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来的数学学问
2015-01-09瞿静君
瞿静君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问,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却不能以单纯的抽象呈现,而应更多地赋予鲜明的直观和形象,这是小学生知识经验不足和心智水平较低所决定的。为此,很多教师大量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来丰富数学知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效果。除此以外,笔者以为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数学认知,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下面笔者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为例,谈谈“做”中学习数学的“三步走”策略。
一、尝试未知探索,“做”出认知冲突,在辨析中引发深度思考
对于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不是对数学符号的直接认知,而是“动手做”的情趣。数学课上,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图形认识,需要让学生在“做”中去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这既是一种直观鲜活的实践体验,又是一个绝好的思维历练过程。所以学习一个新知识点时,开始可以放手让学生对照文本自学。接下来,让学生对在自学中得到的不同体会和认知进行相互比较,并在众多比较中,引发冲突和对问题的深度思考。这种做法,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致和热情。比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之初,我首先给出下面这个平行四边形,并且两条边以及边上的高都给出了具体数据(单位:厘米)。让学生尝试研究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么计算。
■
学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3×2.5=7.5(平方厘米),5×2.5=12.5(平方厘米),3×5=15(平方厘米)。也就是说,学生在认知方面出现了冲突,那么,究竟哪种计算方法正确呢?学生的探究兴致很高,于是,我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自制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边研讨边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不断“变形”中,“看到”它的面积变化,试着找到它的面积计算方法。当各组都有了自己的认识后,我开始组织各组进行汇报和讨论,在一个接一个的否定过程中,有些学生终于找到了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找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仍有一些学生不甚明白,那么,怎样让其他学生都明白呢?这个问题就是引发学生往深处着想,更多地关注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于是,学生的探究兴趣点出来了,在探究上也有了一定的眉目,接下来再引发学生学习就是一件很轻松很容易的事情了。
二、嫁接已有经验,“做”出几何演绎,在推导中抓住知识本源
为了求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立足已有的经验,也就是把新的认知建立在已学习过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上,这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引导学生进行图形转换和面积计算的逻辑推演过程。这样,不光可以让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怎么计算,更可以让他们认识到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把握数学的演变规律。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极为重要。
首先,我从转换成长方形最直观的两个图形入手,如下图。让学生剪出这两个图形,其实,在剪裁这两个图形的过程中,学生的心里就已经经历了长方形的演变和对接。在接下来计算它们的面积时,学生很容易想到长方形。当要求说出理由时,学生也很自然地通过剪拼,将这两个不规则图形拼接成长方形。
■
接下来,再来研究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剪裁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通过不断变换地“做”,来说明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它的面积该怎么计算,为什么。
■
通过剪拼,学生很容易发现,不论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接着,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进一步观察、比较,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三、立足现有认知,“做”出新的生长点,在归结中切入问题的真意
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转换和与长方形比照,学生知道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但并不是问题研究的终结。还需要在平行四边形本身的研究上再作一些拓展和延伸,让平行四边形的学习更深入和彻底。比如,对于平行四边形而言,其面积的研究和学习上,除了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发现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只要等底等高,面积就相等。(如右上图)
通过合作交流,大家还发现:每
■
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沿着任意一条高剪拼成一个长方形,有时还能拼成正方形。对于平行四边形来说,这样的认知才是全面的,也是深刻的,尤其是“只要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相等”,这是平行四边形的本质规律,也是学习和认知平行四边形的核心。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化解生活中一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问题。
小学数学尤其是几何的认知与学习,一般都有其内在的转换规则和认知逻辑,如能将其置入数理关系和图形转换的“做”中学,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筻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问,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却不能以单纯的抽象呈现,而应更多地赋予鲜明的直观和形象,这是小学生知识经验不足和心智水平较低所决定的。为此,很多教师大量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来丰富数学知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效果。除此以外,笔者以为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数学认知,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下面笔者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为例,谈谈“做”中学习数学的“三步走”策略。
一、尝试未知探索,“做”出认知冲突,在辨析中引发深度思考
对于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不是对数学符号的直接认知,而是“动手做”的情趣。数学课上,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图形认识,需要让学生在“做”中去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这既是一种直观鲜活的实践体验,又是一个绝好的思维历练过程。所以学习一个新知识点时,开始可以放手让学生对照文本自学。接下来,让学生对在自学中得到的不同体会和认知进行相互比较,并在众多比较中,引发冲突和对问题的深度思考。这种做法,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致和热情。比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之初,我首先给出下面这个平行四边形,并且两条边以及边上的高都给出了具体数据(单位:厘米)。让学生尝试研究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么计算。
■
学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3×2.5=7.5(平方厘米),5×2.5=12.5(平方厘米),3×5=15(平方厘米)。也就是说,学生在认知方面出现了冲突,那么,究竟哪种计算方法正确呢?学生的探究兴致很高,于是,我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自制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边研讨边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不断“变形”中,“看到”它的面积变化,试着找到它的面积计算方法。当各组都有了自己的认识后,我开始组织各组进行汇报和讨论,在一个接一个的否定过程中,有些学生终于找到了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找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仍有一些学生不甚明白,那么,怎样让其他学生都明白呢?这个问题就是引发学生往深处着想,更多地关注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于是,学生的探究兴趣点出来了,在探究上也有了一定的眉目,接下来再引发学生学习就是一件很轻松很容易的事情了。
