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现实与传媒 虚拟现实正在变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专访水晶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庄岩

2015-01-09

中国传媒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中国传媒鸟巢虚拟现实

本刊记者丨刘胜男 实习记者丨朱可也

虚拟现实与传媒 虚拟现实正在变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专访水晶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庄岩

本刊记者丨刘胜男 实习记者丨朱可也

编者按:“在这个星球上让我们兴奋激动的是,人们分享思想的方式越来越丰富,并且在持续进展。十年前流行文本,现在主要是可视化图片,接着主要是视频。我们看到了巨大的增长,但不是结束的时候。沉浸式3D内容明显是视频后的下一个方向。”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相信沉浸式虚拟现实内容的普及只是个时间问题。

当前,中国的虚拟现实(VR)无论是在技术还是艺术层面、硬件还是软件上,亦或VR的院校教育,都在快速发展。并且,除了游戏产业外,其他各行各业也已逐渐意识到VR可能给他们带来酷炫的改变,这其中,已有一批极具实力的先行者展开探索。

传媒业对时代气息的把握使之总能走在先行者的行列,国外有较多媒体,尤其是富媒体集团已经开始与VR科技公司合作,打造极富创意的传媒产品。当然,新产品的盈利模式也会是共同关心的话题。

精彩案例,本期《中国传媒科技》将为您一一解读。

瑞士洛桑展厅入口

7月31日下午6时,国际奥委会投票表决,确定北京成功当选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在这场申办城市争夺战中,北京申冬奥代表团通过运用沙盘虚拟互动、高铁模拟体验、360度立体虚拟眼镜等先进技术,让远在瑞士洛桑的80多位国际奥委会委员及各国记者全方位“参观”了北京奥运设施和城市环境,还穿越时空看到了2022年延庆和张家口的雪场。而这背后的技术保障,来自国内顶级多媒体三维制作供应商——水晶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水晶石”)。

本期《中国传媒科技》专访“水晶石”副总裁庄岩,揭秘这家数字视觉创意集团如何运用前沿的虚拟现实技术玩转新媒体,以及庄岩对于虚拟现实传媒应用的思考。

水晶石,只为将图像质量和沉浸感受做到极致

《中国传媒科技》:您如何解读水晶石在虚拟现实领域的定位?

庄岩:定位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其实我们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是在虚拟现实技术领域做开发的一个公司,我们一直以数字图像为主,向客户提供服务。2000年,因为客户的需求,我们开始介入虚拟现实。当时用影片和效果图的方式,把城市的大量景观展示出来是我们水晶石的强项,但是客户需要在大量三维数据的基础上叠加一些应用的数据,由此水晶石研发了在当时非常风靡的虚拟现实系统。但是当时我们解决的问题,还是如何把大量的三维模型放在软件里,并不是虚拟现实数据库和客户端操作功能方面的问题。换句话说,我们主要解决的是怎么让虚拟现实系统更好看,这在当时业内是独树一帜的。很多做软件的公司做虚拟现实系统,但是能做好看的不多。

后来我们跟深圳国土局、天津海河开发区,以及与武汉的一些合作项目,大到城市片区建设,小到景观胡同改造,都是通过这套虚拟现实系统来服务。当时奠定了水晶石的一个服务方向——立足可视化,追求极致视觉体验。后来也发现,这是客户的持续需要。因为不管最后功能如何、内容充实与否,画面好看是第一位的,不然这可能直接影响受众对于一座城市一条胡同的印象。

这算是水晶石和我第一次了解虚拟现实这事。虚拟现实在当时的环境下,无论是引擎和数据库的结合,还是现实设备,还有很大的局限性。

2009年,我们开始尝试把互联网与单机版的城市级别的虚拟现实系统结合,当时有很大的难度。一个虚拟现实系统的内容量非常大,而且为了配合不同机型、不同网速的下载需求,一个场景我们就做了三四个版本。后来在2010年做了“网上世博会”,打造“虚拟参观”,这也成为上海世博会的最大亮点之一。可惜当时移动互联网并不像今天这么火热,所以当时的技术方案没有将手机端、iPad端的用户考虑在内,还是一种“桌面虚拟现实”系统,没有太多操作功能,只是用鼠标点击进行浏览,但确实扩大了视觉冲击力。

之后我们还做了中石化的网上博物馆、市政府应急办的应急地点的虚拟参观,以及可口可乐工厂的虚拟参观等等,这些都挺有意思。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和虚拟参观方面,都有过非常重要的贡献。

