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亨生平事迹略考
2015-01-06孔令彬
孔令彬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
王利亨生平事迹略考
孔令彬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
王利亨生于1763年,卒于1837年,字襟量、汉衢,号竹航、寿山、寿山道人、寿山外史。他在1809年出任山西广灵知县,曾短暂署理过襄陵知县,道光元年升忻州知州,道光四年丁忧回家。道光六年起,他在韩山书院任掌教,至道光十六年,前后十余年。其诗集《琴籁阁诗钞》道光八年曾结集刊印,道光十二年重又结集刊刻出版,共十九卷。他的一生以诗书画印琴有名于当世。
王利亨;韩山书院;琴籁阁诗钞
王利亨,广东省嘉应府程乡县(今梅县)松源镇圆岭村人,乾隆己酉科(1789)举人,嘉庆辛酉恩科(1801)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曾任山西广灵知县,升忻州知州,归家后掌教潮州韩山书院十余年。诗书画印琴各擅其长,有《琴籁阁诗钞》并少量书画作品传世。
一、字号与生卒年
关于王利亨的字号问题,笔者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发现各个时代的记载混乱不一。最早的记录当属嘉庆间刘彬华的《岭南群雅》:“王利亨,字汉衢,一字竹航。”①刘彬华《岭南群雅》,《续修四库全书》第1693册。稍后的《历代画史汇传》转引《剑光楼笔记》云:“王利亨,字竹航,嘉应州人。”②彭蕴璨撰《历代画史汇传》卷二十九,清道光五年吴门尚志堂彭氏刻本。但成书于光绪间的《嘉应州志》则云:“王利亨,字寿山,幼以诗名。”[1]415民国间的《岭南画征略》显然是综合了几家观点:“王利亨,字襟量,一字寿山,号竹航,嘉应州人。”[2]118而以研究客家文化著称的罗香林也说:“王利亨,字寿山,号竹航。”[3]217综观以上诸多说法,关于王利亨的字号大约有以下几个:汉衢、竹航、寿山、襟量,这在古代喜欢以字号行世的文人中并不算多。以上这些便是后来各种词典以及书中介绍王利亨的基本资料。但是,这些称谓中哪些是他的字、哪些又是他的号呢?
“襟量”是汪兆镛首次提到的王利亨的“字”,不知其从何而知,因别无证据,我们自然不能轻易否定它。再者从“襟量”的意思看“开阔的胸怀”,倒也符合父辈起字对孩子的期待。“汉衢”之作为“字”,不仅与王利亨同为嘉庆辛酉进士的刘彬华在其《岭南群雅》中已然提到,并且也符合古人起字对孩子的要求,且还与其名互为表里,可以肯定就是王利亨的字。另外,“汉衢”作为王利亨的字也多次出现在朋友与其赠答的诗歌作品中。如陶澍《王汉衢以自画二图属题》《王汉衢明府自题〈抚琴图〉云人心尽如此天下自和平盖唐人抚琴句也为赋一诗》,翁心存《王汉衢前辈利亨琴籁阁图》《汉衢前辈竹航心迹画册》(《知止斋诗集》卷八)等。
在刘彬华的记载里,王利亨又字“竹航”,但后世的介绍中“竹航”却又多称为号,那么“竹航”到底是其“字”还是“号”呢?按说,刘彬华作为王利亨的老乡兼同年应该是不会错,但笔者以为刘彬华确实搞错了,其可能的原因一是王利亨“竹航”之名号早已名扬在外,二则当是二人相识较晚,关系一般,且王利亨大他七八岁,其不好意思问,故而出错。其实,王利亨出生地多产竹子,以此为字固其宜然。但王利亨在朋友圈中更以画竹子而闻名,如《剑光楼笔记》云其:“山水苍劲,墨竹尤佳。”①彭蕴璨撰《历代画史汇传》卷二十九,清道光五年吴门尚志堂彭氏刻本。另外,许多朋友都曾为他的竹子图题过诗,如吴石华《〈减字木兰花〉题王竹航刺史利亨画竹》等。如斯则说明王利亨非常喜欢竹子,故以此而自号。又,今天流传下来不多的王利亨书画作品落款亦多署为“竹航利亨”,可见其本人也是非常喜欢这一名号的。再有翁心存的题诗《汉衢前辈竹航心迹画册》,则更证明“竹航”为其号确凿无疑。
