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环六式”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构建

2015-01-11杨晓英冉崇礼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参训工作坊研修

杨晓英 冉崇礼

(重庆市万州区教师进修学校,重庆 万州 404000)

教育管理与评价

“六环六式”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构建

杨晓英 冉崇礼

(重庆市万州区教师进修学校,重庆 万州 404000)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以现代科学方法论、系统理论、成人教育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聚焦问题—需求式、理论研修—案例式、实践摸索—课题式、考察借鉴—拓展式、诊断反思—作坊式、提炼展示—论坛式”的“六环六式”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并运用到“万州区中青年校长高级研修”培训中,在实践中进行验证、修改、完善,有效地促进了本区域中小学校长的专业成长。

六环六式;校长培训;培训模式

新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明确要求: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00学时,提高培训时间每5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因此,校长培训时间一般都在一个月及以上。目前,单一的培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校长培训和专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解决工学矛盾,更多的校长培训采用了分阶段的形式进行。为此,本文作者团队构建了“六环六式”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并开展了深入研究和实践。

一、“六环六式”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构成要素

1.参训校长:培训模式中的学习者、合作者、体验者和自我诊断者

首先,培训内容选择和培训方式策划立足于参训校长的问题与需求,参训校长和培训教师、培训机构之间是学习与合作的关系;其次,让校长在熟悉的工作场所去体验,更容易激发校长对情境产生“共鸣”;最后,参训校长作为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成人,对学习的自我诊断是可以操作的。

2.培训教师:培训模式中的引导者

杜威曾说:“教师是一个引导者,他撑着船,学生们用力把船划向前。”[1]在“六环六式”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中,培训者要扮好引导者的角色,必须成为培训中的研究者、反思者、实践者和终身学习者。

3.六环六式:培训模式的中介

在教育过程中,中介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环节,它可以是某种教学必要的设备等物质中介,也可以是诸如书籍等教育内容方面的意识中介。在本培训模式中,“六环六式”就是参训校长和培训教师之间的中介与桥梁,既是培训方式的体现,又是培训内容的表达。

二、“六环六式”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六大环节

1.聚焦问题—需求式

即采用问卷调查或访谈的方式,了解校长的培训需求和专业发展现状,通过聚焦当前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培养校长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校长培训的第一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1) “聚焦问题—需求式”的实施过程。第一,提出问题(问卷调查梳理问题,主讲教师提出问题,立足当前拟定问题);第二,聚焦问题(综合分析筛选校长面临的诸多问题中的本质问题,聚焦帮助校长素质提升和促进学校发展的真问题);第三,解决问题(围绕核心的、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模块化、系列化的培训课程设计,由培训专家开设系列讲座和组织研讨活动)(具体操作流程见图1)。

图1 “聚焦问题—需求式”操作流程

(2) “聚焦问题—需求式”在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首先,聚焦问题要注意辨析学校管理需要与校长培训需求的差异,问题要有针对性。其次,专题讲座既要有问题产生的缘由,更要有解决问题的实践性策略,只有这样,“专题”才会引起参训校长的关注,培训的实效性才会增强。

2.理论研修—案例式

即由专家、学者等组成的团队对参训校长进行集中授课,提升理论水平;同时,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点评、探讨,最后转化为可借鉴、可操作的知识与技能。

图2 “理论研修—案例式”操作流程

(1)“理论研修—案例式”操作范式。首先,“读、研、引、思”操作范式。读:细读案例。专家或主讲教师提供案例、素材,参训校长认真研读,认真分析案例背后所隐含的教育问题或教育价值,整理出“读”后的意见和建议,为“研”做好前提准备。研:研讨交流。细读案例后,参训校长发表自己的见解、收获及感悟,探讨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发挥参训学员的潜能,通过双向互动的形式达到培训目的。引:专业引领。专家或主讲教师根据校长们在“读”“研”中思维碰撞而生成出来的新问题,进行理论引领和专业指导,以达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培训目的。思:启发反思。专家或主讲教师督促参训校长对自己培训中的参与状态进行客观反思,并对培训学习过程中带来的体验、启发及时梳理、深入思考,以达到提高认识、提升能力的目的。通过“读研引思”的案例分析培训模式,校长学员们学会了通过案例呈现的方式去抓取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梳理从而找到解决的策略。其次,“五个一”操作范式。“五个一”指:选择一个基地、确定一个专题、制订一个方案、进行一次操作、解决一个问题。[2]选择一个基地:在参训校长的学校中,选择一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作为实践基地。确定一个专题:围绕选定的学校,从学校干部队伍的打造、教师队伍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等内容中,选择其中一个内容作为专题进行剖析。制订一个方案:根据选定专题,结合基地学校实际,制订专题实施方案。进行一次操作:针对专题内容,开展现场观摩及案例研讨交流活动。解决一个问题:整合案例,融会贯通,聚焦自己学校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策略。“五个一”的案例分析式,培训阵地转移到实践基地学校,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案例、实实在在的问题解决,为参训校长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操作流程见图2)。