虚拟现实发展到今天,从技术角度来讲越来越简单了。以前要提供一个设备,我们要购置好多配件,而且像传感器、显示屏还需要找工程师现攒一个。而现在,满大街的智能手机都可以成为虚拟现实设备。

硬件和技术的问题基本上被解决了,但是能不能在虚拟现实技术上提供艺术化的产品?许久以前,我们提供的是最漂亮的城市仿真系统,后来是数据量最大、画质最好最真实的网上虚拟现实系统。我们的思路一直没有改变,一直做的是最漂亮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在游戏等方面被公认有更大的空间,但我们依旧坚持为已有的业务方向做服务,展示城市和建筑物,这是我们最为擅长的,我们也很难利用虚拟现实来开拓一个新的领域。

回到最初的问题,水晶石公司的定位就是应用和服务的提供商,我们肯定不提供虚拟现实的硬件,也不提供底层的软件,但是我们更致力于利用虚拟现实把图像质量和沉浸感受做到极致。“进步永无止境,追求完美卓越”是水晶石一贯的追求。对于整个虚拟现实市场,这或许是一个较小的领域,我们还是享受这个小领域,持续提供最优质的产品。

鸟巢记忆

鸟巢全景

鸟巢记忆

《中国传媒科技》:从08年北京奥运会到今年7月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以及本届世锦赛,水晶石作为这些大型赛事的多媒体三维制作及技术保障服务商,台前幕后,是否有运用到虚拟现实技术?

庄岩:在08年奥运会之前,我们通过虚拟现实来做开闭幕式预演,用它来精确核算演出时间,核算一些动作时长。虽然每个章节做下来都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但是这确实为开幕式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开幕式表演涉及到数千人,用虚拟现实的方式可以使导演以他的思路在不同的方向上进行预先的演练。后来水晶石也以此为伦敦奥运会提供服务。

如果说08年的虚拟现实停留在屏幕上,是一种数据的传达,很难有沉浸感受。现在随着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的普及,虚拟现实不仅是传递信息,也史无前例地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感觉。简单的虚拟现实眼镜和智能手机的组合,就可以将手机屏幕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屏幕,给人一种包围式的感受。

这次冬奥申委能选上水晶石来展示北京,我们十分荣幸。今年3月份,国际奥委会在瑞士洛桑举办申冬奥陈述,因为展示室不允许搭建任何固定设备,只能放电视,我们就巧妙地运动了沉浸式虚拟现实,让80多位国际奥委会委员及各国记者非常便捷地体验参观了北京奥运设施、城市环境,还穿越时空看到了2022年延庆和张家口的雪场,这个场景原型是我们在延庆和张家口下雪时专门去拍的真实的雪。有些委员看了之后非常激动,甚至有些运动员出身的委员,看完后兴奋地又蹦又跳。

最近我们也在为地产商提供这类服务。过去做房产展示,通常会用纸质印刷品或是电脑屏幕做图片展示,没有空间感。现在带着虚拟现实眼镜可以直接“走进”房间,感受每个房间的大小、实不实用,这给购房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虚拟现实对于我们来讲,最早它是一种数据化的载体,后来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虚拟展示的应用,而现在它就是一种全新的感受,我们非常重视这种感受。这种感受是其他媒介不能提供的,我们现在也非常重视利用设备本身的虚拟现实功能,比如定位功能、显示的功能,在这些基础上开发软件,展示非常有趣的环境。

在本届世锦赛上,我们会在现场提供一个叫“鸟巢记忆”的沉浸式产品。鸟巢不仅仅是一个体育场,它是国家级的大型载体,它记录的不仅仅是比赛,也是一个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希望大家来到鸟巢,看到的不仅是鸟巢的现在。这次世锦赛上,我们会把最初建设中的鸟巢、08年奥运会的鸟巢等等历史性的时刻回放出来,通过我们独特的眼镜装置,让受众看到历史场景与今夕的重叠,并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

其实每年参观鸟巢的人数很多,但是他们看到的大多是空的鸟巢。空的鸟巢至少是开放参观的,而像故宫和天坛里的一些历史建筑,由于保护需要是不允许进入的。这次为了冬奥素材采集,经过多个部门审批后,我们进入天坛古建筑拍摄。据说那里近一年来都没人进去过。当时引起了许多游客的围观。我就在想,如果能将拍摄内容做成沉浸式的虚拟现实体验,放在此类景点门口为游客提供服务,会很棒。

我想以后虚拟现实在虚拟参观、虚拟旅游、展示推荐方面,都有很大的潜力。我倒是喜欢这样的潜力,未来虚拟现实会有更多的应用。

媒体,或可将公众教育作为虚拟现实发力方向

《中国传媒科技》:“鸟巢记忆”是很棒的创意,由此联想到新华网早前打造的《七七事变:开辟东方主战场》3D动新闻,用三维立体动画形式,多维度、宽视野、全景式还原七七事变始末。虽然尚是通过视频的形式,但或许也可以做成沉浸式的体验。您怎么看?