“寿山”也是王利亨的号而不是字,光绪《嘉应州志》与汪兆镛皆错无疑。笔者判断“寿山”之号当来源于距王利亨家乡不远的一座山——王寿山。王寿山耸立于闽粤边境的万山丛中,海拔1148米。东西侧分别是闽西永定县洪山乡和粤东梅州市梅县区松源和桃尧两镇。这座山既是王利亨家乡的最高山,同时也是一座名山,王利亨以此名号借以表达其对家乡的纪念或思念之意可知。以“寿山”为号,王利亨还曾别署过“寿山道人”、“寿山外史”等。黄钊《唐仪凤琴歌》诗云:“千年古器云烟过,道人冷眼初窥破(竹航自号寿山道人)。”②黄钊《读白华草堂诗二集》卷六,道光十九年刻本。而“寿山外史”则是笔者在王利亨绘画作品上看到的一方闲章。
关于王利亨的生卒年,笔者能见到最早标示其生卒年的是发表在《梅县文史资料》上的李光伟《王利亨》一文。“乾隆二十六年壬午岁(公元1762年)诞生于其祖居璧玉堂。父王进昌早逝,母林氏为人贤淑,抚子孀居。”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梅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梅县文史资料》第19辑,1991年,第106页。文中李光伟还将王利亨的卒年定为道光十七年(1837),也即王利亨享年七十五岁。不知道李文的这一判断有何依据。笔者因既没见到其墓志铭,且《琴籁阁诗钞》中也没有任何与年龄相关的信息,殊难论断。不过,在检索清代官员履历时,笔者倒发现了数条有关王利亨的讯息,基本可以断定他的生年,兹选取其中两条。“嘉庆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臣王利亨,广东嘉应府程乡县人,年四十五岁。嘉庆六年进士。候选知县,今轮班拟备。敬缮履历恭呈御览,谨奏。”“嘉庆十四年正月二十八日,臣王利亨,广东嘉应府程乡县人,年四十六岁。嘉庆六年进士。候选知县,十三年十二月分轮班拟备。敬缮履历恭呈御览,谨奏。”④秦国经主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24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88,418页。嘉庆十三年即1808年,这一年王利亨四十五岁。按照中国人的年龄计算办法,则王利亨应生于1763年。若以虚岁算,则王利亨应生于1764年。但不论哪种算法,皆可证明李光伟的说法稍有差错。而关于王利亨的卒年,则是一个偶然机会笔者见到了一幅其创作于道光庚子年的书法作品。福建运通拍卖行有限公司2012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清代进士及民国政要书画专场”第0082号作品:“珠光玉润,盖世之华。”落款为:“书于快雪堂,时庚子之秋上浣,”印为白文“臣王利亨”(见图1)。由是可知王利亨当在道光庚子1840年后去世,而不是李光伟文中的道光十七年(1837)。⑤在本文攥写完成之后一个多月,笔者有机会亲自访问了王利亨的家乡松源,并拜会了其旁系后人王忠文老师,在王老师引导下,找到了王利亨的墓地。其墓碑(见插图二)保存完整,碑上刻有王利亨的卒年——道光十七年仲冬。如此,则李光伟文中卒年问题无误,而福建运通拍卖之作品作者署年恐怕有误。
二、仕宦经历与主讲韩山
根据李光伟的介绍,王利亨“年二十,赴嘉应州应童子试,初露锋芒,中选秀才。”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梅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梅县文史资料》第19辑,1991年,第106页。也仅是几年之后,王利亨又中了乾隆己酉科(1789)举人。中举之后的王利亨因生活压力选择了一边教书,一边交友,这一时期他结交了同为客家人的宋湘、李黼平、杨懋建等朋友。后来据说是在一位祖叔的资助下,王利亨才参加了嘉庆辛酉科(1801)的考试。嘉庆辛酉科是为乾隆九十万寿圣诞而增加的恩科。这一科的状元为顾皋,王利亨位列二甲第十五名,名次还算比较靠前,所以得以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同科中比较有名的人物有李鸿宾、邓廷桢、刘彬华、陈用光等。由于接下来的嘉庆壬戌又是正常的科举大比之年,所以他们这一届恩科庶吉士只在翰林院学习一年就散馆了。在七十多人的庶吉士散馆肄业考试中,王利亨排在三甲后几名,没有能够直接选官,而是“俱着归原班铨选”(嘉庆朝实录卷九十七)。
