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夏易道元圣 中华人文始祖

2015-01-12马宝善

关键词:伏羲易经八卦

马宝善

(华夏国际易道研究院,北京 丰台100161)

华夏易道元圣 中华人文始祖

马宝善

(华夏国际易道研究院,北京 丰台100161)

在距今八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华古圣人伏羲发现宇宙万物一阴一阳之共同规律,并创造出了《易经》符号系统,它既是对物质现象规律的涵盖,也是对生命本质的总括。这个象数逻辑系统不是凭空产生的,在其象数的背后隐存着深刻的义、理、法则和原则,将宇宙哲理系统地隐示给后人,可以认为是一部具有严密象数逻辑的哲学专著,伏羲也不愧为是华夏易道元圣、中华人文始祖。

伏羲;八卦;符号系统;象数逻辑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弥久。

从大量的历史文献论述及文物考古来看,已经完全可以证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追述到新石器时代的伏羲时期,至今有八千年左右。由于伏羲创造了符号哲学,可以认为伏羲为华夏易道元圣、中华人文始祖。

谈到符号就比较遥远了,现行本《周易》用文字写成的卦爻辞,那是历史发展到后来的事了!在汉文字产生之前,甲骨文还有一个很长的形成过程,甲骨文之前,还有各种各样符号文字形成与演变过程,汉文字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可见符号在文字产生之前早已形成了。新石器时代,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原始时代的先民们只能靠图形符号交流,来表达他们的思想。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哲学专著《易经》,就是这个符号系统。

一、符号创生——伏羲智慧

宇宙万物阴阳两属性的发现,是伏羲氏的伟大智慧。

伏羲氏是中国远古时期传说中的人文始祖和部落酋长。出生于甘肃天水,建都于陈(今河南淮阳)。据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李学勤教授研究认为,“伏羲氏可以视为我国原始先民的代表”。(见马宝善著《易道宇宙观》序,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年7月)孔子研易而述的《周易·系辞》载:“古者包牺氏(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认为八卦乃伏羲氏所创。历史上传说伏羲还曾造书契,教民捕鱼、畜牧,以充庖厨;始创婚嫁,正姓氏,使人类由血缘家族向氏族社会过渡等。

易学史认为,伏羲所创先天八卦,将天地万物分为乾天、兑泽、离火、震雷、巽风、坎水、艮山、坤地八类现象。一阴一阳为卦的基本元素,八卦每卦三爻,代表天、地、人三才;前四卦左旋,后四卦右行,代表一阴一阳(一正一反),遂成先天八卦图,从而八八相重,每卦六爻,代表天有阴阳,地有柔刚,人有仁义,故六,成为64卦384爻符号系统。伏羲乃《易经》始祖,天下无与伦比,故可称为华夏易道元圣。

这个符号系统是自有人类以来,最早揭示天、地、人三才之道,且具有严密象数逻辑的符号体系,并可用象数法式表述,至今已有八千年的历史,以至在夏代形成《连山易》,商代演化成《归藏易》,周代定型为《周易》。无论后人如何演变,都以伏羲符号系统为主体。

基本原素:一阴一阳符号(如下图)

首先是伏羲“仰观俯察”从而形成阴阳观念,进而转化为一阴一阳符号。

男女结合,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子孙不断;阴爻与阳爻相结合亦有同样的效果。于是,一阴一阳组合而成的八卦,代表了宇宙天地八类现象:乾天、兑泽、离火、震雷、巽风、坎水、艮山、坤地(如下图)。

伏羲先天卦

八卦以两两相重的方式形成64卦,代表万事万物发生、发展的64种变化(如下图)。

伏羲64卦

64卦,每卦6爻,共计384爻,显示万事万物发展变化之各种状态。6爻卦,初二爻代表地,三四爻代表人,五上爻代表天,即天、地、人三才。

原始社会无文字,先民们就是以图、符号表达他们的思想。

后经历代圣贤们的解读,尤其是文王、周公、老子、孔子的阐释,使伏羲《易经》哲理光照天下。《易经》的哲学思想,原本就隐存于64卦384爻符号系统之中。

二、穷究天理——文王思维

文王是《周易》卦爻辞及后天八卦之作者。

中国商朝时周部落领袖,姓姬,名昌;周武王之父,武王有天下,追尊为文王。文王生前因关心其国民众疾苦,重视家牧发展,益行善政,国势强盛;商纣王恐其谋反,将其囚禁。在囚期间,演《易》而穷究天下之理,推演出后天卦,并着手在《连山易》和《归藏易》基础上整理出卦辞和爻辞(含周公之作),为易学的研究和开发做出了卓越贡献。

