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优选苍耳子炒制工艺
2015-01-13宋世伟沈佳瑜王光忠
胡 迪, 安 靖, 李 蒙, 宋世伟, 沈佳瑜, 王光忠*
(1.湖北省中医院药学部,湖北武汉430061;2.武汉市第三医院药学部,湖北武汉430060;3.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优选苍耳子炒制工艺
胡 迪1, 安 靖2, 李 蒙3, 宋世伟3, 沈佳瑜3, 王光忠3*
(1.湖北省中医院药学部,湖北武汉430061;2.武汉市第三医院药学部,湖北武汉430060;3.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目的优选苍耳子的炒制工艺。方法以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变量,采用均匀实验设计,以稀乙醇浸出物、脂肪油含有量、总酚酸、苍术苷和羧基苍术苷的含有量为评价指标。结果苍耳子的最佳炒制工艺为炒制温度260℃,炒制时间9min。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对规范炒苍耳子的炮制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苍耳子;炒制工艺;均匀设计;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sibiricuMPatr.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具有散风除湿,通鼻窍的功能[1]。主要含有倍半萜内酯、贝壳杉烯苷、酚酸、脂肪油等成分。苍耳子生品有毒,过量使用或炮制不当易导致中毒、甚至死亡[2-3]。苍耳子经炮制后,毒性明显降低[4]。有关研究[5-6]表明苍耳子中水溶性苷类成分,包括苍术苷、羧基苍术苷以及其他苷类衍生物等具有一定毒性。而酚酸类成分,包括绿原酸、新绿原酸、咖啡酸和多种咖啡酰奎宁酸类等是苍耳子发挥药效的主要组分,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消炎、镇痛、止咳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现行苍耳子的炮制方法主要为清炒法。但是苍耳子炒制要求仅是外观性状等经验指标,缺乏客观科学的炮制工艺参数。由于直观判断具有主观性以及各地经验或习惯的不同,造成炮制品在质量上有较大差异,从而导致药效及毒性的不同。本实验采用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优化苍耳子炒制工艺,为炒苍耳子科学、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SHIMADZU UV-18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分析天平(瑞士Metiler Toledo公司),HH-4数显恒温水浴锅 (国华电器有限公司),SK7200HP超声波清洗器 (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TDL-60B离心机 (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CEM红外线测温仪DT-8812(广州市宏诚集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DELTA320pH计(上海摩速科学器材有限公司),Dianex-P68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德国戴安公司),四元泵系统,Dianex-UVD170U紫外检测器,Dianex-chemistation色谱工作站。
1.2 试药 苍耳子采自湖北省随县,经湖北中医药大学鉴定教研室张秀桥教授鉴定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sibiricuM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绿原酸对照品 (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53-201002);羧基苍术苷对照品和苍术苷对照品 (自制),经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纯度大于98.0%。乙腈为美国Tedia色谱纯,双蒸水 (自制),其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均匀试验设计 苍耳子炒制工艺考虑的因素主要有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了全面考察不同温度、时间对炒苍耳子炮制工艺的影响,试验中每个因素安排10个水平,见表1。以稀乙醇浸出物、脂肪油含有量、总酚酸、苍术苷和羧基苍术苷的量为评价指标。根据因素和水平,选取均匀设计表U1*0(108),由它的使用表可以查到,当因素S=2时,应选用表U*10(108)的1,6列,其偏差D= 0.112 5。试验的因素、水平安排结果见表1。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优选最佳炮制工艺。
表1 苍耳子炒制工艺的试验方案Tab.1 Test schedule of fried Xanthii F ructus
2.2 炒制方法 以红外温度计测定锅底的温度,当锅底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时,放入100 g净苍耳子药材,不断翻炒,待达到规定的时间后,取出,碾去刺,筛净。放凉后称定质量。
2.3 样品测定
2.3.1 稀乙醇浸出物测定 参照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项下热浸法进行测定,结果见表2。
2.3.2 脂肪油测定 取炒苍耳子粉末 (过三号筛)约2 g,精密称定,置于250 ML圆底烧瓶中,精密加石油醚50 mL(60~90℃),密塞,称定质量,水浴 (70℃)提取4 h,放冷后,取下圆底烧瓶,密塞,再称定质量,用石油醚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5 ML,置已干燥至恒定质量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与105℃干燥1 h,置干燥器中,冷却30 min,迅速称定质量,计算脂肪油含有量。其结果见表2。
2.3.3 总酚酸测定[7]
