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好品德教学“四重奏”
2015-01-09李群
李群
小学高年级品德教材内容涉及面广,涵盖了历史、地理、社会常识、法律法规等诸多领域。如何用好教材,同时又使其与身边资源运用得相得益彰,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作更多的研究和探索,弹好品德教学“四重奏”。
一、品德教学贵在“返璞归真”——呼唤生活化
品德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品德课更真实、更鲜活,真正体现品德课回归生活的理念。
1.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品德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上的40分钟,应该拓展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
在学习《地球在“发低烧”》一课时,许多学生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都觉得无关痛痒,认为这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全球变暖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一个人如果高烧不退,很可能会危及生命;地球如果一直“不退烧”的话,会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呢?通过讨论,学生渐渐明白了气候持续变暖会导致自然灾害频发、自然资源锐减、许多物种灭绝……从而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然而然地生发出了要让地球“退烧”的愿望,增强了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密切认知与实践的关系
品德教学如果没有以实践为基础,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道德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品德课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在教学《父母的难处》一课时,我们班举行了一场小小辩论会:父母的难处我能帮着解决吗?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了解到父母面临着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纷纷表示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父母。我又布置学生将能帮助父母解决的问题制成一张计划表,督促他们将表中的内容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会到父母的生活不易、工作的辛苦、为子女和家庭的全身心付出,从而能主动为父母分忧,实现了道德认识的“后延”。
二、品德教学重在“拨乱反正”——传递正能量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尚未形成,教师应坚持正面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知识结构,并使之成为指导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
1.及时纠正错误观点
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一旦他们出现认知偏离,教师应及时地告诫、制止和纠正。
在教学《科学技术的喜与忧》一课时,我针对近期频频报道的“家庭聚会玩手机”事件让学生展开讨论。有个学生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星期天回奶奶家吃饭就是这样的,一人一部手机,大家各玩各的,都挺开心的,没什么不好!”还有几个学生也随声附和。很明显,社会上的一些客观现象已经对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于是我引导学生继续讨论:“这样做真的好吗?真的能令所有的人都开心吗?”通过讨论,学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爷爷奶奶肯定不高兴。他们本来希望和儿女闲话家常,现在这份亲情却被手机剥夺了。大家也明白了电子产品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必须一分为二地来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
2.充分肯定正确意见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教学《我心中的那颗“星”》时,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那颗“星”并交流崇拜他(她)的原因。班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崇拜的对象,大家对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学生的回答大多是歌星、影星、球星等有着光鲜靓丽外表的明星,突然有个学生给出了与众不同的答案——他所崇拜的是霍金那种坚强不屈、乐观向上的精神。我夸他独具慧眼,看到了霍金的内在美。这个评价不仅是对这位同学的肯定,也为其他学生打开了思路,引导他们把对明星的外在崇拜转化为对其内在品质的挖掘和模仿。
三、品德教学巧在“以小见大”——打好“太极拳”
大诗人叶绍翁笔下的一枝红杏能让人想象出满园春色,这种“以小见大”的独特视角促成了千古名篇。在品德教学中巧用这种方法,也往往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1.小故事蕴含大道理
史地题材的教学内容因其知识性强,又远离学生的生活而成为品德教学的一大难点,一个与之相关联的小故事却能在不经意间为学生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
在教学《战争何时了》一课时,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请把我埋得浅一点》的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战争对无辜生命的摧残和践踏,激起了学生对受害群众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痛恨。又如《人种有不同》一课中有个关于“人种起源”的神话故事,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进一步探求人种形成的科学解释。
2.小细节成就大精彩
一堂品德课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果教师能关注细节、善待细节,就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在教学《我更了解自己了》一课时,我让学生寻找自己的优点,同学们侃侃而谈。突然,有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的同桌××没有优点。他学习成绩差、卫生习惯差……”其他学生也开始应和。此刻,那位被指名的学生已经满脸通红,头低得不能再低。虽然这位同学平时表现的确很差,但我却微笑着说:“××同学以前是表现不好,可我刚才看到他羞愧难当的样子,说明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是一种优点呀!老师相信他今后会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也希望同学们能帮助他、督促他,好吗?”同学们纷纷点头。从那以后,××同学的进步很快,他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真正融入了这个大集体中。
四、品德教学妙在“去粗取精”——凸显有效性
评价一堂品德课是否有效的标准不是华丽的语言、多样的活动、光鲜的道具……而是学生的收获。我们应该让品德教学轻装上阵,引领学生快乐学习。
1.调整教学内容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品德教学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加工、裁剪重组,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大的发展。
在教学《男生女生不一样》一课时,我就对教材内容作了一些调整,采用了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设计,开头先通过“掰手腕”和“穿针引线”两个游戏让学生归纳出了男女生在体能、性格方面的差异;接着又通过“照片对比”和“模拟购物”两个活动,让学生看到了男女生在兴趣、穿着、生理等方面的不同;然后让学生通过辩论“男生、女生谁更聪明”,感受到男女生在智力方面没有高低之分;最后再通过“场景再现”和“现场合作”,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男女生各有优缺点,应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简化教学手段
品德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活动性,教师面对多种教学方法应学会取舍,用得其所,对直观教具、多媒体课件等的使用要做到有的放矢,适时适度,适当适量,使课堂少一些热闹的表象,多一点实用的本质。
在教学《鸦片的背后》时,我以一个“四兄弟吸食鸦片,最终家破人亡”的故事导入。第一次试教时,我采用的是一边听录音,一边看吸食鸦片的图片,结果学生只顾着随着镜头的切换看画面,对故事内容听得云里雾里的;第二次教学时,我删除了所有的画面,学生们一门心思听故事,听得认真多了。他们从故事中感受到了吸食鸦片产生的危害之大,对鸦片这个陌生的事物一下子就多了几分了解,思绪也被带到了近代中国那段屈辱的历史里。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虽然我们无法完美地演绎品德课堂,但只要我们用心弹好这“四重奏”,也照样能奏出打动学生心弦的旋律。?筻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学研究第十期重点课题《智慧陶冶:小学生课堂学习活动优化行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