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山东讨逆战役的再认识

2015-01-09□徐

军事历史 2015年5期
关键词:军区中共中央蒋介石

□徐 昊

对1946年6月的山东讨逆战役,论者往往只讲它是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部队对山东境内被国民党收编的伪军所进行的一次惩罚性作战,而对这次作战与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关系,以及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国内外形势及国共和谈策略的新认识和新举措却没有谈及,因而使人们难以全面认识山东讨逆战役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历史意义。笔者拟就此作一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同行。

一、山东讨逆战役的历史背景

毫无疑问,山东讨逆战役是在蒋介石和国民党从1946年3月起破坏《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在东北发动大打,在关内发动小打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主要是为了报复国民党军进攻东北民主联军而进行的。

抗战胜利后,为了创造有利的战略格局及争取在国共和谈中的有利地位,中共中央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10万部队和2万干部先机进入东北。与此同时,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挥晋冀鲁豫军区部队进行平汉战役、山东军区部队和新四军主力进行津浦路阻击战,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部队进行绥远战役,阻击国民党军的北进和东进,以确保“向北发展”的成功。国民党军则在美国海军的帮助下从秦皇岛登陆进入东北,由此形成了国共争夺东北的局面。面对中国的内战局面,为了保持雅尔塔格局和美国对中国政治的主导地位,美国总统杜鲁门派其特使马歇尔来华调停国共争端。在马歇尔的斡旋下,1946年1月10日《停战协定》的签订和政协会议的召开,使内战在关内基本停止下来,和平显露端倪。由此中共中央对形势作了乐观的估计,并认为“从此中国即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62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国内问题由政治方式来解决。”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63页。中共中央甚至还准备在国共和谈成功后迁至淮阴办公。然而,随着美苏冷战的开始,1946年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后,蒋介石对中共在政治上大攻,在军事上大打,中国政治形势由此逆转。所谓政治上大攻,即国民党否定政协会议通过的宪法草案所确定的基本原则,提出要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取消省宪法及使国民大会由无形变为有形(即用国民大会取代党派间的政治协商会议)。所谓军事上大打,即蒋介石不承认中共在东北的地位,不承认随着苏军的撤退东北问题越来越由外交问题变成内政问题,借口从苏军手中“接收主权”,开始大量增兵东北,进攻东北民主联军,从而导致了东北的紧张局势,并使东北成为国共军事斗争的焦点。

由于蒋介石在东北问题上顽固坚持“只有接收,并无调停”“打下长春,再谈停战”的立场,致使中共和平解决东北问题的所有努力归于无效。到1946年4月,面对蒋介石在东北发动大打,企图迫使中共屈服的新形势,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只能做出这样的抉择:要么接受国民党的东北和谈条件,自动让出中长路和大片地区,要么拒绝其条件,起而抗之。而东北的和战问题又直接影响着全国和战局面的发展。在此形势下,毛泽东审时度势,重新研判国内外形势后指出:由于世界民主力量越过世界反动力量,第三次世界大战暂时打不起来,“美、英、法同苏联的关系,不是或者妥协或者破裂的问题,而是或者较早妥协或者较迟妥协的问题。”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118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但“这种妥协,并不要求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人民随之实行国内妥协。各国人民仍将按照不同情况进行不同斗争。”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1185页。这就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新认识。也就是说,在美苏迟早妥协的形势下,面对蒋介石的政治和军事压力,毛泽东所采取的方针就是坚决斗争而不委曲求全,以斗争求生存,以战争的胜利去取得和平。根据这一方针,毛泽东主张坚决反击国民党军在东北的军事进攻,并且企图一战而定乾坤,与国民党在东北平分秋色,进而以东北和平来促进全国和平的实现。据此,他要求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指挥主力进行四平保卫战,坚决将国民党军阻止于四平以南。