(2)“理论研修—案例式”在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一,案例要优化(一是案例要新颖,与时代同步;二是案例要生动,能引人注目;三是案例要切合学校实际,才能让参训者产生思维的火花);第二,素材要多元化(丰富的书籍、音像资料、网络资源以及充分的时间供参训校长收集、整理和思考,是进行理论研修和案例式分析的必要条件);第三,主讲教师要专业化(要能临场应变、机智灵活,对案例分析要及时总结和提升)。

3.实践摸索—课题式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参训校长带着课题返岗实践,在“做”中反思、研究、改进、提高并物化成果。[3]

(1) “实践摸索—课题式”的操作程序。第一,确立课题目标。课题目标的确立由培训机构根据培训目标而定。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校长在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教育均衡发展、特色学校创建、绩效工资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学校安全与稳定策略探究等。课题目标一旦确立,将贯穿于实践摸索—课题式的始终,校长无论选择哪个课题,都要有助于课题目标的实现。第二,成立课题小组。将参培校长按照类别或年龄分组,每4~6人组成一个课题小组,3个课题小组构成一个大组。小组定期进行课题研究,大组定期接受专家指导。第三,选择微课题。小组选择微课题要注意:一是与课题目标一致;二是选择焦点课题,让成员产生思维的碰撞;三是选择挑战性强的课题,激发每个人的潜能,提高实用价值。第四,制订课题计划。课题计划应包括课题缘由、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的主要思路等。第五,开展课题研讨。各课题小组根据课题计划,结合学校管理实践开展每周一次的课题研讨活动。研讨是课题式培训的中心环节,保证讨论言之有物是成功的关键。第六,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结题(操作流程见图3)。

图3 “实践摸索—课题式”操作流程

(2) “实践摸索—课题式”在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一,关注小组合作。预防校长“我行我素”的工作习惯和“长官”意识,有意设置“参与度”评价指标,鼓励校长讨论和分享的积极性,提高合作意识。第二,遵守操作原则。在正常工作岗位中进行边实践边研修,要参考各环节要求,时刻把握进程,正确对待专家意见,以免因操作过程的失误导致培训低效。

4.考察借鉴—拓展式

即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带着问题参观考察同行的管理实践,借鉴他人的经验,促进自身认知和能力的拓展。

图4 “考察借鉴—拓展式”操作流程

(1)“考察借鉴—拓展式”的操作流程。第一,收集信息。多方收集参训校长的学习需求、专家课程需求和政策层面对校长的要求。第二,制订方案。结合三方面的要求,确定参观考察学校及研讨主题,通常涉及区内、市内及市外三个层面的特色学校。第三,考察观摩。组织参训校长到特色学校进行实地观摩学习,通常包括参观环境、经验交流和分散学习。第四,反思总结。针对考察所看、所想、所感、所悟开展分享活动,学习优秀,摒弃不足(操作流程见图4)。

(2)“考察借鉴—拓展式”在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一,考察学校的选择要均衡全面,层次兼顾,有助于拓展校长的视角,全方位了解各区域、各阶段学校的发展状况;第二,考察针对性要强,通常一所考察学校一个研修主题;第三,要及时交流分享考察心得,引发校长结合本校工作实际情况去思考和总结,解决“看看激动、想想冲动、回去不动”的培训“病”态。

5.诊断反思—作坊式

即组建校长培训“工作坊”,开展分层、分类、分组研修,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自我诊断、反思、验证,对自身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不断提高。

图5 “诊断反思—作坊式”操作流程

(1) “诊断反思—作坊式”实施过程。第一,教育诊断。培训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便成为培训的前提,诊断是发现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第二,建立“校长工作坊”。“校长工作坊”由“1+X”组成,“1”为导师,“X”为5~8名学员,以形成校长研修学习共同体,探索建立骨干校长常态化互助学习模式。第三,制订“校长工作坊”方案。以学校管理为指向,通过“种子”校长引领一定数量的区域骨干校长进行工作坊研修,将集中面授与分散研修相整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相融合,工作坊主持人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通过互动、共享、吸纳、自律、超越等,不断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工作坊成员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第四,“校长工作坊”研修。研修的内容要基于学校和自身实际进行针对性研究,采用问题研究、案例课例研究等方法,针对课程设计、师生成长课例、课堂改革、制度文化、家校合育、教师发展等,加强对所在学校的诊断和剖析,分享研究成果,并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行为。研修的形式主要采取导师学校跟师学习、成员学校交流互帮、自主选择进行访学等。“校长工作坊研修”一般时长在半年左右。第五,总结交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亮点,提炼成果,为今后培训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实践依据。第六,实效考核。工作坊培训的根本意义在于“以学促变”,因此,要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考核内容、形式多样化,注重个性化发展考核指标(操作流程见图5)。