庄岩:目前新闻报道的视觉呈现,主要还是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其实是没有沉浸感的。包括一些媒体已经开始运用无人机航拍器等高精尖的设备进行图像采集,但是信息传达是一方面,感受是另外一方面。

当我们看一幅图片的时候,大概会在这张图上停留几秒,知道是什么事就完了。但若带有沉浸式感受,我们可能会在这张图上停留一分钟,并通过位置的操作,与图互动,从而有更深的理解和感触。

前面说到,我们在瑞士洛桑的酒店里为北京冬奥会申办做了一个虚拟展示室,当时那个展厅仅展示了一天,第二天就被拆了。能进入到这个展厅参观的人寥寥无几,当时媒体记者对这个展厅通过文字及图片的形式进行了报道,我们则是将这个展厅做成了沉浸式的虚拟现实产品,现在想进入这个展厅,只能通过这个方式。

把有趣的环境记录下来是我们现在的一个追求,我们真正希望的是让大家回到历史,而不是看历史,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沉浸感受以后会应用的越来越多,这方面希望跟新华网有合作,对于一些事件的报道时,可以将受众带回到事件当时的氛围,可能让受众更加身临其境。我觉得是挺有意思的。

至于3D视频的沉浸式体验,现在我们就有,但目前没法通过网络传输,因为这个跟网络速度和系统本身都有关系,我们正在持续开发。现在图片就不小了,我们采用的技术是将图片分成上万块,分块传输,以此提高发送的效率。我们正在研发将视频分块发送,相信这类技术很快会实现的。当然这其中的视频编辑、融合的编辑就更加复杂了。

《中国传媒科技》:您描述的应用场景很富有想象,那您如何看待把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媒体报道中这件事?

庄岩:我倒认为媒体对于自身的定位,局限了虚拟现实在媒体中的运用。很多媒体的报道是结论式的,而不是过程式的。比如定性的多,媒体说了很好就是很好,但关于它为什么好不用了解了。媒体更强调在教育或者引导等方面的功能,但是虚拟现实这种沉浸的感受,更多是让用户自己去品味,这个跟媒体的大方向是否一致我不知道。

讲一个有趣的项目案例,前段时间为了对某社区里的一所学校进行改造,客户要求我们通过虚拟现实系统,呈现三套改造方案,然后客户要求相关人员对所有改造方案进行投票。虽然这种方式成本较高但这是一种民主的体现。民主社会需要将一件事展示出来,而不需要评论和结论。

道理是一样的,不同定位的媒体对于技术会有不同的需求。比如许多国外媒体的做法是把信息公开给受众,让观众自己判断。当然很多受众可能会比较迷茫,判断不了,但是权利是赋予观众的。我想虚拟现实会提供给观众这样一种权利,对于这种权利或者说这种方式,媒体是否认可,就看媒体的定位了。

我们在做奥运工程时,为了体现绿色环保,也会提供修图等服务,可以将工地上的垃圾修掉,弘扬的正面会多一些,我们认为这个是作为服务公司应有的态度。而媒体的作用,我认为只要把事情提供出来,正确与否由受众评断。如果能接受这种状态,我觉得这种虚拟现实会有更多的运用。毕竟,技术并没有倾向性,而媒体不可能没有倾向性。

抛开倾向性不说,媒体需要重视公众交流,而虚拟现实技术能在公众教育中有很好的应用,这也是我倡导的。比如高铁在很多地方建得非常壮观,航天城也非常棒,但有多少学生、民众能有机会看到祖国的这些方面?我想这类虚拟参观更具有现实意义。如果说对于新闻事件还要有定位的顾虑,公众教育或许可作为虚拟现实技术推动媒体发展的一个方向。

另外,我们正在做的一些规划馆的项目里涉及新农村的改造,许多改造完的新农村都非常漂亮,但除非改造完了变成旅游景点,不然没多少人能感受到这种新农民的幸福生活。或许我们可以与媒体合作一些栏目,用虚拟现实参观,代替往年以图片评选北京新农村的方式,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也形成了信息传达的新渠道。

《中国传媒科技》:这种合作会很有意思!说到信息传达的新渠道,国外有将广告放在虚拟现实场景里的做法,您如何看待这种方式?