图1 王利亨书法作品
图2 王利亨墓碑
在等待铨选的过程中,从《琴籁阁诗钞》中的《宦游诗钞》,我们知道王利亨曾经有过一次路过山东到江南一带的游历。直到嘉庆十四年(1809),排队很久的他才得以选中知县。“嘉庆十四年二月二十九日,王利亨,广东嘉应府程乡县人,年四十六岁。嘉庆六年进士。候选知县,今签掣山西大同府广灵县知县缺。”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26),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09页。同年聂镐敏写有《题王竹航同年画册二首》的送行诗,其一:“随身笔墨致清苍,挥洒纨缣总擅场。此去太行山色好,又添画稿入行装。”②聂镐敏《松心居士诗集》卷八,清代诗文汇编第512册。查光绪《广灵县补志》卷七人物职官:“王利亨,进士,广东嘉应人,嘉庆十四年任。”[4]109在任职广灵知县期间,据《宦游诗钞》描写,王利亨曾经有过辞官的念头,为知府及老百姓所挽留。又查《广灵县补志》卷七人物职官上王利亨的继任者:“沈照,贡士,顺天宛平人,道光元年任。”[4]109因此,王利亨在广灵县实际任职长达十年之久。但笔者在《宦游诗钞》卷三中却发现一首《襄陵署中柏树》:“森森榆柏绕阶荣,每到宵深不住鸣。半似风来半似雨,探头窗外月华清。”①王忠文校点,王利亨著《琴籁阁诗钞》,2013年私人印刷。描写了其在襄陵县署中的情景,据此有人认为他在襄陵县也做过知县。但笔者翻检《襄陵县志》职官卷,却没有发现他任职襄陵县的任何讯息。②王利亨的墓碑上却写有知襄陵县事,笔者判断其应为短暂署理。
王利亨最后的官职是山西忻州知州。光绪《忻州志》:“王利亨,道光元年,由代州调署忻州。”③方戊昌修,方渊如纂:光绪《忻州志》卷二十一《职官》,清光绪六年刻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也有关于他的任命:“道光元年九月初九日,内阁奉上谕山西宁武府知府珠隆阿著来京赴部,带领引见。所遗员缺著邱鸣泰补授。王利亨著补授忻州知州。该部知道,钦此。”④秦国经主编;唐益年,叶秀云副主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24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422页。据光绪《忻州志》记载王利亨似乎在代州还做过什么官,但我们查光绪《代州志》职官表却一无所获,或许是《忻州志》的记载有误亦未可知。在忻州知州任上,王利亨曾作《劝民歌》,感化闾里,载在艺文志中。光绪《忻州志》王利亨的继任者为杨霖川:“湖北武昌人,进士,道光四年由阳曲县升任。”⑤方戊昌修,方渊如纂:光绪《忻州志》卷二十一《职官》,清光绪六年刻本。也就是说王利亨最后的仕宦生涯结束在道光四年,具体原因笔者见到的记载是“奉讳,归遂不出”。⑥王忠文校点,王利亨著《琴籁阁诗钞》,2013年私人印刷。因为王利亨父亲早卒,故此次当是丁其母忧,而这一走也就结束了他在山西的十几年宦海生涯。
对于王利亨的仕宦生涯,他的朋友及官场后辈们有如斯评价。吴石华云:“竹航非吏才,然简而有要,固不愧经术者。”⑦刘彬华《岭南群雅》,《续修四库全书》第1693册。杨振麟云:“先生以庶常出宰云中,擢忻州牧。所至有声。……从论治体,盖心知为循吏也。”⑧王忠文校点,王利亨著《琴籁阁诗钞》,2013年私人印刷。龚绶云:“先生与芷湾同里,亦余翰林前辈,出宰山右,历官刺史,政声卓越。……中年解组归林,高尚其志。”⑨王忠文校点,王利亨著《琴籁阁诗钞》,2013年私人印刷。其实,从王利亨的《宦游诗钞》中我们也多次读到他同情民生疾苦并操劳为民的诗,证明他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官。这里要强调的是龚绶说他是“中年解组”,明显有误,因为王利亨辞官时已经六十余岁。但这个说法却影响了《嘉应州志》等许多后来对王利亨的描述。
