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闪耀生命之光
2015-01-09石丽
石丽
摘 要: 生命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显现,不仅是在教学内容中加入生命意识,让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根据生命特有的发展规律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生命意识 《湿地文化与课堂教学研究》
诗人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生命教育”在现时代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渠道。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责任。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
一、从生命意识入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这门学科,有着深刻的内涵与厚重的历史感,理应是学生如何喜欢都不为过分,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深受人诟病。究其根本,忽视生命意识的作用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当代教育先是陷入浓厚政治色彩的泥潭,接着又进入极端功利色彩的怪圈:语文教学变成单纯技能的反复演练,对生命意识的体验变成大量词语成语的识记、段落层次划分的肢解、写作特点的硬背。语文没有历史学科的时间深远,没有政治学科的贴近生活,没有理科的严密推理,没有外语的活泼新鲜。学生寻找语文,一本本小说、一首首小诗和反复吟唱歌词便是明证,他们只是不爱语文课。
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让学生带着体验走到生活与自然中,自由自在地感悟大千世界的生命形态与生命价值。当然这种走进可以是实际行动,更重要的是要有生命意识,用心关照自己身边的一切。
我在日常教学中,每周都安排练笔,一开始是命题式,布置课本中“写作、口语交际”的题目,希望学生通过“写作指导”的学习知道怎么写。但知道怎么写之后,学生却不知道写什么了,原因是全国统编的课本与本地的实际情况并不一致,如“中学生出国留学利大还是弊大”一题,与学生生活脱离较远,很多学生只能凭想象完成。我改变策略,让学生自由写作,使之畅所欲言。但没想到有些人乐得偷工减料,写出的都是一些吃了几碗饭,有什么菜及摔了一跤之类的流水账。究其原因,还是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按照体现生命意识的理念,重新对练笔提出要求与设计。首先提醒学生常常动笔记一记,把生活中的素材记录下来,因为这些能够触发人心灵的东西往往转瞬即逝,并且将这些归类,如“课堂小记”、“家庭纪事”、“我的班级”、“每周金曲”等,以便给记录做提示与索引。其次要求学生在其后记下自己最深的感触,最后与同学讨论,交流看法。这样,学生便知道写什么,并且知道怎么写。
虽然他们大多待在教室里,但他们从观察自己身边的每一个细节处,感受到了生命的精彩之处,同时积累了大量写作素材,提高了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只有这样,语文才能真正成为各门学科中独一无二、当之无愧的人学,才能让学生用心领会,用行动实践。
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自然界一切生物都具有生命,无论周围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有一丝生命的土壤,它们就能顽强地生存下去,教材中就选了许多表现自然生物旺盛、顽强生命力的文章。人们从这些自然生物的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获取人类自己生命的意义,从而更积极地生活,使自己的生命更辉煌灿烂,例如教材中选编的《爬山虎的脚》。又如《马鹿有情》讲的是一只大马鹿为救小马鹿奋力拦截凶恶的狼的追捕,又向人们求救的故事。动物世界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对我们不是一种生命的震撼吗?无疑是渗透生命意识的典型例子。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感悟,从中获取生命力量,认识生命的意义。
教材中有不少充满爱情、亲情、友情等人性情感的作品,教学时要抓住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充分解读领悟作品中的情感,从而认识到“情”的可贵,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亲人、同学、朋友中的重要性,继而重生、乐生。如四年级的《我的第二次生命》、五年级的《妈妈,我们要活下去》都要深深地打动与震撼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让人感到生命的宝贵和亲情的珍贵。教学这类课文时,要在深刻领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时候,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对亲人、其他人的关心、爱心、责任心,认识到家庭的重要,认识到自己对亲人、朋友的重要性,从而珍惜生命。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净化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曾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因此,在生活化的习作教学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抒写的生命话题,通过对话式的交流,与学生一起探讨生命的含义。
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利用语文活动渗透生命意识是可行的。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课外读物和有关生命知识的科普作品,或影视作品。也可以给学生开出书目,让学生阅读并写出读书报告或读后感。
让学生出《珍爱生命》的手抄和电子小报,班级出《珍爱生命》的黑板报、墙报。组织学生辩论、演讲,经常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主题会”知识竞赛”演讲会”辩论赛”。
让每个学生饲养一只小动物或养一盆花、一株草,精心照料,并记养花(草、猫、狗)日记,经常跟老师、同学交流心得体会,从而知晓萌芽、发育、成长的不易,感受生命受损甚至凋零的痛苦,继而推物及人。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关键是渗透,即其教育应当是润物细无声、点点入地、水到渠成的,靠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染学生,靠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感染学生,是融于语言文字的诵读、品味、想象之中的。
生命,即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是大自然的伟力经过亿万年的不可重现的演化而产生的,这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最可宝贵的东西。生命意识是提醒我们以最大的注意力关心这一自然赐予我们的最大礼物。生命意识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对生命运动规律的发觉。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是由语文的自身性质决定的。语言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而语言——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实际上就是生命意识的外在符号表表达。由字、词和句等组成的文章,绝不是数学上简单地只有统计学意义的排列组合,而是人类生命意识的点点显露,是人类悠远生命历程的见证。显而易见,宣扬生命意识是语文学科的题中应有之意。
参考文献:
[1]教育文摘报.2002-12-18(第6版).
[2]语文教学参考.2003(9).
[3]吴增强等主编.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