根据伏羲符号形成的夏代《连山易》与商代《归藏易》,由于历史久远,已失传。传承至今的《易经》是经文王整理加注而成,被后人称之谓《周易》。据史书论述,夏代《连山易》,其64卦序列是以艮卦()为首,商代《归藏易》,其64卦序列是以坤卦()为首。

没有伏羲创造的64卦384爻符号系统,也就不会产生《连山易》,也不可能有《归藏易》,更不会有《周易》。下图:

6 4卦圆图

初九爻:潜龙勿用;

九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爻: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爻:亢龙,有悔。

文王还将伏羲先天八卦转化成后天八卦 (见后天卦图);将先天原则转化为后天法则。

文王后天八卦,将伏羲卦先天原则转化为后天法则,说明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男为父,坤女为母,乾坤生六子,而形成适合人类的善生态结构。这是易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显示天道、地道与人道,状态不同,殊途同归。

文王后天卦

三、有生于无——老子逻辑

老子最早提出宇宙本体道的存在。

老子,中国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说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老聃。楚国苦邑(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传说孔子曾向其问道。后因见周朝衰微,遂隐居,并出关西行,著留《道德经》一部。

老子阴阳易理论述深刻极至;主张守静、贵柔、尊阴。

他将伏羲《易》符号系统中隐存的阴阳观念及其规律,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致运用到了天地自然、思想政治、经济管理、军事、人生等各个领域。他的哲学思想与伏羲易道相呼应、相互补、相印证。

可以认为,老子关于道与德的思想,是从伏羲《易》符号系统中抽取、归纳、总结而来。道为大自然规律,即天、地、人三才之道;德是人之尊道而行之规律。

虽然说《道德经》从头到尾对《易》一字未提,但他的哲学思想、道的理念与伏羲《易》符号系统所折射的哲理与道的观念是一脉相承的。故司马迁认为:“一部老子道德经乃易经之注文”(《史记》);宋代著名易学家邵雍说:“老子五千余言大抵皆明物理。老子知《易》之体者也”(《皇极经世》)。

老子提出著名的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观,认为道是宇宙本原;

老子对先天与后天,论述深刻,超凡脱俗。他认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是人类最早的宇宙起源说;

老子提出天、地、人三才关联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对后学影响甚大。

对于自然之道及人之德行的论述,老子将伏羲《易》提升到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理论层面,说明伏羲《易》符号系统之哲学思想,是超阶级、超政党、超民族、超国家,以至超无机界与有机界的理论体系。

老子对伏羲《易》符号系统的哲学解读,做出了重大贡献。

历史上有不少学者,认为老子的《道德经》与《易》理毫无关系。

作为一名智者,一位思想家、哲学家,尤其是道学理论家,在他担任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职务期间,他不可能不关注当时已经在朝野盛行的《周易》。他在《道德经》里没有提到《易》,并不等于不研究、不应用、不发挥《易》的思想理论。应当说,老子对《易》的哲学思想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孔子多次向老子问道,也对孔子产生了重要影响。

老子所称之道,有两种性质:一是宇宙本体存在之道;二是万事万物发展变化之道。

老子崇尚先天之道。

那种认为老子守静、贵柔、尊阴的思想是“消极”“愚民”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

四、三才之道——孔子方向

说到孔子,则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提到《论语》便联想到孔子。由于《论语》的人文哲理,中国历代统治者把孔子推上了“至圣先师”的顶峰。但是,熟悉孔子研究《易经》,提出“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人不是太多。因为《论语》里没有这些深层次的哲学思想。虽然说历史上曾经流传“半部论语治天下”,但《论语》全部内容关注的毕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了做人处事,大力提倡“仁、义、礼、智、信”,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目的。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论语》里没有如何认识和处理人类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没有把人类放到大自然里去分析和考察。不像《道德经》那样,把人类放到大自然中去“熏陶”,去“冶炼”。因为我们人类的全部行为,都应当是以大自然的原则、法则为“蓝本”,才可顺理成章。说到底,《论语》是一部“德”经,而不是“道”经。然而,德是道的体现,没有道就没有德。

