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引发的几点思考

2015-01-07吴秀梅

艺术百家 2014年5期
关键词:媒材绘画艺术屏风

吴秀梅

摘要:《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是巫鸿先生的重要著作之一,该书以屏风绘画为切入点展开了对中国传统绘画及其媒材的探讨,无论从研究视角还是研究方法上都不同于以往的中国绘画史的研究,这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由此我想到中国绘画媒材之陶瓷材质对绘画的表现,并萌生了对陶瓷绘画的进一步思考和深入挖掘的冲动。本文就笔者阅读《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之后所感做几点简略的论述。

关键词:中国美术史;绘画艺术;屏风;陶瓷绘画;陶瓷设计;媒材

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

Understanding The Double Screen: Medium and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Paintig

WU Xiu-mei

(School of Arts,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Jingdezhen, Jiangxi 333403)

巫鸿先生的著作颇丰,对美术史和考古学有较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方法融合中西,重视人类学和美术学的跨学科融通。其对文献的精确解读及对新理论的细致把握促成了巫鸿先生一系列精彩的著作,他的著作研究的视角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国内外学术界对其著作褒贬不一,而笔者在此只是对其著作之一《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阅读之后谈谈个人的体会。

《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是从画作中从不被特别重视的屏风切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研究屏风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关系,文章中融合了历史文本、图像、考古、风格分析比较等多种方法,详细阐述文人画的微妙心理及审美情趣。凭借着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在国外受到的良好的学术训练,巫鸿先生对于屏风作为绘画媒材所承担的功能与内涵给予了精辟的解读,其全新的视角与方法论,泽被了人文与社会科学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今读其《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与再现》不免引发如下几点思考:

一、《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该书研究视角较之其他关于绘画史的研究有其新颖性,书中主要围绕中国绘画之屏风媒材来展开对中国绘画的研究,尝试把中国绘画既视为物质产品也看作图画再现,亦认为是一种艺术媒材。通过屏风的研究,作者不仅研究古代画家、绘画艺术,而且还研究屏风实物之边框,作为隔断物所处的空间以及物质文化,屏风作为绘画媒材之功用,甚至屏风后面被遮挡的区域,通过屏风多样的角色将一个很小的主题打破常规,扩展到宽广的角度来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著作从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展开对屏风绘画的论述,使我们跟随作者通过屏风深入地窥探绘画背后隐藏的秘密。

阅读完该书之后不免让人想到国内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郑岩教授就曾谈到中国美术史教材的问题,他认为:“目前国内关于美术史的著作是针对美术院校的学生而写,而并没有针对综合性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而写的美术史著作。”①国内关于美术史的研究大多是以历史朝代为主线,以人物或绘画风格来贯穿全文,或者围绕绘画风格和图像,从政治、宗教、审美等角度作局部的研究。而该著作的研究是选取一个小点从一个全新的广阔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历史学、文化学和美术学等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思考,使读者在观赏、分析、并理解中国绘画时,对传统文化习俗、社会生活和图像风格特点、绘画形式等有了全面的了解。

二、《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研究方法的独特性

在研究方法上具有其独特性,首先,文中所有理论都会拿对应的屏风绘画实物来说话,文献的引用也是该书在论证方面的主要依据,这有别于其他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从材料到材料,从古文到今文的千遍一律的研究,这种论述方式使读者易懂,作者对屏风解读之细和材料的恰到好处的运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其次,该书主要使用图像学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屏风与绘画展开多方位的论述。对于图像学的解释,巫鸿教授往往是先摆出观点,再通过描述图像中的画面来进行论述,并且在使用这两种方法时往往将之相互贯穿、交错论述。如在谈到屏风作为表面媒材时,作者将之与卷轴画、手卷、壁画相对比,指出屏风绘画的优越性,这主要表现在屏风的三种不同意义。这在书中的第23页有所论及,并使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仇英所画的《人物故事图册》中的图像实例论述这三种功能,这是结合图像使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论述其观点。该书中在谈及屏风划分功能时,巫鸿教授也使用了比较的方法,如书中将屏风分成两个部分进行比较。一方面,将屏风看做宫殿或普通家居的陈设来构造空间;另一方面,被艺术家作为绘画中组织绘画空间的构图手段。在论述屏风的后一种功能时,书中一直贯穿绘画图像来进行说明。从以上来看,实际上该书所使用的这些方法是相互交错的,这种形式几乎贯穿于全书当中,论述推理非常之强,使人阅读之后有种快感。