关于王利亨主讲韩山书院的时间问题,光绪《嘉应州志》说:“中年解组归,恬淡自若,屡主讲韩山书院。”[1]415《韩师史略》则进一步把时间界定在嘉庆间:“因无心于仕途,中年辞官,于嘉庆年间主讲韩山书院十余年。”[5]80其后,韩师校史馆的官方宣传栏以及“清代韩山书院掌教一览表”中有关王利亨的文字皆是如此(2013年校庆时制作)。但这种说法明显是一个错误,因为道光四年王利亨才丁忧归家,而之前的十五六年一直都在山西为官,何来“嘉庆年间主讲韩山书院十余年”?其实王利亨开始掌教韩山书院的时间十分清楚明白,答案就在他的诗集中。《琴籁阁诗钞》李鸿宾序云:“余同谱梅州王竹航刺史,富于学,工于诗,解组南旋后,会予节制两粤。延主韩山讲席。戊子秋,以所粹《琴籁阁诗钞》邮示于予而属志一言于篇首。”⑩王忠文校点,王利亨著《琴籁阁诗钞》,2013年私人印刷。序写于道光八年秋。李鸿宾是王利亨的进士同年,此时正为两广总督。他于道光六年上任,也就是在这一年,他聘请了赋闲在家的这位同年为韩山书院掌教。
比王利亨早一年来到潮州的知府黄安涛霁青,在《诗娱室诗集》中就有多首二人交往的作品。其岭南赠友诗七首第一《王竹航山长利亨》:“宾友编成目,夫君位置疑。词曹推老辈,循吏亦经师。闲与鸥相狎,贫教鹤忍饥。陆厨频拜惠,三绝画书诗。”⑪黄安涛《诗娱室诗集》,清代诗文汇编第521册。即写于道光六年(1826)。道光十一年辛卯秋,黄安涛罢官潮州知府。其时王利亨以近七十岁高龄得了一对双胞胎,黄安涛有诗《贺竹航前辈双生得男》云:“仙果秋来结满梢,诗翁有后是天教。嘉名刻玉随身挂,古锦裁衣辨色包。英物并生原间气,斯民相视久同胞(君任山西牧令俱有惠政)。徵兰便做年年梦,汤饼筵开想继庖。”①黄安涛《诗娱室诗集》,清代诗文汇编第521册。当然,王利亨诗钞中也有为黄安涛饯行的作品。
李鸿宾的两广总督任期至道光十二年。其继任者为卢坤,道光十五年卒于官署。王利亨的诗集中有《上卢厚山制府诗》《为卢厚山宫保写赏雨茅屋图并题》等诗,说明王利亨与他亦是旧相识。而卢坤的继任者邓廷桢于道光十五年十月至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在任。邓廷桢也是王利亨的进士同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身体允许,王利亨就应该仍在韩山书院掌教的位置上。当然,考虑到他已经七十多岁,精力毕竟有限,况且又在这个位置上十多年,选择彻底退休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②在王忠文老师提供的王利亨《人心尽如此图》的题跋中,有道光十五年二月李廷钰的跋与诗。李廷钰时在潮州总兵任上,从内容看,当时王利亨仍在韩山书院山长位置上。笔者判断王利亨任书院掌教至道光十六年前后。
三、诗书画印琴五绝
王利亨虽然出身偏僻的山村农家,由于自己的聪明勤奋好学,很快就脱颖而出,不仅科举顺遂,而且还自学练就了当时许多文人最基本的几样必杀技:诗书画印琴。
王利亨的诗文作品,刘彬华《岭南群雅》提到有《赋蚿草》,今已不传。《韩师史略》说他“著有《族籁阁诗钞》八卷、《梅水诗传》卷一”,[5]80这里“族”应为“琴”之误,而《梅水诗传》更非王利亨之作,它是一部古代梅州客家诗人的选集。另外,据诗钞序可知王利亨早年还曾编过一部《塞垣集》,有宋湘、江润之、汤贻汾等人的题词或跋,但也已不传。因此《琴籁阁诗钞》就成了王利亨唯一传世的诗歌作品集。
