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分析

2015-01-11刘向梅

中外医疗 2015年13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小剂量

刘向梅

大庆油田五官医院皮肤科,黑龙江大庆163000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分析

刘向梅

大庆油田五官医院皮肤科,黑龙江大庆16300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的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参照组应用环磷酰胺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与参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2周的外周血B细胞数量及随访终点BILAG与SLEDAI评分均显著较低(P<0.05);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63%)显著高于参照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环磷酰胺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系统性红斑狼疮;利妥昔单抗;小剂量;安全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外周血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主要是细胞毒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类,但在一些重症或难治性的患者中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近年来,B细胞清除治疗逐渐成为自身免疫病靶向治疗的主要方法,利妥昔单抗即为其中之一[1]。该研究就该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择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到该院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男7例,女25例;年龄14~52岁,平均年龄(33.2±2.3)岁;病程3个月~9年,平均病程(4.7±1.2)年;并发狼疮性肾炎21例,全血细胞减少1例,间质性肺炎7例,心肌损伤并发心包积液3例。参照组男6例,女26例;年龄12~53岁,平均年龄(32.8±2.6)岁;病程2个月~9年,平均病程(4.5±1.4)年;并发狼疮性肾炎22例,全血细胞减少2例,间质性肺炎6例,心肌损伤并发心包积液2例。两组基本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均给予所有患者甲泼尼松龙250~500 mg,溶于2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持续给药3 d后改为晨起顿服泼尼松片0.5~1 mg/d·kg-1。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小剂量利妥昔单抗100 mg/次,静脉滴注,每周1次,持续给药4周,每次静滴利妥昔单抗前30 min,均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肌肉注射非那根25 mg及口服苯海拉明25 mg;参照组则同时给予环磷酰胺400~600 mg,溶于2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注射,1次/月。均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均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B细胞测定外周血B细胞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情况,并常规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肝肾功能、体液免疫及自身抗体等,对治疗前及随访终点应用BILAG及SLEDAI积分[2]进行评分。

1.4 疗效评判标准

随访结束后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肾功能恢复正常,精神神经症状消失或狼疮肾炎活动控制,或红、白细胞、血小板恢复至正常范围,尿蛋白消失,SLEDAI评分在5分以下为完全缓解;上述症状得到较好地控制,尿蛋白<3 g/d,SLEDAI评分5~14分为部分缓解;临床症状未得到控制或加重,甚至死亡,SLEDAI评分超过14分为无效。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 100%[3]。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外周血B细胞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B细胞数量治疗前为(0.57~0.13)×109/L,治疗后2周为(0.05~0.02)×109/L;参照组患者的外周血B细胞数量治疗前为(0.52~0.15)×109/L,治疗后2周为(0.19~0.07)×109/L;两组治疗前的外周血B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两组的外周血B细胞数量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外周血B细胞水平变化情况比较(×109/L)

2.2 两组治疗前及随访终点BILAG与SLEDAI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BILAG与SLED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终点两组BILAG与SLEDA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及随访终点BILAG与SLEDAI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及随访终点BILAG与SLEDAI评分比较

注:a为观察组随访终点与治疗前评分对比,P<0.05;b为参照组随访终点与治疗前评分对比,P<0.05;c为两组随访终点评分比较,P<0.05。

组别时间BILAG评分SLEDAI评分观察组(n=32)治疗前随访终点at aP参照组(n=32)治疗前随访终点bt bP ct cP 16.3±4.1 6.1±1.2 10.9696<0.001 16.8±4.3 9.8±2.1 5.0532<0.001 4.8144<0.001 18.9±6.2 5.2±1.4 11.1098<0.001 19.1±6.7 10.3±3.2 4.1488<0.001 2.7067<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63%,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7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较参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比较[n(%)]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损害机体多个重要脏器及系统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学特征为机体免疫系统紊乱,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进而使体内产生大量的致病性抗体,导致全身组织受损。在传统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中,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为首选的治疗方案,此类药物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的控制及阻止疾病迅速发展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但仍对部分患者尤其是重症、难治性患者的疗效欠佳,且不良反应较多[5]。随着B细胞被发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后,B细胞清除便成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重要手段,利妥昔单抗则成为该治疗方案的代表性生物制剂[6]。

利妥昔单抗(RTX)是一种嵌合鼠/人的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结合B淋巴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并在细胞或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下,通过诱导凋亡等方式清除B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7]。该研究中,患者的病情均较为严重,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2周,患者的外周血B细胞数量显著降低,并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随访终点,观察组的BILAG与SLEDAI评分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并明显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32例患者中,治疗后仅3例患者为无效,其总有效率(90.63%)显著比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陈华[8]等的报道结果相似。可见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1]孙轶然,张胜华,邵荣光,等.力达霉素联合利妥昔单抗对人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作用[J].药学学报,2014,49(2):198-203.

[2]金洁萍,李斌,张宁.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北京医学,2011,33(10):803-805.

[3]接贵涛,王明松,周倩.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24(7):418-421.

[4]刘先桃.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0):1189-1191.

[5]曾昭球.小剂量环磷酞胺联合免疫吸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4):450-451.

[6]夏正坤,茅松,何旭,等.利妥昔单抗在儿童硬化性肾炎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2):170-173.

[7]田昱平,姚亚洲,彭飞.利妥昔单抗联合常规化疗治疗B细胞淋巴瘤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1,18(1):63-69.

[8]陈华,苏金梅,王迁,等.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症:长期随访研究[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3,7(2):139-145.

Analysis of Small Dose of Rituximab in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LIU Xiang-mei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Hospital of Daqing Oilfield Features,Daqing,Heilongjiang Province,1630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ow-dos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rituximab treatment.Methods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our hospital 64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32 cases,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small doses of rituximab treatment,referring to the use of cyclophosphamide treatment group,compared to its efficacy.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wo weeks of treatment the number of peripheral blood B cells and follow-up end BILAG and SLEDAI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P<0.05),and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90.63%)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68.7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Compared with cyclophosphamide,the efficacy of low-dos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rituximab therapy is more significant,worthy of promotio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Rituximab;Small doses;Security

R593.24

A

1674-0742(2015)05(a)-0142-02

2015-02-04)

刘向梅(1975.12-),女,吉林扶余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皮肤病治疗工作。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系统性小剂量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小剂量激素治疗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伴脱发的头皮深在性红斑狼疮并发干燥综合征一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
小剂量辐射比格犬模型的初步研究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
VPA-906A型全自动小剂量包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