根据“化四平街为马德里”③《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7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的指示,林彪指挥东北联军主力从1946年4月18日至5月18日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四平保卫战。然而,由于敌强我弱,东北民主联军主力以歼敌1万余人自损8000余人,被迫放弃四平,向松花江以北撤退。在发动东北大打的同时,蒋介石还在关内发动小打,派兵连续侵占解放区的安次、萧县、夏邑、定远等县城,并向冀鲁豫解放区的水东地区发动进攻。

东北既是国共军事斗争的焦点,也是各解放区中最薄弱的地区。由于部队刚刚进入东北及任务不断变化,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工作尚未真正开展。东北大打则造成以下两个情况:一是东北民主联军需要相当时间进行休整补充,进而着手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二是蒋介石因其在东北暂时得势而趾高气扬,在未来的国共和谈中必然提出为中共所不能接受的苛刻条件。为打击国民党的嚣张气焰,毛泽东决定仍然采取斗争的方针,要对国民党进攻东北进行局部报复。5月19日,他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给参加国共谈判的周恩来以及参加军调部工作的叶剑英的电报中指出:“我在大局上仍忍耐,惟须取局部报复手段。”④《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228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在毛泽东看来,在不触发全面内战的情况下,中共在东北有所失,但其他地区必须有所得,只有这样,国共间才能维持某种平衡,以后的斗争才好开展。山东讨逆战役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二、山东讨逆战役的经过

应当说,在关内对国民党军实施局部报复,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吸收了林彪和西满军区司令员黄克诚意见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战略决策。早在《停战协定》签订之初,林彪就认为“此次和平协定的实质,实为蒋之一重大阴谋。这一阴谋是对我党力量采取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方针。”蒋介石以《停战协定》来束缚我关内各解放区的手脚,“以便抽出主要力量,首先向我最薄弱之一环——东北进攻,尔后再以东北为根据,向我华北根据地南北夹击。”“我入东北部队完全处于无根据地的状况,与我军脱离中央苏区以后到陕北以前的状况大体相同(指无根据地条件)。如敌调全国兵力,向我到处进攻,则对我甚为不利。因此,我意必须坚持彼在东北不停战,则我在华北、华中也不停战。”“如我在这方面停战,而让敌自由攻击东北,则对我党的后果是很不利的,华北之暂安局面也决不会长久的。”⑤林彪致中共中央、东北局电(1946年1月15日),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资料馆藏。四平保卫战期间,黄克诚鉴于部队伤亡越来越大,于1946年5月12日致电中共中央:“东北如已不可能停战,应在全国打起来,以牵制国民党[军队]向东北调动;东北则需要逐步消灭国民党兵力,来达到控制全东北的目的。”“我对整个情况不了解,但目前关内不打,关外单独坚持消耗的局势感觉绝[对]不利。”⑥《黄克诚军事文选》,412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林彪与黄克诚意见的核心是,东北与关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作战整体,在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建立起来以前,必须以关内作战来支援东北。四平保卫战后,他们的意见开始被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所采纳。

既然要在关内要对国民党军进行局部报复,那么战场选在哪里?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经过反复考虑,最后确定山东为主战场。其理由是:由于津浦路阻击战顽强地阻止了国民党军北上,山东境内的国民党军大都为被蒋介石收编的伪军,驻地分散,战斗力弱,且被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部队包围;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部队不仅战斗力强,且山东军区部队善于城市攻坚,胜算把握大;消灭这些不断进攻解放区、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的伪军,不仅可以得到山东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还可以把山东更好地建成华东的战略基地。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从5月下旬开始进行讨逆作战的各种准备。5月30日,华东局致电中共中央:“经华东局及各区党委同志讨论后,拟就一个照会,分致南京三人委员会及北平执行部(拟不送徐州、枣庄小组的,免其就地准备),拟于微日送出,灰日不得答复,即于真日开始夺取泰安、大汶口、周村、张店、德州、枣庄,兖州暂不攻取,其据点多则三十一日迟至五日即可夺取,如同意即于五日由中央分送剑英、恩来转至国美及我,以便遵行。”次日,中共中央复电华东局:“国民党在东北扩大战争,占我四平、长春、吉林等十余城,现正向哈尔滨进攻中。在关内五个月来占我村镇数百处,近日又占我安次、萧县、夏邑、定远,攻我水东。本日悉,北平十一战区司令部不用事先任何通牒,即出动数万兵力进攻我冀东三河、宝坻、香河、宁河等县。因此,你们已用不着事先提出照会,即可动手攻取泰安、大汶口、张店、周村、德州、枣庄等地,战况随时电告。”①《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244页。据此,山东讨逆战役于6月7日正式发起。