在检索过程中,我们发现后人对王利亨《琴籁阁诗钞》的著录描述差异很大。光绪《嘉应州志》卷二十九艺文志:“宦游诗钞四卷,咏古诗钞二卷,咏物诗钞三卷,游仙诗一卷,韩山诗钞六卷,新旧诗补钞一卷,初学诗钞一卷。李鸿宾序。”[1]532而同样是光绪《嘉应州志》,在人物传里却标明《琴籁阁诗钞》八卷。柯愈春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琴籁阁诗集》十三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6]骆伟主编的《广东文献综录》:“《琴籁阁诗》十七卷,(清)嘉应王利亨撰,清道光十二年(1832)刊本,粤图。”[7]更奇怪的是李灵年、杨忠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分别收录有三种不同卷数的《琴籁阁诗钞》:“《琴籁阁诗》9卷,道光3年刻本,《贩书偶记》,按:此本收韩山诗抄6卷、咏物诗抄3卷;《琴籁阁诗抄》14卷,道光12年刻本(北图、华南师大);《韩山诗抄》4卷,清刻本(中科院)。”[8]而笔者见到的是王利亨的后人王忠文花了两年时间整理出来的校点本(私人印刷出版)。在以上本子中,《贩书偶记》中记载的道光三年刻本九卷很值得怀疑,因为道光六年王利亨才到韩山书院主讲,也才有了《韩山诗钞》六卷,所以笔者怀疑,作者一定是记错了刊刻年代。另外不同卷数的本子8卷、13卷、14卷、17卷、18卷等等,由于客观原因,笔者未能亲见目睹,不好做进一步判断。
但是根据笔者所看到的王忠文整理本,我们知道王利亨在道光八年曾经将诗集结集出版一次,也就是李鸿宾写序的那次。而诗集最后一次的修订出版是在道光十二年,这也是王忠文参考的底本。王忠文本的顺序大体是这样:初学诗钞一卷、游仙诗钞一卷(后面增加有“检敝簏得旧作附存”)、咏古诗钞二卷、咏物诗钞三卷、宦游诗钞四卷、韩山诗钞六卷、新旧补钞一卷、寿山试律一卷,附录部分增加了王忠文自己收集到的王利亨遗诗(其中有多处错误)。从全书的结构看,笔者认为主要仍是道光八年结集时的框架,只是增加了三个部分:其一在游仙诗钞后面增加数十首诗,如《做凤凰台饮饯图送龚结甫廉访山西》《送黄霁青太守安涛旋里》《为赵竹泉观察画牡丹并题》等诗都是写于道光十一至十二年间。其二是增加了新旧补钞一卷,这一卷中除了拾遗,还增加了不少新作,如王利亨为双胞胎诞生所写的诗《辛卯孟秋念日孪生两男有忆先慈在日》等。其三便是寿山试律,大约是一些早年的练笔之作。
王利亨的诗歌当时已有定评。刘彬华云:“诗辞旨忠厚,惟喜引僻事,时有涩语。”③刘彬华《岭南群雅》,《续修四库全书》第1693册。《嘉应州志》云:“养粹功深,与宋芷湾、李绣子相伯仲。”[3]415黄霁青称赞他“三绝画书诗”,实属客家诗人中一时之杰。
王利亨的书画印在当时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竹航性情醇厚,不露声色,对客数语而止,然如春风微和,令人畅然意释也。工画,初好劖刻,出关后,一变为深幽,再变为淡远,几轶娄东三子而上。”“公馀则怡情画理,淡泊之性,写为烟云,宜其妙也。”①刘彬华《岭南群雅》,《续修四库全书》第1693册。“优游于诗、古文、词,且书法绘事,无不精妙入神。”[2]118“山水苍劲,墨竹尤佳。”②彭蕴璨撰:《历代画史汇传》卷二十九,清道光五年吴门尚志堂彭氏刻本。“性乐易雅淡,擅诗文书画,时称三绝,又善操琴,精篆刻。”[3]217王利亨谈自己对绘画的理解:“画须简峭,最可喜者,苍莽之气,脱去畦町,所谓看似非笔,却无笔不入笔,斯为神妙。”③王忠文校点,王利亨著《琴籁阁诗钞》,2013年私人印刷。在《琴籁阁诗钞》中,有其题画诗约近百篇,大部分是为他自己的画作所题。而在朋友的诗集中,我们也看到十数首别人为其画作的题诗。固然这些都只是当时士大夫之间交往的正常手段和工具,但其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却是值得肯定的。这些艺术修养也是与他偏向内敛的性格相称,所以其能够达到一定的专注度和高度。
这还表现在他另外一项技能修养中——琴,其诗集《琴籁阁》即源于他的书斋名“琴籁阁”。从诗集中我们看到多首有关弹琴的作品,并写有《琴铭》以纪念自己收藏的几张好琴,而他收藏的古琴中最著名的便是唐仪凤琴,黄钊曾为之写《唐仪凤琴歌》。王利亨在广灵任上,曾经与另外一位操琴名家也是当时书画大家汤贻汾(汤贻汾诗集名《琴隐园》)及其儿子汤绶名一起鼓琴于广灵县小方壶下,三人各有诗画记录其事,殊为文人之雅集盛事。王利亨还曾自画鼓琴小像,查彬《题王竹航小照》:“万籁寂无声,百虑净如扫。孤琴独自弹,器也通乎道。意量本高深,襟怀全濯澡。山水契元音,鸢鱼惬素抱。味淡而声希,性天常浩浩。”④查彬《小息舫诗草》卷八,上海群益印刷编译局,1905年。即为我们形象地刻画了他的操琴技艺与高洁的人品。