(2)“诊断反思—作坊式”在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一,要准确把握区域教育的宏观发展。将工作坊培训放在区域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为学校的发展准确定位,使培训工作不仅走出学科逻辑,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且走上以发展策划带动解决当前问题的战略性办学思想。第二,“校长工作坊”分组要恰当。在诊断基础上对校长进行“分组”,即把学校发展中遇到相近问题或类似问题的学校校长编到一个工作坊,然后再根据工作坊成员的具体情况择选导师,这样才能体现个性化培训。第三,实效考核到位。考核是质变的说明和今后努力方向的提示。

6.提炼展示—论坛式

即分享学员在培训期间所取得的成果,提供论坛平台,给校长总结、反思、交流、争鸣和实践的机会。[4]

(1)“提炼展示—论坛式”操作流程(见图6)。

图6 “提炼展示—论坛式”操作流程

(2)“提炼展示—论坛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一,选好主题。论坛主题既要能引发参训校长的共鸣,都能有话可谈,又要存有争议,这样才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第二,准确定位。主持人的角色应该定位为参训校长间交流沟通的连接器、思维碰撞的助推器、百家争鸣的加速器。第三,形式多样。以多种形式激发校长积极参与,主动发言。[5]

三、“六环六式”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实施效果

“聚焦问题—需求式、理论研修—案例式、实践摸索—课题式、考察借鉴—拓展式、诊断反思—作坊式、提炼展示—论坛式”是 “六环六式”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基本构成单元,而这六大单元的优化组合及实施过程,就是“六环六式”培训模式生长、发展、形成的过程(培训模式见图7)。

课题实施开展以来,我们分别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对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

1.反应层面的评估效果

为了调查反应层面的评估效果,在培训结束后通过“‘六环六式’培训模式校长反映情况调查”对50名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整个培训过程的收获与反馈如下:校长对培训的总体感受非常好,大部分校长认为收获特别大,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很有帮助,对培训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和鼓励(具体情况如图8所示)。

图7 “六环六式”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

2.学习层面的评估效果

[案例]一位校长培训后的反思: 培训即将结束,本次培训给我的冲击和意义是巨大和长远的。任何的盲从都有悖于知识分子的天性,同时,任何的排斥也只会使我们裹足不前;一时冲动难免成为莽汉,兼纳并蓄才可持续发展。我们很需要深思、消化和吸收。为此,提出几点和各位共勉:(1)潜心教育,静下心来搞教育,拒绝浮躁,拒绝平庸。教育是事业,需要奉献。(2)解放思想,因地制宜。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教育是艺术,需要创新。(3)丰富、创建校园文化,实现学校的持续发展。(4)加强交流,加强学习。可以没有,但不可以不知道,东西携手,共铸辉煌。

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此次培训在很大程度上触动了校长的自我诊断和自我反思,参训校长对培训内容的学习成效明显。

3.行为层面的评估效果

为了评价校长参训前后在管理行为上的变化,本研究侧重于培训前后学校改革情况对比。可以看出,返校后,校长开始了一些新的举措,积极行动起来了,这表明,培训之后校长的管理行为有了显著的改善。

“六环六式”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建立,其目的在于构建多元化的整合式培训模式,以提高校长的个人素养和职业素养,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培训质量。

[1] 吴立岗.教学模式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202.

[2] 龚玲.中小学校长“案例教学”培训模式的价值解析与实践范式[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8.

[3] 范洁梅.课题驱动式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5(6):10-11.

[4] 彭戈菲.教师论坛培训模式助力教师专业发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9):27.

[5] 北京市十五期间中小学领导干部培训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中小学校长成长与成功培训理论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陈学涛]

10.16165/j.cnki.22-1096/g4.2015.12.026

2015-08-15

重庆市教育规划重点课题(08-01-001)。

杨晓英(1977-)女,重庆万州人,硕士,讲师; 冉崇礼(1962-),男,重庆万州人,硕士,高级讲师。

G471.2

A

1002-1477(2015)12-0099-05

猜你喜欢

参训工作坊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