鲁中、渤海军区部队共5个旅13个团,在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的指挥下,7日对张店、周村地区的伪军展开攻击,至8日歼其8000余人,攻占张店、周村。渤海军区部队及晋冀鲁豫军区第11军分区部队,在渤海军区司令员袁也烈、政治委员景晓村的统一指挥下,于7日开始攻击德州地区的伪军,至10日歼其5000余人,解放德州。胶东、滨海军区部队在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林浩的指挥下,8日对胶县(今胶州)地区的伪军发起攻击,至16日先后攻占胶县、高密、即墨等地,歼其万余人。第7、第8师,第2纵队及鲁南军区部队一部共20个团的兵力,在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罗炳辉的指挥下,于9日至10日进攻枣庄、韩庄,全歼伪军3300人;第1纵队及鲁南军区一部在纵队司令员叶飞、政治委员赖传珠的指挥下,于7日至16日攻克泰安、大汶口等据点。战役至6月16日结束,共歼灭伪军3.4万余人,使山东除济南、兖州、潍县(潍坊)、青岛等少数城市外,其他地区均成了解放区。

三、山东讨逆战役的历史意义

山东讨逆战役是在蒋介石正逐步把内战从东北引向关内的背景下发生的,是为了报复国民党军进攻东北而进行的,因而其重要的历史意义除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山东解放区以外,还有以下几点:

(一)缓解了东北战场的压力,为东北民主联军的休整补充和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四平保卫战后,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向北撤退,国民党军则跟踪追击。关于东北民主联军的撤退情形,在1946年5月28日林彪致中共中央和东北局的电报中可见一斑:“我军自四平撤至公主岭附近时,敌以多路平行纵队且附汽车、坦克向我追击,其受我抵抗之路则停止而他路则进行包围,飞机进行大肆轰炸,故我部队被隔断的甚多,至今尚有数个团数个营数个连落在敌人后面不知去向,我部队情绪大降,老部队中逃亡,新部队中发生叛变,整个大量减员”。在此情况下,林彪报经中共中央批准,准备在必要时放弃哈尔滨。总之,四平保卫战后,东北民主联军主力恢复元气需要时间,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更需要时间。而获得这些时间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必须阻止国民党援军从关内调往东北。而山东讨逆战役正起到了这一作用。

东北国民党军虽然一路追击到松花江南岸,但随着其战线拉长,兵力分散、易受攻击的弱点开始暴露。东北民主联军则趁机发起鞍海战役和黑石镇、桦甸、拉(法)新(站)等战斗,给孤立突出的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有鉴于此,东北国民党军被迫停止向松花江以北进攻,同时抽调4个师回防南满,等待援军到达再行发动新的进攻。在此形势下,蒋介石被迫宣布从6月7日12时起东北休战15天。6月21日,蒋介石又宣布东北休战延长至30日。此后,由于山东讨逆战役给山东国民党军以毁灭性的打击,极大地震撼了国民党上层。正如6月12日中共中央致陈毅并告周恩来、叶剑英的电报所指出的那样:“我占枣庄、泰安、胶县、德县后,声威大振,美怕我攻青,国怕我攻济”。为解燃眉之急,防止整个山东落入中共之手,蒋介石于6月间急忙从徐州抽调第73军空运济南,把第54军从九龙船运青岛,对东北所需的援军只能无奈地暂时搁置,从而使东北有限期休战后来变成了无限期停战,这就大大减轻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压力。对此,1947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强调指出:“1946年5月四平、长春撤退之后,主力失去战斗力,如果敌人增加两个军,我们军事的情况是很危险的,因主力来不及休息补充和装备。山东大打起来救了我们一手,使得我们能够缓过气来。”东北民主联军则充分利用山东讨逆战役等因素所带来的4个多月的宝贵时间,补充整编部队,下大力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到1946年10月中旬国民党军再度对东北民主联军发动大规模进攻时,形势已今非昔比,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已初具规模。

