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库会计风险与内控机制研究

2015-01-09孙涛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2期
关键词:内控机制风险

孙涛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和财税金融体制不断变化,人民银行国库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国库“3T”系统为代表的国库信息化建设,使国库会计进入了全面的电子化时代,减少了资金汇划环节,大大提高了国库资金的运行效率,也使国库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原有的以人工控制为主的国库内部控制机制已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片面性,亟须建立健全一套更适合目前信息化高度发展现状的国库内部控制机制。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一些更深入、更隐蔽的风险点也逐步暴露,这使得建设国库内部控制机制和完善国库管理制度具有紧迫性。因此,结合“3T”系统全面上线后国库会计工作各方面暴露出的问题和经验,对探索建立国库会计风险控制机制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国库会计;风险;内控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2-0193-02

一、国库会计风险点分析

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首先需要找准抓手,即全面梳理各种资金风险可能产生的环节。伴随着国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种类的增加,国库会计风险点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隐蔽化的趋势。

(一)人员风险

1.领导重视程度不足。部分领导对国库工作研究较少、思想上重视不足,尤其是部分基层国库部门领导对国库会计核算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在岗位设置和人员分配上普遍存在设置不合理、国库会计核算人员偏少、素质偏低的情况。

2.基层国库人员素质偏低。随着TCBS系统在全国全面上线,基层国库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对账务的来龙去脉和制度不熟悉、计算机操作技能缺乏等问题日渐突出。以甘肃省为例,虽然近几年人民银行加大了对县支行的人才补充力度,但很多“老少边穷”地区由于自身经济及地理环境限制,仍然很难招聘到高素质、高学历的人员,导致县支行人员严重老化、知识更新速度无法跟上国库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此外,县支行国库人员鲜有接受高水平培训的机会,除省会城市所管辖的县支库以外,其余县支行人员几乎很少有机会参加省级以上国库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这也是导致基层国库人员知识陈旧的一个重要方面。

3.县支行人员数量不足。长期以来,县支行国库人员通常都处于“最低配置”状态,在使用TBS系统核算时期,县支库通常采用明细核算记账员兼资金清算复核员、资金清算记账员兼明细核算复核员的方式操作,加上会计主管和综合核算岗,一个县支库至少有4人,即可完成所有国库会计操作。而近年来国库3T系统逐步推广,每个县支库至少需要设置记账员、复核员、重要要素复核员、系统管理员、会计主管和统计分析员6个岗位,并且同时要负责会计资料审核与整理(即原综合核算岗的工作)、集中支付和横向联网工作。随着各地集中支付和横向联网签约率越来越高,之前只配备了4名国库核算人员的县支行,如果再不增加人员,便已很难满足国库业务的需要。部分县支行已出现由会计、发行部门工作人员、甚至行领导兼任会计主管、系统管理员等情况,这种情况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存在很大风险隐患,表面上似乎职责分工明确,而实际上存在“一手清”的情况。

(二)系统维护风险

1.系统后台压力增大。伴随着3T系统的稳步推广,以及各项业务的增加,TCBS、TIPS、TIMS等系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月末、半年末、年末等业务量剧增的时点,维持业务运行的后台服务器将会承受巨大的压力,甚至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影响资金收纳及支出效率。

2.体制分成参数审核力度不足。TCBS上线后,全国各级国库体制分成参数均由中心系统管理员负责维护,并由中心会计主管审批。由于各种体制分成参数数量多,且各省财政体制不同,体制分成参数也各不相同,参数维护工作相当繁重,总行TCBS中心工作人员数量远远无法满足此项工作。目前,体制分成参数由各省分库报备中心系统管理员负责维护,由中心会计主管审批。但是,由于TCBS中心工作任务繁重,加之中心会计主管不可能对全国所有省份和地区的不同财政体制都了如指掌,因此,在会计主管审批体制分成参数这一环节,可能出现审核较为薄弱的情况。

(三)业务操作风险

1.外来资料审核不严格。在实际业务操作中,最常见的风险是外来凭证审核不严及文件依据不符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缴款书科目、金额、或大小写错误;支出凭证收、付款人信息错误,或金额、科目错误;支出业务缺少文件依据,或文件依据不符;更正、退库业务金额错误,或文件依据不符等。一般来讲,造成外来凭证信息错误及文件依据不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征收机关、缴款单位或经收处等单位工作人员疏忽,或对国库业务不了解,造成客观上的错误;二是相关单位,尤其是财政部门在填制支出、退库、更正业务时,有意填制错误信息,或附上不相符的文件依据,企图蒙混过关,造成主观上的错误。

由于外来凭证来源渠道广、种类杂、数量多,一旦国库核算人员在接收凭证时稍有疏忽,便可能使不合规的凭证流入国库,造成一定的资金风险。

2.国库资料交接非专人送达或交接手续不全。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和《国库会计管理基本规定》要求,国库会计资料交接时须专人送达,涉及资金划出的外来凭证的交接,应履行必要的签收手续。但是,国库人员和财政等机关往往对此环节较为疏忽,出现国库会计资料通过他人专递、漏登签收手续等情况。该情况看似平常,实则使会计资料有机会暴露在不可控制的环节之中,成为资金风险隐患。

