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盘上的物体所受静摩擦力分析
2015-01-12魏胜利
魏胜利
摘 要:本文在惯性系中利用几何微元法的同时,建立了以转动圆盘为参照的非惯性系,引入惯性离心力,对水平转动圆盘上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了“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这一表述中“相对”二字的深刻含义,即“相对”为与和它接触的物体之间的相对,而非相对于地面或其他。
关键词:静摩擦力;转动圆盘;惯性系;非惯性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8(S)-0034-2
引 言
摩擦力一直是中学物理的重要概念,尤其是静摩擦力的方向的判定,更是力学教学中的难点。正确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必须深刻理解“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这一科学表述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讲授静摩擦力方向时,常采用假设法,即先假设接触面光滑,然后再判断物体在主动力作用下可能发生的相对运动方向,则静摩擦力便与该方向相反。然而,在一些具体事例中,若对“相对”二字的理解不够深刻,往往会对摩擦力方向的正确判定带来困难。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分析向心力时,常常会遇到如下“经典模型”:
结 论
通过上述对水平转盘上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的分析判定,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的侧面认识到静摩擦力的复杂性。其中,“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表述中“相对”二字更是包含了丰富的物理含义。几何微元法的详尽阐述说明了“物体的运动趋势”是“相对”与之接触的那个物体而言的,而非地面或其他。同时,还建立了以转盘为参照的非惯性系,引入惯性离心力,从动力学角度出发,分析了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圆盘转动模型中,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大小为mrω2,方向沿半径指向圆心。如此,从学生的疑惑入手,层层展开,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静摩擦力和微元思想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习物理的情感态度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异平.转盘上物体十个问与答[J].物理教学,2009,(2):31.
[2]大学物理学(一)力学(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张红.在匀速水平转动着的光滑圆盘上的物体究竟怎样的运动[J].物理教师,1999,(12):20.
(栏目编辑 李富强)
摘 要:本文在惯性系中利用几何微元法的同时,建立了以转动圆盘为参照的非惯性系,引入惯性离心力,对水平转动圆盘上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了“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这一表述中“相对”二字的深刻含义,即“相对”为与和它接触的物体之间的相对,而非相对于地面或其他。
关键词:静摩擦力;转动圆盘;惯性系;非惯性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8(S)-0034-2
引 言
摩擦力一直是中学物理的重要概念,尤其是静摩擦力的方向的判定,更是力学教学中的难点。正确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必须深刻理解“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这一科学表述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讲授静摩擦力方向时,常采用假设法,即先假设接触面光滑,然后再判断物体在主动力作用下可能发生的相对运动方向,则静摩擦力便与该方向相反。然而,在一些具体事例中,若对“相对”二字的理解不够深刻,往往会对摩擦力方向的正确判定带来困难。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分析向心力时,常常会遇到如下“经典模型”:
结 论
通过上述对水平转盘上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的分析判定,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的侧面认识到静摩擦力的复杂性。其中,“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表述中“相对”二字更是包含了丰富的物理含义。几何微元法的详尽阐述说明了“物体的运动趋势”是“相对”与之接触的那个物体而言的,而非地面或其他。同时,还建立了以转盘为参照的非惯性系,引入惯性离心力,从动力学角度出发,分析了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圆盘转动模型中,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大小为mrω2,方向沿半径指向圆心。如此,从学生的疑惑入手,层层展开,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静摩擦力和微元思想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习物理的情感态度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异平.转盘上物体十个问与答[J].物理教学,2009,(2):31.
[2]大学物理学(一)力学(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张红.在匀速水平转动着的光滑圆盘上的物体究竟怎样的运动[J].物理教师,1999,(12):20.
(栏目编辑 李富强)
摘 要:本文在惯性系中利用几何微元法的同时,建立了以转动圆盘为参照的非惯性系,引入惯性离心力,对水平转动圆盘上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了“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这一表述中“相对”二字的深刻含义,即“相对”为与和它接触的物体之间的相对,而非相对于地面或其他。
关键词:静摩擦力;转动圆盘;惯性系;非惯性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8(S)-0034-2
引 言
摩擦力一直是中学物理的重要概念,尤其是静摩擦力的方向的判定,更是力学教学中的难点。正确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必须深刻理解“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这一科学表述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讲授静摩擦力方向时,常采用假设法,即先假设接触面光滑,然后再判断物体在主动力作用下可能发生的相对运动方向,则静摩擦力便与该方向相反。然而,在一些具体事例中,若对“相对”二字的理解不够深刻,往往会对摩擦力方向的正确判定带来困难。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分析向心力时,常常会遇到如下“经典模型”:
结 论
通过上述对水平转盘上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的分析判定,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的侧面认识到静摩擦力的复杂性。其中,“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表述中“相对”二字更是包含了丰富的物理含义。几何微元法的详尽阐述说明了“物体的运动趋势”是“相对”与之接触的那个物体而言的,而非地面或其他。同时,还建立了以转盘为参照的非惯性系,引入惯性离心力,从动力学角度出发,分析了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圆盘转动模型中,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大小为mrω2,方向沿半径指向圆心。如此,从学生的疑惑入手,层层展开,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静摩擦力和微元思想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习物理的情感态度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异平.转盘上物体十个问与答[J].物理教学,2009,(2):31.
[2]大学物理学(一)力学(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张红.在匀速水平转动着的光滑圆盘上的物体究竟怎样的运动[J].物理教师,1999,(12):20.
(栏目编辑 李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