(二)体现了毛泽东敢于以战争的胜利去争取和平的决心和勇气。纵观从重庆谈判到全面内战爆发的整个历史过程,蒋介石灭共的决心始终没有变,和平谈判也好,武力“进剿”也罢,只是手段不同而已,当然对蒋介石来说能够用和平的方法消灭中共那是再便宜不过了。蒋介石在1945年9月20日给各战区司令长官的密电就清楚地说明了其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实意图:“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奸党作具体谈判。彼如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尽管如此,中国共产党顺应国内外和平潮流,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出发,把争取和平民主作为自己的战略方针,实属难能可贵。然而,当蒋介石破坏《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把内战强加到人民头上时,毛泽东则奉行斗争哲学,以谈对谈,以打对打,从来不屈服于任何压力。山东讨逆战役展开后,毛泽东于6月12日向驻南京的中共和谈代表团和东北局通报情况后指出:“我愈采取坚决有力之报复行动,美蒋对我愈有所顾忌,和平可能性愈增加。”①《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269页。以战求和,这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形势重新研判后所采取的新举措。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教育全党要树立起同美蒋坚决斗争的决心和勇气。面对四平保卫战后的严峻形势,西满军区政治委员李富春和司令员黄克诚于1946年6月28日致电中共中央,谈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他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势力有了大的发展,但战后人民的力量并没有形成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解放运动,帝国主义也未发生像那时的严重危机。在中国八年抗战中,人民的势力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壮大,中国整个反革命势力在抗战中是削弱了,但反革命的中心势力蒋介石的力量在战后则是加强了。“基于上面形势分析,党的方针是力求保存力量,等待时机。具体办法:需让步以达和平,需拖延以待时机,需坚决打下去以分胜负。目前已到和战最后关头,拖延的可能性已很少,只有一、三两路可走。”“目前采取第一个让步以达和平的方针,如能求得全师而退,保存干部,保持军队与部分解放区,求得全国范围内部分民主改革,还是这一步以求和平为宜。但估计蒋介石不会因我们让步放下屠刀,而且把刀拿得更稳,随时可爆发大屠杀,杀得鸡犬不留,铲草除根而后已。这样则不如采取坚持打下去的方针,这个方针当然也危险,胜利把握不大,但如打得好,可能取得。打打停停,可以长期坚持以待国内外的根本变化。”7月6日,毛泽东复电李富春、黄克诚:“你们分析中许多观点是合乎实际的,是好的,但缺点是对美帝国主义及蒋介石的困难条件估计不足,同时对国际国内人民民主力量所具备的顺利条件,也估计不足。第二次大战后,各国革命力量所处的地位,是比第一次大战后要好得多,而不是要差些。对美蒋的压力与要求,我们应当有所让步,但主要的政策不是让步而是斗争。如果我党既有相当的让步,而对其无理压迫与无理要求又能出以坚决的斗争,则其结果比较付出更多更大的让步反而要好些;如无坚决斗争精神,则结果将极坏。”②《毛泽东文集》,第4卷,14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正由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顽强地坚持斗争精神,才使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部队取得了山东讨逆战役的胜利,进而有力地支援了东北,才坚决拒绝了蒋介石在1946年“六月谈判”中提出的让东北民主联军让出白城、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丹东、热河、察哈尔等地,在山东让出6月7日后占领的地区等无理要求,才澄清了长期困扰全党的在和战问题上的思想混乱,才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时率领全党全军和解放区人民起而抗之,并最终以革命战争埋葬了蒋家王朝。

