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患者脱失的分布情况及脱失原因分析
2015-01-10杨玉琪刘彦丽孙俊贺铮铮宋娜丽蔡怡马克坚
杨玉琪, 刘彦丽, 孙俊, 贺铮铮, 宋娜丽, 蔡怡, 马克坚
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是财政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达的为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提供的免费中医药治疗的关爱项目。云南省自2005年启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以来,项目稳步推进并进展顺利,截止2013年10月底,全省有8 000多例的HIV/AIDS患者接受了免费的中医药治疗。但存在着中医药治疗的HIV/AIDS患者依从性低,有一定脱失的问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5-2013年10月云南省接受中医药治疗的HIV/AIDS患者脱失的分布情况及脱失原因,以期为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脱失率寻找切实可行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云南)SQL-Server结构数据库和ClinResearch临床研究数据管理系统中的各治疗点上报数据库。上述数据库是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实施以来先后使用的临床信息资料采集系统,包括了患者基本情况、患者脱失及死亡情况、合并疾病及用药,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检查等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从数据库中筛选出治疗后标识是脱失的所有病例。所有病例均是经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并纳入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云南)治疗的HIV/AIDS患者。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纸质资料(即各治疗点的一线医务人员根据随访填写在纸质临床观察登记表的临床资料)和电子数据资料(即由负责临床资料计算机录入工作人员录入到数据库中的临床资料记录),由省级专家在巡诊时,对纸质资料和电子数据进行审核,并按照项目有关要求逐级报送。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1-5],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云南省在2005-2013年10月期间接受中医药治疗的HIV/AIDS患者中有356例脱失,其中脱失患者个人信息缺失24例。
2.1 地区分布
自2005年云南省启动了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以来,先后有昆明、文山、大理、德宏、红河、临沧、楚雄、保山、玉溪、普洱、昭通、曲靖等14个州市参与了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工作,目前全省有44个治疗点。在2005-2013年10月期间累计治疗HIV/AIDS患者8 333例,脱失356例,脱失率为4.27%。各州市的脱失情况见表1。
表1 云南省中医药治疗HIV/AIDS患者脱失地区分布 n,%
2.2 性别、年龄、民族分布
云南省中医药治疗HIV/AIDS脱失患者中男性198例,女性133例,性别不确定1例,男女性别比为1.49∶1。患者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85岁,平均年龄37.00±11.89岁,主要集中在20~49岁,占87.65%(291/332)。汉族患者为223人,占67.17%,少数民族患者为109人,占32.83%,汉族患者比少数民族患者多,汉族与少数民族患者比为2.03∶1。
2.3 职业分布
云南省中医药治疗HIV/AIDS脱失患者中农民居多,占51.51%(171/332);其次是无业/待业人员,占 26.20%(87/332)、个体/自由职业 6.32%(21/332)、技术人员/公司职员3.92%(13/332)、工人/商人2.71%(9/332)、离退休人员2.11%(7/332)、教师/干部2.11%(7/332),职业不详者占5.12%(17/332)。
2.4 感染途径
云南省中医药治疗HIV/AIDS脱失患者中,以性接触传播方式感染为主,占54.81%(182/332),其次是静脉吸毒,占34.94%(116/332),输血占0.30%(1/332),母婴传播占0.30%(1/332),不明原因占9.64%(32/332)。
2.5 脱失时间及脱失原因
云南省中医药治疗HIV/AIDS脱失患者中,以治疗1年之内脱失的人数居多,占68.26%(243/356),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脱失人数逐渐减少。脱失原因有外出务工、不愿服药、自动退出、交通不便不愿取药、转西医治疗、拘留关押、怀孕停药等。列于前3位的脱失原因分别是自动退出34.55%(123/356)、不愿服药28.65%(102/356)、转西医治疗17.70%(63/356)。见表2。
表2 云南省中医药治疗HIV/AIDS患者的脱失时间和脱失原因分析
3 讨论
3.1 文化程度对患者脱失有一定影响
患者脱失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和聚集性,脱失患者中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人群所占比例较高。从云南省中医药治疗HIV/AIDS患者脱失地区分布来看,接受中医药治疗的HIV/AIDS患者脱失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和聚集性,临沧市和昭通市患者脱失率较高,分别为10.53%和10.50%;而保山市脱失率最低,为0.42%。吴顶峰等[6]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因素对中国的艾滋病疫情的影响最深,文化因素通过影响个人和群体行为对艾滋病的流行起着加速或遏制的作用。但据近几年云南省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上述3个州市社会经济无明显差异,社会经济因素对接受中医药治疗的HIV/AIDS患者脱失无明显影响。而脱失患者中农民居多,其次是无业/待业人员,这一群体文化层次相对较低,自我约束较差,依从性差,可见患者文化因素与脱失有一定关联。
3.2 患者性别、民族、年龄及感染途径对脱失没有直接影响
本研究发现,云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脱失患者中,男性比女性多,汉族比少数民族多,主要集中在20~49岁人群,感染途径主要以性接触传播和静脉吸毒为主,与云南省接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患者临床资料分布男性患者比女性多,汉族患者比少数民族多,患者大多数集中在20~岁组至40~岁组,以性接触传播和静脉吸毒感染为主相对应,提示患者性别、民族、年龄及传播途径对脱失无明显的直接影响。
3.3 建议与对策
分析患者脱失时间与脱失原因,应积极加大针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特点的宣传力度,降低脱失率。
云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脱失患者脱失时间主要集中在治疗1年之内(68.26%),脱失原因主要是自动退出和不愿服药。这与患者对中医药疗效的了解和认知不足,以及国家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有关。一方面,中医药治疗对HIV/AIDS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增强和稳定作用,但与西医抗病毒治疗相比,在降低病毒载量方面效果稍差,且起效时间较长。患者因不了解中医药的治疗特点,接受治疗1年内没有明显改善,就自动退出和不愿服药。另一方面,接受中医药救治的HIV/AIDS患者受经济环境和生活环境的限制,难以接受到大众媒体宣传的艾滋病信息,他们对感染艾滋病的后果、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作用等较专业的艾滋病知识认知较差。这就提示我们应该加强对HIV/AIDS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特点的宣传教育。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不只是简单的临床救治,还涉及疾病防治等社会医学范畴,需要医务人员有较强的责任感,对治疗患者进行有效管理。在国外以社区为基础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已卓有成效,在国内也有研究表明,社区艾滋病干预活动效果显著,开展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社区艾滋病宣教活动,可有效提高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7]。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实施中,可在社区举办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知识讲座,利用社区宣传设施进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制作、发放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宣传单、折页、光碟等;同时,可采取同伴教育、志愿者参与管理、典型病例宣讲等举措,对患者开展正面宣传依从性教育。切实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脱失率,真正落实国家对HIV/AIDS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的关怀救治。
[1] 白玉,张建萍,蒋志宇.柳州市2010年艾滋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6):521-523.
[2] 李燕,梁颖茹,秦发举,等.广州市1995-2008年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0):1057-1058.
[3] 赵宇腾,徐慧芳,胡文生,等.广州市首批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病例脱失的影响因素[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2):89-91.
[4] 周宏芳,孙勇,赵小龙,等.维吾尔族 HIV感染者配偶预防用药依从性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8):1038-1040.
[5] 江洪波,谢年华,曹倍辈,等.武汉市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8):1097-1101.
[6] 吴顶峰,王林.中国艾滋病流行的社会决定因素初探[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3):173-175.
[7] 彭丽,聂绍发,吴亚琼,等.武汉市艾滋病社区干预及效果评价[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2):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