晚年传道于韩山书院的他就是以自己这种诗书画印琴的生活方式坚守着文人的传统,而这种生活方式无疑也在有形与无形中感召着那里的学生和朋友。借用他的朋友吕玉璜的一首怀人诗来为本段作结。“秋水红桥望转遐,双旌石自映晴霞。不知梧院琴书罢,是检诗牌展画叉。”(王竹航剌史时主讲韩山书院)[9]
结语
通过对地方志以及王利亨诗集等文献的爬梳与考察,也结合我们自己的田野调查,笔者最终弄清楚了王利亨的生卒年月(1763-1837)及其字号(字襟量、汉衢,号竹航、寿山、寿山道人、寿山外史)等问题。在对其任职履历的考索中,我们亦发现了他辞官的具体时间和原因,并搞清楚了他在韩山书院任掌教的起止时间——道光六年至道光十六年。其诗集《琴籁阁诗钞》十九卷显然也是他诗书画印琴生活具体而生动的写照,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是清中叶客家诗集中的佼佼者。
[1]温仲和.嘉应州志[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2]汪兆镛.岭南画征略[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
[3]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4]杨亦铭.广灵县补志[M].台北:台湾成文出版社,1976.
[5]林英仪,吴伟成.韩师史略[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
[6]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1064.
[7]骆伟主.广东文献综录[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279.
[8]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133.
[9]温廷敬.潮州诗萃[M].吴二持,蔡启贤,校点.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1:815.
A Study of the Life and Deeds of Wang Li-hen
KONG Ling-bi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
Wang Li-hen was a teacher in Hanshan School of Chaozhou,but his surmame and his life and work was little known or known wrongly.The writer of the paper,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in the local histo⁃ry orPoems in Qinglai Building,studies the years of his birth and death,surnames and the experiences of his administration and a further study is made on the time when he was a teacher in Hanshan School of Chaozhou.
Wang Li-hen;Hanshan School;Poems in Qinglai Building
K 249.3
:A
:1007-6883(2015)05-0113-07
责任编辑 吴二持
2015-05-20
孔令彬(1970-),男,河南开封人,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