(三)确立起东北与关内各解放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作战整体的意识和观念,从而形成了关内与东北配合作战的新局面。进军东北是抗战胜利后中共取得的最大胜利。它打破了被国民党军长期四面包围的状态,使东北成为中共的战略基地。然而,由于对东北与关内各解放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作战整体缺乏足够认识,甚至认为全国和平的前途已定,东北最多再打一两仗也要进入和平,因而中共和谈代表在与国民党代表签署《停战协定》时,允许国民党军队为接收东北主权而调兵东北不受《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共中央也批准了这一协定,这就为日后国民党大肆调兵东北,挑起东北内战提供了某种口实。而关内各解放区由于受《停战协定》的限制,又不能对国民党军采取军事行动以支援东北,从而形成了东北民主联军孤军作战的局面,这对处于弱者地位的中共开展争取和平民主斗争是极为不利的。

东北民主联军孤军作战不足以扑灭蒋介石内战气焰的事实,使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充分认识了林彪与黄克诚关于东北和关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作战整体意见的正确性,因而加以采纳,并在山东讨逆战役中成功运用,从而为东北民主联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不仅如此,随着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工作的展开,东北局于1946年9月上旬连续致电中共中央:“美蒋对我军进入东北的意义是充分了解的,他们对我们进入东北是非常害怕的,同时他们看透了我们在东北的最大弱点,即我们还来不及建立革命的根据地。因此他们下定了决心,以一切办法,首先歼灭东北之我军。一月十日停战令曾明确的表示了蒋介石这一企图,但为在华东、华北六月份以后的坚决自卫所粉碎,而未能完全实现。”“目前如果万一又和平谈判时,我党必须坚持包括东北在内的全国的停战,而且停战必须包括军队调动的停止,其中首先包括停止增兵东北,否则一切好听的诺言是一文不值的。”①东北局致中共中央电(1946年9月9日),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资料馆藏。“东北斗争前途极好,可能创造大规模的根据地,可能建设数十万现代化的精兵,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在目前情况下,建立根据地最需要的是时间”。“这一任务的实现,则不仅能大大改变东北的敌我形势,且必能大大改变全国的敌我形势,并能成为对于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整个威胁,且并能大大的有力援助与配合关内的我军。故东北建立根据地与建军关系中国全局前途甚大。”“尤盼中央知悉东北方面的需要,指导关内我军坚决进行作战,给东北以有力配合。”②东北局致中共中央电(1946年9月7日),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资料馆藏。

其实,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这时早已树立起东北与关内各解放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作战整体的观念和意识。“六月谈判”破裂后,面对必然要到来的全面内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于6月下旬与关内北线各战略区领导人商讨制定了夺取三路四城的战略计划,与关内南线各战略区领导人商讨制定了《全局破裂后太行山东两区的战略计划》,准备以外线出击、敌进我进的战法打破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毛泽东坚信,只要坚持以战求和的方针,国内和平就一定能够实现。为此,他在6月22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致东北局的电报中指出:“在此伟大斗争中,我华北、华中解放区及全国民主力量均将以行动援助你们。”③《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286页。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关于东北与关内各解放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作战整体之意识和观念的确立,确保了解放战争的顺利展开并最终取得胜利。

猜你喜欢

军区中共中央蒋介石
安徽省军区领导来淮委防汛勘察
中共中央文委发给郭沫器的特殊信件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湖南省军区幼儿园
韩练成:蒋介石身边最隐蔽的传奇将军
用忠诚和担当警卫中共中央——中央警备团与开国大典
吸烟的礼节
蒋介石搓麻将也是玩政治
1954年中共中央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
从蒋介石对孔祥熙谋和活动的态度看蒋介石的抗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