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案导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2015-01-06陈国辉

考试周刊 2014年92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实践数学教学

陈国辉

摘 要: 本文首先论述了“学案导学”教学实践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然后指出了“学案导学”教学实践的思路贴近生活、靠近学生,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案一体化;最后就“学案导学”教学实践的目标、内容,以及教学实践的过程进行了明确说明。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案导学 教学实践

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但是现今我们看到的课堂大多仍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聚精会神地听,生怕漏掉一句话,究竟谁是课堂的主人?谁是学习的主人?反观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难发现,由于长期以来过多地注重接受式学习,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要求所有的学生倾听、记忆、再现,自己成为课堂的“独奏者”,这显然与新课程理念相悖。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由原来的“独奏者”转变成“伴奏者”?我们尝试了“学案导学”教学实践。实践证明:“学案导学”可以充分体现这一新课程理念。

一、“学案导学”教学实践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新的课程理念之一,标准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等学习方式。“学案导学”是一种值得学习、借鉴、总结和运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应用价值在于:一是突出强调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二是提倡整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新课标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三是有利于学生良好非智力心理因素的发展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四是有利于数学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尝试“学案导学”教学实践的思路

在学案导学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的优势,深入开展二次备课,学科教研组提前一周确定中心发言人,对下周的学案导学进行集中备课,并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加强对学案具体使用的研究。其他教师也要对下一周学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好发言准备。在集体备课时,由学科教研组长带领教师共同研究下周教学内容。首先由中心发言人逐课对教学目标、重难点、学法提示、学习准备、课时、学习过程等一一讲解,尤其讲解在教学过程中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接着让大家对此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发表异议,达成共识。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个人再结合本班的特点和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案进行修改、补充、改正,对教学环节做深加工,写出具体的操作程序或步骤。另外,统一要求:凡使用学案的教师,必须在本课学案上写明教材分析,板书设计和教后反思等,使学案既统一又有个性,真正使学案贴近生活、靠近学生,为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服务,真正实现教学案一体化。

三、“学案导学”教学实践的目标、内容

(一)“学案导学”教学实践的目标

1.实现学生主体性。2.实现教师引导性。3.实现学习过程探索性。4.实现知识系统性。5.实现学法延展性。

(二)“学案导学”教学实践的内容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

1.“学案导学”教学设计。

(1)“学案导学”教学实践的三个阶段:课前、课堂及课后。①课前自主预习——选取学生通过预习能学会的内容,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预习的量一定要适宜。②课堂学习探究——结合学生的预习,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探究完成本核心内容。③课后反思领悟、巩固落实——引導(明确方式、方法及时间限制)学生课后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领悟,并留适宜的作业进行巩固落实。

(2)“学案导学”教学实践的核心关键:合理设置“问题”,强化学案导学功能。学案导学的基本教学方式是问题式导学,即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一个个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问题”是关键、是核心。“问题”在学案中既是教师“导”的基本思想策略和方法的体现,又是学生“学”的过程体现,因此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导”的规律和“学”的规律;“问题”是知识和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在学案中既起着引导作用,又应具有启发功能,因此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艺术性和启发性。另外,“问题”的大小、深浅、繁简等“度”的把握直接决定着问题设计的质量,这也需要编写者精心揣摩,细心把握。

2.“学案导学”教学实践的过程。

(1)课前导学案自学研究。在授课前一天,由课代表及时将学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

(2)课堂导学案师生交流研究。①讨论交流,信息反馈。新课开始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中,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为点拨精讲、解难释疑做好充分准备。②点拨精讲,解难释疑。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具有普遍意义、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③当堂反馈,优化补偿。在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理清知识结构后,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教师要根据反馈情况,引导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得出合理的结论,并对学生薄弱部分进行补救,对错误部分进行纠正。

(3)课后导学案效果研究。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及时进行扣标反思,归纳整理,巩固落实。

方案已经确定,研究即将进行。我们将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完善,在实践中总结,并在实践后将我们的研究成果汇总成册,以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茆艾萍.高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法初探[J].考试周刊,2008.34.

[2]周映平.新课程背景下“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J].数学通讯,2007.1.

[3]沈定元,周海燕.高中数学新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2006.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教学实践数学教学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运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效能
“学案导学”之我见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