2.3.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绿原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50%甲醇水溶液制成每1 ML含8μg的溶液,即得。
2.3.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样品粉末0.10 g,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 mL,称定质量,水浴回流加热1 h,放冷后,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 mL置10 mL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2.3.3.3 不同样品中总酚酸的测定 分别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以50%甲醇溶液为参比,于328 nm处测定其吸光度,以绿原酸的量计算各样品中总酚酸的量,结果见表2。
2.3.4 羧基苍术苷和苍术苷的测定[8]
2.3.4.1 色谱条件 Eclipse XDB-C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0.01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pH=6.2),梯度洗脱 (0~12 min,11%~15%A;12~30 min,15%~18%A);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00 nm;柱温25℃;进样量20μL。
2.3.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羧基苍术苷4.32 mg,苍术苷4.24 mg,分别置10 mL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各5 mL,置10 mL量瓶中,摇匀制成每1 ML含羧基苍术苷0.216 mg,苍术苷0.212 mg的混合对照品贮备液。再精密量取混合对照品贮备液5 mL,置10 mL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制成羧基苍术苷的质量浓度为0.108 mg/mL,苍术苷0.106 mg/mL作为对照品溶液。
2.3.4.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炒苍耳子粉末约0.5 g,精密称定,置100 mL锥形瓶中,精密加入蒸馏水20 mL,超声处理30 min,取出,离心,取上清液用微孔滤膜 (0.45μm)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3.4.4 供试品中羧基苍术苷和苍术苷的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 “2.3.4.1”项下色谱条件下进行测定,计算各样品中羧基苍术苷与苍术苷的量,结果见表2。
2.4 数据处理 从表2中可以看出羧基苍术苷和苍术苷在炮制后的变化是有相关性的,即羧基苍术苷的量减少,苍术苷的量就增大,所以在综合评价时没有考虑苍术苷的量,以稀乙醇浸出物、脂肪油含有量、总酚酸、羧基苍术苷的量为指标,按公式X=Xij/Xjmax进行转换处理,式中Xij为样品液i中成分j的含有量,Xjmax为10个样品液成分j的最大值。式X为转换值。根据各指标在工艺选择中的主次,给予不同的加权系数,以标准化值加权后求和,见表2。
表2 不同炒苍耳子样品中各成分含有量及转换值Tab.2 Components content and conversion values of test samples of fried Xanthii Fructus
将表1及表2中的Y1值用SPSS16.0软件采用向后剔出法对各因素水平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拟合,根据回归方程及其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筛选出最优回归方程:
Y1=6.648-0.053×T+0.002×T×t+ 0.000 12×T2-0.032×t2,r=0.977。
式中T为炒制温度、t为炒制时间。
方差分析见表3,F0.05(4,5)=6.29,P<0.05,F检验通过,回归方程有意义。
表3 方差分析Tab.3 Analysis of variance
苍耳子炮制的主要目的是降毒,只考虑其毒性成分羧基苍术苷的变化时,用SPSS 16.0软件采用向后剔出法对各因素水平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拟合,根据回归方程及其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筛选出最优回归方程:
Y2=-1.302+0.021×T-0.000 57×T×t-0.000 047×T2+0.008×t2,r=0.977。
式中T为炒制温度、t为炒制时间。
方差分析见表4,F0.05(4,5)=6.29,P<0.05,F检验通过,回归方程有意义。
表4 方差分析Tab.4 Analysis of variance
为了得到最佳的炮制工艺,其综合评价指标Y1值是越大越好,而毒性指标Y2值是越小越好。两个回归方程显示了Y值大小与各因素的取值均有关,方程中T、T×t、T2、t2的系数符号不同,表明这两个因素与Y值大小的关系比较复杂,从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出T2对Y值的影响最大,即温度升高,Y1值增大,Y2值减小。但温度过高时,有部分饮片出现了炭化现象。由前面所炮制的饮片,可知选择260℃和280℃炮制饮片效果比较好。当T=260℃,t=8.125 min时,Y1max= 3.092 5;而当T=260℃,t=9.3 min时Y2min=0.564 5;当T=280℃,t=8.75 min时,Y1max= 3.666,而当T=280℃,t=9.98 min时,Y2min= 0.367 2;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苍耳子炮制工艺的考察试验,见表5。
2.5 考察试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按照考察工艺条件,按 “2.2”项下的饮片炮制操作过程,炮制苍耳子饮片,再依 “2.3”项下方法测定,将表中5个指标测定的数据按 “2.4”项下方法进行标准化并加权处理,即得综合评价指标Y1值,见表6。
表5 考察试验水平设计Tab.5 Factors and levels
表6 考察试验各指标成分含有量及标准化处理结果Tab.6 Standardized data ofmarker contents