孔子,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作为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孔子晚年对《周易》有很深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他的易学研究,直指伏羲符号系统。他多次向老子问道,所以他更加强调的是《易经》蕴涵的义理,提出“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人三才之道”之说,将伏羲符号系统之《易》由占卜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并提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宇宙演化系统学说,为后人研易开创了广阔的前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他的弟子们整理而成的《十翼》,体现了这一思想。

通过《十翼》的论证和解读,可以认为:

《易经》,“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它始创于人类远古新石器时代,距今约有八千年之久,历史最早,无与伦比;

一阴一阳之道,抽象宇宙天地万物之共性,立论之点最高,无与伦比;

一阴一阳之道,概括宇宙天、地、人三才,“易与天地准”,涵盖范围最广,无与伦比;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其思想性最深,无与伦比;

两仪、四象、八卦,进而64卦384爻,并可以象数法式表述,表达形式最简,无与伦比;

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象数推理,义蕴严谨,逻辑性最强,无与伦比。

五、妙道无穷——天下第一

太极图形式极简,内涵极丰!她有几千年的踪影,却不知何时何人所创。但她的象义及隐存其中的“玄妙”与伏羲《易》一阴一阳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这是一幅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图。她的神秘性,远远不仅是到目前为止人们所对她的悟测和预估。越是真理性的结构,就越是极其简洁;越是真理性的简洁,就越是极其神秘而复杂;越是神秘复杂,涵义也就极其深奥、丰富、多元,并且隐存着严密的象数逻辑。

太极图

我在2014年6月出版的《易道宇宙观——中华古老的象数逻辑》一书,就是以这幅图的结构及其内涵为元点而展开的,这是宇宙模式;天道原生逻辑,是全部“易道”的出发点和归宿。太极图是《易道宇宙观——中华古老的象数逻辑》体系中,揭示宇宙先天本然原则和自然法则的主要标志,是“众妙之门”(老子语)。

伏羲创造的阴阳符号系统,经历代圣人尤其是文王、老子、孔子的解读,为人类认知和了解宇宙大自然,打开了思辨的大门。这个符号系统不仅可以用语言文字加以表述,而且还可以用图形加以展示,更重要的是可以用象数法式予以演示;这是人类自古以来,任何一种理论所无法企及的。

太极图,既是伏羲阴阳观念的图式体现,又是象数法式的数理根源,同时也是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逻辑原理。她既给人以物质的力量,又显示出智慧的无限!

太极图,简洁而丰润的神态,蕴涵着深奥而多元的哲理!其原理与伏羲《易》原理相佐证。顺理一提,揭示地道顺生态的河图以及揭示人道善生态的洛书,其一阴一阳之道的基本原理,亦与伏羲《易》原理同道。

六、立体精准——全生逻辑

全生,是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立体生成结构。

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故无极生太极;孔子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伏羲以一阴一阳为基,进而以八卦为本,以64卦、384爻为体,是构成贯通天、地、人三才,高度抽象,极其精准的一个具有严密象数逻辑结构的系统。分式如下:

请看下列64卦全生图:(生成关系由下而上)

这个象数结构全生系统,它无论以“天、地、人三才”为元点,还是以“宇宙本体”为元点,或以“太极图”为元点,都可用象数法式表述并可得出同样的逻辑结果64卦384爻。

这是人类自古以来,任何一种理论都无法与其比拟的。

第一,以天、地、人三才为元点,象数法式是:

26×6=64×6=384

释:2:后天两仪,一阴一阳也;6次方:天道、地道、人道,三才而两之,故六,三才之道也;6:64卦每卦六爻也。

第二,以宇宙本体为元点,象数法式是:

25×2×6=64×6=384

释:2:先天两仪,一阴一阳也;5次方:宇宙本体5,即精、炁、神、道、阴阳也;2:后天一阴一阳,两仪也;6:三才而两之,六画而成卦也。

第三,以太极图为元点,象数法式是:

2×3×(6×9+5×2)=2×3×64=6×64=384

释:2×3:太极中心生数中1、3、5三阳,2、4两阴,三天两地也;6×9:老阴6与老阳9;5×2:正极5与负极2。

在遥远的原始时代,无文字,先民们是以日常熟悉的物象、天象和数字作为平常生活活动的表达工具,用以表达复杂事物及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于是就产生了各种符号和图形。阴阳爻符号、太极图、河图、洛书等就是这种对大自然认知的结晶。

伏羲阴阳爻符号系统,是对天、地、人三才规律的认识;它既是物质的,也是生命的。单纯以物质关系是解释不了生命系统的。

对于64卦384爻符号系统,有不少学者认为,伏羲创造了八卦,周文王演为64卦。

我们认为,文王将伏羲先天卦演化为后天卦,并整理加注64卦卦辞,周公加注爻辞,是确实的。但将八卦相重为64卦者应当是伏羲。古籍《周礼·春官·太卜》载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说明古易之《连山》、《归藏》已经是64卦了。

太卜是王室中专门从事占卜(预测)的官员,专为皇宫内外包括国家大事小事占卜,他们所掌握的三易,除了夏代的《连山易》,商代的《归藏易》及周代的《周易》外,还有什么《易》能够与当时的《周易》齐名呢!更重要的是“其别皆六十有四”,与《周易》身价并举的《连山》、《归藏》也是“六十有四”即64卦。可见,周文王在演易之当时,历史上传下来的《易》已经是64卦了,实属伏羲所创无疑。

从前面的论述可知,伏羲创造的八经卦与相重而产生的64卦384爻符号系统,全部可以用象数法式来表示,是一部具有严密象数结构的逻辑体系。它既是物质现象规律的涵盖,也是对生命本质的总括。

七、伏羲象数——逻辑严密

伏羲《易》符号,一阴爻,一阳爻,三爻八经卦,六爻64别卦,共计384爻系统,是人类有史以来较早的可称之为象数逻辑的符号系统。数字的演化,象征着宇宙运行、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可以由数字的对应原则来展示出宇宙万物运行的法则。合,则揭示其演化过程;分,则表示其分类识别系统。

物生必有象,有象必有数,有数必有义,有义必有理。万物都在数中产生和发展;数生则长,数减则衰,数旺则兴,数尽则亡。数,在大自然中的兴盛衰变,人力是无法左右的。它是如此的必然,又如此的精确,因而也是如此的冷酷和如此的无情。它既不仁也不义,然而它确实很诚实,很讲信誉。

数字所具有的这种功能,不仅能变通有形天地宇宙,也能感应沟通幽隐的神灵境界;它不仅是符号的象征,也具有特殊的蕴义,是人类共有的具象。故《系辞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对于伏羲《易》之卦爻象及其数字的排列组合的分析,可以得出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因为卦爻象是宇宙万物普遍存在的阴阳关系,而数字的排列组合是对宇宙天地万物在量上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故“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著名天文学家伽利略曾经说过:“哲学是写在宇宙的书本上,但是要读懂它,唯有经由数字的语言。”哲学家笛卡尔认为:“只有像数学那样清楚明确的概念,才是最可靠的知识。”另一位哲学家洛克亦认为:“只有按数字的方式证明出来的才是确实的。”

对于伏羲《易经》符号系统的研究,尤其挖掘其内在隐存的哲学思想,必须使用数学模型的逻辑处理方法,特别是建立“易道”逻辑体系。道有数理逻辑,一切事物都有数的定量控制,天由道而生,地由道而成,人由道而能,天、地、人三才都在道的数理逻辑之中发生与发展。

