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2015-01-08王玉王美玲
王玉 王美玲
摘要:新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兴起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及时把握新的机遇并迎接新的挑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一部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深入研究。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机制、特点的简要论述,发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取得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结果。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综述
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提出以来,不少思想政治教育者逐渐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开始不懈的努力和艰难的探索,因此,近年来出现了不少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已经逐步付诸实践,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一、21世纪以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概述
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知识全球化即外来文化的影响,互联网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不仅带来了信息传播技术的根本性变革,而且强烈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语言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人自身的生存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研究
各学者从不同视角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工具视角、价值视角,在其他文章中已经详细介绍,除此还有以下两种:
1、发展视角。在冯春芳等人看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包括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包括网下针对网络影响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1]
2、载体视角。即把网络看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平台。在潘敏看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社会网络化的条件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理念到内容、手段、机制的发展和创新。”[2]
(二)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研究
学者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新看法,比如,胡树祥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主要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效运行的控制性原理和操作流程,包括领导机制、引领机制和互动机制。[3]
(三)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分析
1、导向性和互动性。
網络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无论在哪个国家、无论怎样定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无法掩饰它的政治功能,因为它总是围绕着一定的政治目标展开、为一定的政治集团利益服务的。”具有政治方向性。
互联网可以将信息传递给网民,网民也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对某一件事情的见解,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具有双向互动性。
2、开放性和覆盖性
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互联网将整个世界连在一起,使教育不再受时空的限制,使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地覆盖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群体乃至每一个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随着网络的覆盖性遍及全员网民。
3、隐匿性和虚拟现实性
网络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信息沟通的模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向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转变,网络人在网络上从事的一切活动从方式上看都是不切实际的。
4、即时平等性
网络传播是一种即时平等的传播,网络开放性的特点使网络信息稍纵即逝,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网络的信息资源丰富而且更新速度很快,信息资源能平等普遍地流动到网络上的每一个人,并且是同一时间内同等地传播相同信息。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引起和保持了理论界高度的关注,成功开辟了新的理论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总的来说,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套理论已经逐渐趋于成熟,但仍有研究盲区需要逐步克服。
(一)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
1、缺乏研究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应是紧随网络的变化而变化的,目前的研究理论成果需要不断借鉴日新月异的网络科技进行深入研究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们的学科跨度较小,造成研究视角的单一化。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从教育学、政治学角度取得,只有曾令辉、胡广成等少数研究者从信息技术学和传播学角度展开研究。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从教育学、政治学、信息技术学角度展开,仅有曾令辉、胡广成等少数研究者们从信息技术学和传播学角度展开研究,这说明研究者们的学科跨度较小,造成研究视角的单一化。
3、重复论述的文章数量占了研究成果的大部分。从中国知网搜索结果来看,近两年来出现不少以“实效性研究”为关键词的文章,大多数相关理论研究的实际价值与预期价值差距很大。
(二)研究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完善是每一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的使命,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巨大任务和前沿性课题。
1、在理论研究中抓住重点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运用网络这一载体对网民的思想动向进行积极引导,使其符合社会要求的活动。要不断跟上网络技术革新的脚步,努力减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套用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理论的现象发生。
2、在实践研究中提倡方法的多样性和视角的全方位。要更多地结合管理学知识、生物学知识、社会学知识等多学科知识进行系统研究,填补空白、扫除盲区,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更厚重,为后来研究者提供更具参考性的借鉴,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体系化、系统化。
3、在实践研究中紧随研究对象的变化
随着网络发展的日新月异,研究对象在心理和认知上更具有变化性,他们更加容易接受网络上不断更新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有时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捕捉不到或者不能及时获得的,这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就会出现主客体之间的信息差,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冯春芳,成长春.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涵义的新视角[J].江淮论坛,2004(6)
[2]潘敏,陈中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高校理论战线,2006,(11)
[3]胡树祥主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4]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王玉,(1989—),河北省秦皇岛市人,牡丹江师范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
王美玲,女,(1986—),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牡丹江师范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