庄岩:那个就是使垃圾无所不在。但是视觉对大脑的刺激是非常明显的,“看”本身就可以实现很多的感受,看完了以后会潜移默化地对我们产生影响。

《中国传媒科技》:我们前面谈论的都是视觉上的呈现,听觉在虚拟现实中的运用,您是否有关注?

庄岩:关于声音的部分,现有设备是可以实现的。我们现在在鸟巢也在做,有点像虚拟讲解员,比如用户抬头看到钢梁,设备会自动判断出用户看到了什么,并针对性地进行解说。我们关注的还是很窄的方面,主要还是视觉的呈现。

虚拟现实,带来变革后依然考验技与艺的融合

《中国传媒科技》:作为虚拟现实场景重要的采集设备,3D摄制机您该是很熟悉的。我们往前一步,您觉得未来3D摄制机会不会像如今摄影、摄像机那样,成为媒体记者的常用装备?

庄岩:现在图像运用在媒体里已经很便捷了,基本上大家都有自己的拍摄设备,都有自己的发言渠道。从设备上来看肯定是会越来越便捷,但是这种便捷程度对虚拟现实或者对媒体的影响,在我看来要从两方面来说。

第一,艺术和技术的结合是很重要的。大家都有手机,但是我们发现摄影师还是非常重要的,不是说所有人拍出来的片子都好看。无论是现在单反相机还是未来堆积了多少种超强技术的拍摄器材,最后还是要回归到艺术和技术的结合。

第二,信息的传播和身临其境的感受还是要分开。就以洛桑展厅为例,自它被拆除那一刻起,这个信息就被传播完了,这事情就已经结束了,也不再是新闻点了。但是它作为一个空间环境被记录下来,公众可以随时参观,它成为一个公众资产。我是学土木工程的,对空间的理解会非常不同,我认为空间本身就是一种资产和价值,它跟信息没关系。不管以后拍摄的设备有多快,虚拟现实有多么厉害,包括成本技术会越来越低,但是空间需要被记录回放,而且有很多价值,这点不会改变。

所以基于这两点,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与空间的沉浸感受,未来我们会有独特的产品提供给大家。

我想包括媒体在内的每家公司都会在自己的方向上不断地利用包括3D摄像、虚拟现实在内的新技术,有着各自的追求。

《中国传媒科技》:您有没有想过未来几年虚拟现实会发展成什么样?

庄岩:由于设备越来越普及,虚拟现实会变成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毋庸置疑的。它会越来越简化、实用和便捷,我们不会再特地强调它叫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在各方面的应用,会改变大家对于环境、对于事件、对于历史的了解方式。长久以来,我们都是以舞台剧的方式看事物,舞台剧从莎士比亚开始就是非常受欢迎的形式。虽然我们不见得都在剧院里,但其实无论我们面对的是书刊、电视,还是电影院的屏幕、360度环幕,无非是我们离这种媒介远近的区别,这种形式一直没变化。

但是虚拟现实带来了历史性的突破,它把眼睛全部控制起来,使你感受得完全不同。即使在今天这种革命性的变化还是潜移默化的,有时候就是这样,当革命性变化开始的时候影响力不大,可能几年后大家总结这事儿的时候觉得当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让我觉得很自豪的是,我们好歹还站在这个事情的前沿,致力于沉浸感受方面,在提供非常独特的产品。这感觉很好!

写在后面

无论是水晶石,还是媒体,为了抓住和创造用户需求,都正在各自的方向上不断地借力新技术奋勇前行。对于虚拟现实的运用,水晶石无疑是领跑者,追求极致的沉浸感受已成为其赋予自己的使命,当然,这也是它获得名利的资本。国内绝大部分媒体确实还没站在这条跑道的起跑线上,而是在另处你追我赶,但在奔跑的时候别忘记望远方,或许你我都将在这条跑道上交汇。

猜你喜欢

中国传媒鸟巢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鸟巢
英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中国传媒多元化经营的启示
重回鸟巢
鸟巢大作战
绿色传播:中国传媒新生态中的媒介责任
2016年我国传媒产业规模增长19.1%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中国传媒体制改革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