(四)监管风险

目前,国库会计日常监督,主要依赖事后监督部门对国库凭证及报表的审核,由于大多数事后监督人员缺乏对国库会计核算全面深入的了解,其监督手段仅限于对国库会计凭证账表的核对、印章分录的检查等,无法做到对国库业务全方位的监督,对资金风险的判断不准确。上级国库对基层国库的监督检查,也往往由于检查时间短、抽查范围不足、检查人员自身对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掌握程度不同等原因,而忽略部分风险点,使国库会计监督质量大打折扣。endprint

二、国库会计内部控制机制探析

为了应对以上可能出现的风险,全面有效地对国库会计各个方面进行控制和管理,要求国库部门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在处理业务的同时,不遗漏任何一个可能发生资金风险的环节,从根源上杜绝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切实做到风险回避,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照章操作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统一管理模式。管理制度是保证国库会计业务规范操作、防范资金风险的根本,做好内部控制首要的工作,就是全面完善国库制度,充分落实制度,使国库制度具有时效性、全面性、指导性、前瞻性。一是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在现行国库制度中添加更适应国库信息化现状的内容,以满足3T系统等各种电子化系统的需要,使制度具有时效性。二是使制度涵盖国库业务各个方面,不遗漏死角,做到有全面性。三是将制度精细化、具体化,做到在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有制度可依,使制度具有指导性。四是充分考虑到国库信息化迅速发展的现状,在制定制度时做出“提前量”,使制度具有前瞻性。

2.全面推行国库会计标准化管理,统一操作模式。一是要根据国库业务要求合理设立核算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使每个操作人员都清楚每一步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杜绝业务处理的随意性,切实达到防范资金风险的目的。二是制定统一的业务操作流程,将业务操作的每个环节都制定统一的标准,进而量化管理,从而实现国库会计核算标准化和规范化。 2013年总行国库局编制的《国库资金风险控制指南》一书,将国库业务核算各个风险环节做出了详细梳理,以此为基础,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统一规范的国库会计标准化操作方案,逐步实现国库会计核算业务全方位、多层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开发国库业务监管系统,实现人机共防

总行国库局已经着手开发国库监管系统,用该系统对国库会计业务进行监督,各地国库部门也要配备国库监管人员,把高素质、懂业务、负责任的人员调配到监管岗位,严格按照《国库会计管理基本规定》、《国库监督管理基本规定》和《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业务操作规程》等制度要求,进一步细化岗位职责,严把凭证审核、账务复核、部门对账等风险关口,切实做到凭制度开展工作,杜绝用人情、关系等不良作风给国库资金安全造成的风险隐患,实现人机共防,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大堤。

(三)加强网络建设,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1.增加业务系统服务器数量,优化系统配置,在业务量相对比较集中的时点,采取扩容的方式,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对于业务量高峰期的判断,可以采用业务量数据监控的方式,对全年各个时点的业务量做出统计,总结规律,对业务高低峰的时点进行预测,从而采取相应增减服务器容量的方式,以应对业务需要。

2.为了防止黑客利用系统客户端对系统进行恶意攻击,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库业务用机的管理使用。建议在装载了国库会计核算系统的计算机上安装高级别的防火墙,以杜绝病毒、木马等的侵害。此外,还要做好系统的数据备份,以及灾备环境维护工作,以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情况下的需要,确保国库资金安全。

3.目前,数据高度集中的模式,给总行TCBS中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且全国任何一个国库的一次错误操作,就有可能影响整个TCBS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了减轻TCBS中心的压力,一是将体制分成参数维护、审批权限交由各省分库系统管理员和会计主管来操作。二是由各省分库负责组织该省辖内各级国库的预算科目、体制分成参数等维护工作,并向TCBS中心上报参数维护计划,由中心负责协调各省计划,尽量做到“错峰维护”。三是将“参数一致性校验”权限授予省级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其权限仅限于校验本省参数,以避免误操作开启参数校验,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并使各省能灵活掌握本省参数维护各项工作,提高国库会计业务质量。

(四)加强人员教育,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1.加强人员素质教育,提升爱岗敬业思想。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体系,注重爱岗敬业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国库工作人员从内心热爱国库工作,勤于奉献、乐于奉献。

2.加强业务技能教育,提升国库核算质量。充分利用电视电话会议设备,加大对基层国库,尤其是县支库的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国库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使之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国库工作需要。在培训中,还可以加入国库案例分析环节,认真剖析正确案例、错误更好地适应信息案例出现的原因及警示,更加生动立体地展示各项业务的正确做法。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防腐拒变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防范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经常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国库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法制意识,提高防腐拒变和明辨是非能力,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责任编辑 安 琪]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控机制风险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现金流量分析
互联网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及内控机制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问题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企业应收账款内控机制的构建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