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立体化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以“船舶管路系统”课程为例

2015-01-10王欢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立体化工学管路

王欢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轮机工程系,江苏 南通 226010)

工学结合立体化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以“船舶管路系统”课程为例

王欢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轮机工程系,江苏 南通 226010)

以“船舶管路系统”课程建设为例,分析目前“船舶管路系统”课程的现状,发现目前的课程体系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课程结构系统化有余而“工学结合”不足,课程资源不能立体化整合等。因此,探索工学结合背景下有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工学结合立体化专业课程,可为船机制造与维修专业培养较强航业能力的人才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

工学结合;立体化课程;课程体系;职业教育

相对于基础教育而言,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性。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职业教育需要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偏向技能操作,所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优质核心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发展方向[1]。然而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环境,课程建设不仅要考虑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结合,同时也要把文本课程与多媒体课程、网络课程等电子课程有机的统一起来,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企业人员共同参与专业课程的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按需求设定工作任务,最终实施教学过程。本文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船机制造与维修专业骨干课程“船舶管路系统”课程建设为例,探索在工学结合为背景下,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立体化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目前“船舶管路系统”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船舶管路系统”是船机制造与维修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涉及本课程,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基本沿用着公共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能力课程的三大模块学科式体系结构。这种课程体系简单地移植了普通本专科课程体系,只是对理论知识进行删减,同时增加了相应的实践部分,但是从课程结构到知识内容基本没有本质性改变,不能真正做到工学结合,更不能整合现有的各种教学资源,不能形成立体化课程体系,脱离了职业教育中“职教”的本质,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课程结构系统化有余而“工学结合”不足

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摆脱不了传统本专科学科体系的影响,依然沿用知识本位的课程观,在课程建设时为了体现工学结合,简单的把章节改为情境或者是项目,生硬的增加企业人员的参与,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脱离了工学结合、学生本位,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明显脱节。目前的课程体系明显带有学科式结构体系,注重系统性、连贯性、理论高度,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2],不能做到“工学结合”。

2.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对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各自编排,先学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再下试验室进行实践教学,割裂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联系[3]。比如项目五管子的生产设计,需要学习理论知识和东兴设计软件,由于课时比较多,分两个学期,先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再进行上机实践,理论和实践明显脱节,不能体现 “教中学”、“学中做”“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

3.课程开发主体错位

目前课程建设的主体是专职教师,没有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主动参与,即使安排有企业专家,由于不受学校限制,主动性和精力有限,不能够承担主要任务。专职教师无论从岗位技能还是工作实践来说,都不适合作为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主体。而课程开发主体错位必然导致开发过程与实际岗位脱节,很难真正做到工学结合。

4.课程资源不能立体化整合

在前期的课程建设中,本教学团队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的课程资源,比如纸质的教学课程标准、试卷、课程教案、习题集等,以及电子教材、课件等电子网络资源。而这些课程没有进行有效的规划和整合,资源利用率很低,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怎么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没有合适的教学平台,辅助教学作用不明显。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加上教学资源单薄,学生没有参与学习和反馈,最终导致缺乏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立体化学习环境。

二、工学结合立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

“工学结合立体化”课程,是指基于现代化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将传统的教学活动、课程资源与虚拟化的网络空间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5]。作为高职院校,首先应突出“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的课程特色,以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设置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或是岗位技能为载体设计教学环节,有效的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课程建设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入兼职教师、外聘教师等制度,让企业有经验的专家真正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通过创设模拟的工作环境,真正做到“教、做、学”为一体,实现“工学结合”;其次在“工学结合”背景下,还要有效的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网络环境,有效的把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学习和教师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学习方式很好地整合利用,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4]。并借助企业生产一线平台,及时更新现代化的造船知识,有效的将现代化的造船技术融入到教学环节来。因此,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有效的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形成工学结合立体化模式下的课程体系,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到课程开发过程都与普通本专科存在较大差异,更能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