三、由该著作引发的对中国传统绘画媒材之陶瓷绘画的再认识

由于该著作是围绕屏风与中国传统绘画之关系的研究,阅读之后不免使我对中国传统绘画媒材之陶瓷绘画有了些许的思考。近些年来,关于陶瓷绘画与传统纸绢绘画的关系,在学术界亦引起很大争议,有学者认为陶瓷绘画照搬传统纸绢绘画,没有创新性和独特性,是对传统纸绢绘画的临摹复制;也有学者说陶瓷绘画与中国传统纸绢绘画完全是两回事;亦有认为陶瓷绘画对纸绢绘画产生影响。张道一先生在为孔六庆教授所著《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所作序中认为陶瓷绘画不是绘画的一个画种,就像舞台美术不属于美术一样。但是杨永善教授却持不同的观点,他认为陶瓷绘画与中国绘画有着紧密的关系,但又有着重要的区别。实质上,在以往的中国陶瓷史中并没有“陶瓷绘画”这一概念,而是一直使用“陶瓷装饰”这一概念,孔六庆教授在其著的《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陶瓷绘画这一概念,这有别于“陶瓷装饰”这一概念。书中对同时代陶瓷绘画与传统纸绢绘画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二者之间的隶属关系和影响关系,是对陶瓷绘画的全面的分析概括。endprint

今通过阅读巫鸿教授的《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一书,我又重新审视陶瓷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关系。巫鸿教授认为屏风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媒材和表现,笔者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实际上,中国传统绘画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纸绢到使用各种媒材进行表现,这大大丰富了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而各种媒材在对传统绘画的表现上由于受各种媒材本身工艺的影响而又有了其独立发展的形式,如屏风、册页、壁、卷轴、陶瓷、扇面等等,这些不同的媒材在构图上和表现手法上与传统纸绢绘画是有其差异性和同质性的。巫鸿教授把重屏看做是二维空间的绘画进行思考,其实,团扇、陶瓷与屏风有共同性,其上绘画都是具有空间性。而陶瓷可以说是所有这些绘画媒材中最富观赏性的,因为陶瓷花瓶是一个三维的立体形态,在其上作画可以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欣赏。作为陶瓷这种特殊材质,因其具有可塑性,能制作成各种形态,这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使陶瓷绘画不但可以进行平面的静观,也可以形成二维,甚至三维空间的前后、左右、上下不同角度的绘画表现。

中国传统绘画媒材在绘画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根据功能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变化。但是,艺术界有人认为陶瓷绘画抄袭传统纸绢绘画,这一观点也是比较片面的。实际上,历史上也曾有同一人所画作品或同一故事题材借助于不同的媒材来表现,如宋代的《文姬归汉图》,这一传统绘画题材由于特殊的道德说教意义在南宋宫廷中受到画家的特别重视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绘画形式,并且开始在挂轴、册页、手卷等媒材中进行表现。这种皇家宣扬的绘画题材往往采用各种形式进行表现,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四、不同媒材之绘画的相互影响和转换

不同媒材之绘画各有其不同的功能,这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审美心理和思想观念等有关。比如册页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在查阅手卷时不方便展开欣赏的问题,我们知道手卷的基本特征是横向构图,高度很窄,长度极长,卷的形式,制作绘画和欣赏绘画时需要逐渐展开,这种特征符合绘画家和欣赏者喜欢视线慢慢地随着手卷逐步地展开欣赏画面过程的审美心理。但册页在功能上又相似于手卷,二者都便于文人雅士摆放案头赏玩。而扇面画是作为显示主人公社会角色的一件道具,以此来表达主人公的审美品位和社会地位。屏风画由于其便于移动和分割空间的特性,在举行大型宴会时往往成为分割宴会空间的首选。

可见,不同媒材之绘画在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转换的,根据画者和欣赏者的个人喜好以及不同媒材的功能,各取所长,各取所需,共同构成传统绘画丰富多彩的表现,比如挂轴就借鉴了壁画以及屏风绘画的幅面宽大的特点,并且不挂时便于携带和收藏,这就比屏风画和壁画方便。此外,同一媒材之绘画也存在相互作用,如通过装裱来改变自身的特点,巫鸿教授在该书中举例3世纪画家曹不兴的一则轶事来论述屏风表面与画在其上的图像之间的既分离又相互作用的关系。

五、结语

通过细读巫鸿教授的《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一书我拓展了视野,并重新去理解中国传统绘画。阅读巫鸿教授该书使我认识到对传统绘画的研究要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思考,这不仅要关注绘画图像本事的风格特点;也要关注画家的创作过程,画者选择此媒材进行绘画的目的,作品蕴含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还要研究绘画作品使用媒材的特性,将绘画作品完全展示于当时的创作环境中,以及观者对绘画作品的要求和欣赏的动态过程。从而完全领略中国传统绘画的内涵,不同媒材的使用功能及对绘画的要求。(责任编辑:徐智本)

①姜永帅《古代美术研究与中国美术史的书写》,《艺术生活》,2013年第2期,第79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媒材绘画艺术屏风
古人为什么喜欢在房子里放置“屏风”
现代红木家具鉴赏
教师应重视学生美术表现素养的培育
特殊美术媒材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从媒介角度看当代漆画艺术语言的拓展
后工业时代绘画艺术的身份嬗变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论童年经验对张爱玲文学创作的影响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