伏羲《易经》以一阴一阳为基,以八卦为本,以64卦、384爻为体,是贯通天、地、人三才,具有严密象数逻辑的体系。它是从宇宙最高原则出发,从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推演出万事万物生存与发展之规律的科学。唯有立体才可产生原则,根据原则而产生的是法则,根据法则而制订出来的是规则。无论原则、法则、还是规则,都是来源于自然规律——道,植根于宇宙本体。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断言:“数统治着宇宙”;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新的思想家……把数字和哲学看作是相同的。”近代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断言:“数学是上帝描述自然的符号”。

对于伏羲所创之64卦384爻符号系统,如果没有古代先贤们的解读,让当代人直面这个符号系统,那简直就是面对一本“天书”。

幸好,一代一代的学者们苦心钻研,尤其是文王、周公,以及老子、孔子等先圣们为解读这个符号系统付出了精力和心血,做出了卓越贡献。于是形成了卦辞、爻辞、《道德经》与《十翼》等著作。

按照中华传统文化,《易经》的哲学理论就是“易道”。

道,即原则、法则和规律。

日月为易,一阴一阳之谓道;以阴阳之道顺乎天地自然之心,谓之“易道”;

《易道》即天、地、人三才之道。

象,即形象、现象、表象,物生必有象,有象必有数。

象数,是一切事物的标记,是《易》的组成要素,为《易》所固有。

逻辑,指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没有逻辑,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组成有机结构,更不可能形成系统。

在距今八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华古圣人伏羲发现宇宙万物一阴一阳之共同规律,并创造出了《易经》符号系统,可以认为是一部具有严密象数逻辑的哲学专著。

《易经》为什么历经千古而不衰?主要原因是因为它揭示了宇宙的根本,抓住了生命世界的本质。这其间,象数逻辑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天地万事万物都是依据一定的原则、法则演化而来。

《易》——伏羲氏的符号系统,它既是对物质现象规律的涵盖,也是对生命本质的总括。这个象数逻辑系统不是凭空产生的,在其象数的背后隐存着深刻的义、理、法则和原则,将宇宙哲理系统地隐示给后人。数,是引导我们进入这个“迷宫”的路标。

《易经》告诉了我们什么?难道仅仅是几句卦爻辞吗?不!绝对不是!如果作《易》的古圣人,不能从“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穷尽到大千世界的终了,推理不出一个严整的头绪,其不成杂乱无章的堆积物吗?

实际上《易经》的简洁明快,穷极广大而推其源,尽其精微而摄其要,已经把宇宙生存与发展的原则法则揭示了出来,其手段还是通过象数的功能实现的。

数是宇宙本质现象在度上的规定,它是数字的科学,也是哲学的学问。西方人只把它当作计算的工具,而中国人自古以来,除了用作计算外,还赋予其阴阳之性,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还具有特定的象、特定的义。通过象数的分析,可以知道事物的发展趋势。

道,原本就隐存于自然状态之中。逻辑,原本就隐存于事物的发展之中。

经过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而产生的伏羲《易》,具有严密的象数逻辑。

责任编辑:罗清恋

The Holy Ancestor and Beginner of Chinese Nation

MA Baoshan
(China International Yi-ology Institute,Fengtai Beijing 100161,China)

At the Neolithic Age which is about 8000 years ago,Fuxi,the holyman of Chinese nation,discovered the regulation of Yin and Yang in universe,and created the symbol system of Yijing,including the law ofmatter phenomena and also the conclusion of nature of life.The images and numbers system is not created by random thinking,and behind it there hides profound meaning,regulation,land and principle.The universal philosophy was systematically implied to the future generations,which can be seen as the strict logical philosophymonograph.Fuxi is the holy ancestor and beginner of Chinese nation.

Fuxi;Bagua;symbol system;logic of images and numbers

K21

:A

:1673-8004(2015)01-0014-07

2014-12-13

马宝善(1941— ),男,山西太原古交人,高级编辑,现为华夏国际易道研究院院长。

猜你喜欢

伏羲易经八卦
谈伏羲文化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意义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伏羲创八卦
《易经·序卦》探微
伏羲画卦
王冬龄作品
简析《易经》文化与太极拳
《易经》不是用来算命的
世相八卦
世相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