结果表明,第4号和第5号试验的Y1值较大(4.23,4.24),但饮片已部分炭化。当炒制温度为260℃,炒制时间为9 min时,Y1=4.06,Y2= 0.76,结果与回归方程预期的结果比较相近,综合考虑后选择最优的炮制工艺条件为:炒制温度为260℃,炒制时间为9 min。
2.6 验证试验 为进一步验证所得工艺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按上述筛选出的炒苍耳子的最佳炮制工艺进行验证性试验,以炒制温度为260℃,炒制时间为9 min,平行实验3个,结果见表7。
表7 验证试验结果Tab.7 Results of verification
结果表明,验证试验的综合评价指标Y1'值,与优选结果的Y1值基本一致。表明优选确定的炒制工艺稳定。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均匀实验设计,以稀乙醇浸出物、脂肪油含有量、总酚酸量、羧基苍术苷的量等多指标综合评价,优选出炒苍耳子的炮制工艺为炒制温度为260℃,加热9 min,实现了炮制工艺的客观化、数据化、可控化,经验证试验证明该工艺稳定。
苍耳子中要主要毒性成分为羧基苍术苷和苍术苷,其主要的毒性机制是对线粒体膜外氧化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其中羧基苍术苷是苍术苷的10倍[9]。LD50的测定结果也表明羧基苍术苷的毒性明显大于苍术苷的毒性。炒制使羧基苍术苷转化为苍术苷[10],再进一步降低苍术苷的量,可显著降低苍耳子的毒性。因此,工艺优选时,仅选择羧基苍术苷的量作为降毒效果的评价指标。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优选工艺条件的技术参数是均匀设计 (包括正交设计)最常见的手段,与单指标相比,它更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多指标试验中,若不同指标分别数据处理,则会出现用某一指标评价时,A因素为1水平最优,而用另一指标评价时,则A因素为3水平最优,一项指标好了,另一项指标却差了,出现了矛盾。因此,应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多指标综合评价时,各评价指标的数值大小相近,其测定值不必转换,即可将其直接相加计算综合分。如果差异太大,如浸出物一般为百分之几十,而成分含有量一般为百分之一左右,甚至更低,如直接相加,则浸出物对综合分的影响非常大,那么,最佳工艺也就取决于该值的大小。这时应该将数据进行转换,再将转换值再乘以权重系数,这样突出重要指标的重要作用,使处理后的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51.
[2]阚卫军,贺 盟.苍耳子中毒死亡1例[J].法医学杂志,2012,28(1):63-64.
[3]阎芳华.过量服用苍耳子中毒致死一例[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3):212.
[4]金传山,吴德林,张京生.不同炮制方法对苍耳子成分及药效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9(1):54-56.
[5]Obatomi D K,Thanh N T.The toxic mechanisMandmetabolic effects of atractyloside in precision-cut pig kidney and liver slices[J].Arch Toxicol,1998,72(8):524-530.
[6]Daniele C,Dahamna S,Firuzi O,et al.Atractylis gummifera L.poisoning:an ethnopharmacological review[J].J Ethnopharmacol,2005,97:175-181.
[7]盛昌翠,安 靖,聂 磊,等.苍耳子炒制前后总酚酸的含量比较[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4(3):663-665.
[8]安 靖,王耀登,盛昌翠,等.苍耳子炮制前后羧基苍术苷和苍术苷的含量比较[J].药物分析杂志,2013,33(11):1910-1913.
[9]朵 睿,陈 燕,刘玉红,等.苍耳子炒制对羧基苍术苷和苍术苷的影响[J].中成药,2013,35(2):353-355.
[10]Defaye G,Vignais PM,Vignais P V.Pyrolytic conversion of gummiferin into atractyloside.Chemical and biological evidence[J].Febs Lett,1972,25(2):325-326.
OptiMization of stir-frying Xanthii Fructus bymulti-indice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HU Di1, AN Jing2, LIMeng3, SONG Shi-wei3, SHEN Jia-yu3, WANG Guang-zhong3*
(1.Dept.of Pharmacy,Hube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CM,Wuhan 430061,China;2.Dept.of Pharmacy,Wuhan Third Hospital,Wuhan 430060,China;3.School of Pharmacy,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Wuhan 430065,China)
KEY WORDS:Xanthii Fructus;stir-frying;uniforMdesign;multi-indice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283
:A
:1001-1528(2015)05-1060-05
10.3969/j.issn.1001-1528.2015.05.029
2014-06-24
湖北省自然基金项目 (2013CFB065)
胡 迪 (1965—),女,主管药师,从事中药炮制研究。E-mail:495677732@qq.com
*通信作者:王光忠 (1965—),男,教授,从事中药饮片及其制剂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研究。Tel:(027)68890231,E-mail:wgzhong4067@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