二、嫁接已有经验,“做”出几何演绎,在推导中抓住知识本源
为了求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立足已有的经验,也就是把新的认知建立在已学习过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上,这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引导学生进行图形转换和面积计算的逻辑推演过程。这样,不光可以让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怎么计算,更可以让他们认识到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把握数学的演变规律。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极为重要。
首先,我从转换成长方形最直观的两个图形入手,如下图。让学生剪出这两个图形,其实,在剪裁这两个图形的过程中,学生的心里就已经经历了长方形的演变和对接。在接下来计算它们的面积时,学生很容易想到长方形。当要求说出理由时,学生也很自然地通过剪拼,将这两个不规则图形拼接成长方形。
■
接下来,再来研究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剪裁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通过不断变换地“做”,来说明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它的面积该怎么计算,为什么。
■
通过剪拼,学生很容易发现,不论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接着,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进一步观察、比较,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三、立足现有认知,“做”出新的生长点,在归结中切入问题的真意
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转换和与长方形比照,学生知道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但并不是问题研究的终结。还需要在平行四边形本身的研究上再作一些拓展和延伸,让平行四边形的学习更深入和彻底。比如,对于平行四边形而言,其面积的研究和学习上,除了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发现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只要等底等高,面积就相等。(如右上图)
通过合作交流,大家还发现:每
■
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沿着任意一条高剪拼成一个长方形,有时还能拼成正方形。对于平行四边形来说,这样的认知才是全面的,也是深刻的,尤其是“只要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相等”,这是平行四边形的本质规律,也是学习和认知平行四边形的核心。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化解生活中一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问题。
小学数学尤其是几何的认知与学习,一般都有其内在的转换规则和认知逻辑,如能将其置入数理关系和图形转换的“做”中学,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筻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问,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却不能以单纯的抽象呈现,而应更多地赋予鲜明的直观和形象,这是小学生知识经验不足和心智水平较低所决定的。为此,很多教师大量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来丰富数学知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效果。除此以外,笔者以为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数学认知,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下面笔者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为例,谈谈“做”中学习数学的“三步走”策略。
一、尝试未知探索,“做”出认知冲突,在辨析中引发深度思考
对于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不是对数学符号的直接认知,而是“动手做”的情趣。数学课上,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图形认识,需要让学生在“做”中去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这既是一种直观鲜活的实践体验,又是一个绝好的思维历练过程。所以学习一个新知识点时,开始可以放手让学生对照文本自学。接下来,让学生对在自学中得到的不同体会和认知进行相互比较,并在众多比较中,引发冲突和对问题的深度思考。这种做法,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致和热情。比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之初,我首先给出下面这个平行四边形,并且两条边以及边上的高都给出了具体数据(单位:厘米)。让学生尝试研究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么计算。
■
学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3×2.5=7.5(平方厘米),5×2.5=12.5(平方厘米),3×5=15(平方厘米)。也就是说,学生在认知方面出现了冲突,那么,究竟哪种计算方法正确呢?学生的探究兴致很高,于是,我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自制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边研讨边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不断“变形”中,“看到”它的面积变化,试着找到它的面积计算方法。当各组都有了自己的认识后,我开始组织各组进行汇报和讨论,在一个接一个的否定过程中,有些学生终于找到了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找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仍有一些学生不甚明白,那么,怎样让其他学生都明白呢?这个问题就是引发学生往深处着想,更多地关注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于是,学生的探究兴趣点出来了,在探究上也有了一定的眉目,接下来再引发学生学习就是一件很轻松很容易的事情了。
二、嫁接已有经验,“做”出几何演绎,在推导中抓住知识本源
为了求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立足已有的经验,也就是把新的认知建立在已学习过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上,这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引导学生进行图形转换和面积计算的逻辑推演过程。这样,不光可以让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怎么计算,更可以让他们认识到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把握数学的演变规律。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极为重要。
首先,我从转换成长方形最直观的两个图形入手,如下图。让学生剪出这两个图形,其实,在剪裁这两个图形的过程中,学生的心里就已经经历了长方形的演变和对接。在接下来计算它们的面积时,学生很容易想到长方形。当要求说出理由时,学生也很自然地通过剪拼,将这两个不规则图形拼接成长方形。
■
接下来,再来研究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剪裁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通过不断变换地“做”,来说明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它的面积该怎么计算,为什么。
■
通过剪拼,学生很容易发现,不论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接着,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进一步观察、比较,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三、立足现有认知,“做”出新的生长点,在归结中切入问题的真意
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转换和与长方形比照,学生知道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但并不是问题研究的终结。还需要在平行四边形本身的研究上再作一些拓展和延伸,让平行四边形的学习更深入和彻底。比如,对于平行四边形而言,其面积的研究和学习上,除了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发现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只要等底等高,面积就相等。(如右上图)
通过合作交流,大家还发现:每
■
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沿着任意一条高剪拼成一个长方形,有时还能拼成正方形。对于平行四边形来说,这样的认知才是全面的,也是深刻的,尤其是“只要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相等”,这是平行四边形的本质规律,也是学习和认知平行四边形的核心。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化解生活中一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问题。
小学数学尤其是几何的认知与学习,一般都有其内在的转换规则和认知逻辑,如能将其置入数理关系和图形转换的“做”中学,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