而且经济社会分化程度高的村庄,以及社区记忆较弱但经济社会分化程度高的村庄有较强的社会关联。[11]强的社会关联的村庄更可能出现农村文化组织。可见,经济因素对于农村文化组织的形成也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制度因素在当前小社会,强国家的现实下,也是农村文化组织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可见,文化、经济和制度是农村文化组织形成绕不开的因素,是上述种种农村文化组织形成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因素。然而,这三种因素在不同地区情况不一,存在很多可能。本文力求在复杂的因素关系中,从理论上探讨这三种因素各自在“强、弱”两种取值的组合下,对农村文化组织建成的可能性的影响,并将其划分为八类理想类型。将农村文化组织建成的可能性分为5 个层次,从高到低分别为:5,4,3,2,1。5 代表农村文化组织最有可能建成,1 代表农村文化组织建成的可能性极为低。将经济、文化、制度三因素的发展程度分为“强、弱”两个层次,那么三种因素不同水平下的组合,预测农村文化组织建成的可能性,构成了农村文化组织建成的八种理想类型。(见图1)
图1
经济的“强”是指该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居民收入高;反之则指经济弱。制度的“强”取值是指国家政策、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村“两委”支持度高,扶持力度大;反之为制度的弱取值。文化的“强”取值包括传统文化的积淀厚重而且优秀,农民思想观念开放先进,自身素质较高等;反之则是弱文化。
类型A 取值为5,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不论经济、制度或文化,都处于积极状态,发展十分良好。这样优良的环境,农村文化组织常常应运而生。即便现在还没有组建,也是迟早的事了。类型E 的取值较高,为4,主要是因为国家政策好,政府和村“两委”力推,加上本身村庄的整体文化积淀较厚,文化素养又高,即便是经济发展水平欠缺点,也并不十分影响农村文化组织的建设。这种条件大多促成官民互助型的文化组织。例如在本次调查中陕西咸阳史德镇的很多村,都是这种情况。类型C 和类型G 取值都为3,类型C 有两项变量取值为强,制度上的弱取值,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强文化对农村文化组织建成的贡献。类型G,虽然只有一项“强”取值,预测值也较高,主要是文化的强有力使得经济弱的影响显得并不那么大。共同的传统文化积淀,团结的观念,高素质的农民,促进了农民的联合。这种条件大多培育出自发自立型的文化组织。陕西户县宋村的文化组织多为这种类型。F 取值为2,主要靠国家政策和政府支持,有些地区其他条件都一般的情况下,国家的力推也会催生农村文化组织,但是这种类型的农村文化组织缺乏内生力,如果不积极培育这种内生力,很难持久,更不用说发挥积极作用。官办民入型的文化组织,应重点培育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内生力。类型D 取值较低,为1。这是因为虽然其经济发展较好,但是得不到政府的指导和支持,加上文化积淀不够,农民往往各自为生,呈较散的状态,难以组成集体。类型H 取值为1,经济发展不够好,农民对收入不满足,基层政府和村“两委”不作为,文化被各种杂乱的观念冲击进入混乱重组状态,世风不古,民风不纯。农村文化组织虽然对改善这种状态十分必要且有利,但是各种条件不具备,组建农村文化组织将十分困难。
推动农村文化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组织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变得十分重要而紧迫。我们应通过对影响农村文化组织建设因素,以及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分析,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农村文化组织,充分发挥其有益功能。
三、农村文化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要想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组织的平台、桥梁和纽带、以及助推器的作用,我们应该把握农村文化组织建设的种种因素,仔细分析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推动具有特色的农村文化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政府应重视农村文化组织建设,明确各文化部门的职责,专人专管文化事宜,制定长远文化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将文化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给予农村文化组织建设必要的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和专业人才配备,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组织建设;完善相关的政策,通过举办集体文化活动、比赛等,鼓励支持农村组建文化组织;通过加强专业人才指导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组织的类型;为农村文化组织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
各村重视支持本村文化建设,结合农村文化组织建设的三大主要因素,综合考察本村的优势和不足,整合各项资源,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对于本村的发展有益的文化组织,促进农民相互团结。加强宣传力度,发现鼓励培养带头人,调动村民参与农村文化组织建设的热情。例如陕西的腰鼓、秧歌,充分利用当下时兴的广场舞带动村民参与农村文化组织活动。形成支持文化活动,热爱文化活动,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良好风尚。
社会热心人士和组织也可帮扶农村文化组织建设,学者和高校可以立足基层,多进行实地调查,结合理论思考,给予农村文化组织建设更多指导;社会成功企业家可对农村文化组织进行资助,提供资金和人才支持等,为农村文化组织建设输入优秀人才和后备资源。
此外,农村文化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还需要各方的力量的加入,例如发展农村经济,使得青壮年安居乐居家乡,扩充和提升农村文化组织建设的人力资源等。在理论上的指导下,结合农村文化组织建设的广泛实践,共同组建根植于农村、受农民喜爱欢迎、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农村文化组织,能够有力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
[1][美]W. 理查德·斯科特,杰拉尔德·F·戴维斯. 组织理论——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的视角[M]. 高俊山,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11.
[2]何慧丽. 新乡村建设实验在兰考[J]. 开放时代,2005,(6):25,29.
[3]胡美青. 陕西关中农村社区文化组织建设研究[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4]王玉平. 培育农村文化发展的内生机制思考[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25.
[5]何慧丽. 美国合作社印象(下)[J]. 中国合作经济,2007,(4):58.
[6]张虎彪. 环保NGO 的政治机会空间的营造——以C 市环保协会对政府的行动策略为例[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2013,(12):118.
[7]何慧丽. 农民合作的结构性力量之形成——以胡村合作社为例[J]. 学习与探索,2007,(3):86.
[8]王国敏,赵波. 农民认知差异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J]. 理论视野,2008,(8):59.
[9]徐柳凡,马剑虹. 农村社群文化组织发展研究[J]. 科学社会主义,2007,(5):97.
[10]夏国锋. 村庄公共生活:历史变迁与外力行构——鲁西南夏村的个案考察[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5):36.
[11]贺雪峰,仝志辉. 论村庄社会关联——兼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J]. 中国社会科学,2001,(3):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