三、探索适应工学结合立体化模式的“船舶管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

1.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本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依据,目前,在船机制造与维修专业中普遍存在重船体,轻轮机的现象,但是在船舶建造中,不论是在工作量上还是从人员配比中,还是造价中,轮机在各个工种中占了最大的比例,而涉及到船舶管路系统更是生产周期长、劳动量大、自动化程度低。希望通过船舶管路课程建设,探索出一种即适合学生学习能力,同时又能切合本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直接面向企业生产,推动船舶制造与维修专业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识读船舶原理图,结合网络上的船舶管路系统虚拟仿真练习,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并熟悉船舶上错综复杂的管路系统,另外还要注重现场操作,通过实训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弯管、结合原理图放样,最终将理论知识、网络资源与船厂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做到工学结合立体化课程体系。

2.调整课程结构,优化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船舶管路系统”课程应以学生为对象主体,以企业专家为开发主体,建立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的课程体系,课程设计理念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导向、能力本位及网络教学的立体化教学资源,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见图1)。

图1 课程设计理念

通过深入船舶企业调研,课程组专职教师和企业专家根据船厂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结合船厂实际管子的生产设计、管子加工与装调和管子的维修检验的行业标准,以岗位的工作任务为依据来设置教学内容,以能力培养为本位,进行项目化教学。课程的组织与安排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与修造船厂多渠道沟通,把课程内容重新整理,按不同的教学阶段设定不同的教学项目,循序渐进的设定不同的工作任务,符合实际管子加工流程。按照船厂管工的工作内容确定子项目(见图2),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密切联系实践。

图2 项目化的课程体系

课时方面由原来的36课时增加到90课时(见表1),把实操和上机操作部分融入到项目学习中来,取消两周校内综合实训,不再专门安排实操和上机操作课时,通过项目任务的整合,真正做到工学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

表1 优化后的课程内容

3.提高教师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能力

为了有效提高工学结合立体化课程开发能力,每年安排8~10位专职教师深入到造船或是航运一线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社会实践,使专职教师掌握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体系,按照“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培养目标-概括知识要素点-对应要素点设置课程内容-就业能力与素质教育分析-分解能力要素点-整合为课程”的开发流程开发课程体系[6]。以专职教师为课程项目负责人,形成由专职教师和企业实践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以船机实践活动为主线重新整合课程结构,突出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能力。

4.构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平台

有效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结合企业专家来自生产一线的丰富工作经验,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互动性等特点,能够提高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最有效方式,也是现代化、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支撑。本团队建立了“船舶管路系统”工学结合的立体化课程网络资源(见图3),通过工学结合、情景再现,微课录像等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网络资源包括项目化课程标准、电子课件、电子教材、电子教案、说课录像、教学录像等,通过这些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自主学习主动性,更容易掌握知识,满足岗位需求。

图3 教学资源

结语

“船舶管路系统”作为船机制造与维修的专业骨干课程,课程组分析目前课程体系的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通过明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进而提高教师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能力,整合造船相关企业生产一线丰富的工作经验,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有效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构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平台,建立船机制造为维修专业群资源共享平台,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学习的过程,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发展能力。

[1]乔红宇.STCW10 修正案对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99-103.

[2]孙艳霞.基于实训载体的立体化系列教材建设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4(3):55-58.

[3]王雨华.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5(5):50-52.

[4]褚晓红.立体化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2):28-31.

[5]石庆贺,马云芹,唐洪鹏,等.航海类院校学生半军事化管理文化建设初探[J].航海教育研究,2012(1):92-95.

[6]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2(7):52-54.

(责任编校:马余平)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Curriculum Combing Learning and Working——Taking Ship Piping System as an Example

WANG Huan
(Department of Marine Engineering,Nantong Shipping College,Nantong,Jiangsu 226010)

Taking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ship piping system as an example,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and puts forward the main problems.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system is more,"work and study"is insufficient,and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can not be integrated,etc.The current curriculum system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So as to explore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s background,effective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 teaching resources platform and work and study specialized course,it provides better teaching conditions for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ship machine manufacturing and maintenance.

combination of learning and working;multi-dimensional curriculum;curriculum system;vocational education

TP 712.304

A

1672-738X(2015)05-0023-03

2015-08-16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一般课题(HYJY/2015C03)。

王欢(1984—),女,湖北丹江口人,船机制造与维修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船机制造与维修专业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立体化工学管路
盐工学人
——宋辉
基于水质变化的供热采暖管路设计
“曲曲通”立体化声乐教材建设实践探索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CAE仿真的制动管路设计
液压管路系统随机振动下疲劳分析
建构班级立体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
一把“条举”的“立体化治理”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